玉米化控技术的作用及使用要点

2021-01-12 07:37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穗位茎秆药剂

蒋 伟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群体密度是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合理增加群体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然而,农户由于对合理的群体密度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盲目增密往往导致倒伏率的大幅提升。玉米茎秆易倒伏是造成玉米群体密度不高、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化控技术是为了防止玉米倒伏,在玉米适宜的生长期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增强茎秆粗壮程度、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减少植株受风面积的技术。科学使用化学调控措施可以通过影响玉米植株体内激素系统而调节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使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降低,使玉米植株的重心下降以减小受风面积,从而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使用化控剂后,还可以加深玉米叶片的颜色,使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也随之上升,进而提高了叶片的光和能力。科学地进行玉米化控对保障玉米高产稳产有重要的作用。

1 化控技术对玉米的影响

1.1 产量及产量构成

使用化控剂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如百粒质量、穗粒质量、穗粒数、穗长、秃尖长度都有较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在正常密度条件下,使用化控技术可以实现增产7.45%、秃尖减少0.61 cm、穗粒数增加8.3粒、穗粒质量增加10.1 g、百粒质量增加1.91 g;在增加10%密度条件下可以增产12.72%、秃尖减少0.37 cm、百粒质量增加5.32 g[2]。由此可见,增密条件下使用化控技术对增产效果更明显。

1.2 农艺性状

化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的株高以及穗位高度。研究表明,化控处理的玉米植株在不同时期株高降低了2.8%~10.7%,株高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降低更为显著,有效增强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3]。在玉米生长前期进行化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穗位高度10%~13%[4]。

玉米根系方面,使用化控技术可以使玉米根系发达,增加玉米气生根条数30%以上,增加气生根层数1~2层,降低玉米植株高度20~30 cm,增加茎粗0.1~0.2 cm,降低玉米穗位10~20 cm[5]。

1.3 光和性能

使用化控技术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研究表明,化控处理后的植株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未进行化控处理的植株,吐丝期进行化控处理的植株SPAD值提高了29.9%,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8.58%[6]。

2 常用的化控剂及使用方法

采用玉米化控技术是当前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手段,化控技术中所使用的化控剂种类繁多,按其主要成分可以划分为多效唑类、乙烯利类、缩节胺类、矮壮素类四大类。农民在使用不同的化控剂时,不同的化控剂在施用时期、施用量以及施用方法上略有差别,一定要按照规定时期、用量以及方法科学施用化控剂。表1列举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化控剂以及施用说明[7]。

表1 化控剂种类及施用说明Tab.1 The types and application instructions of chemical control agents

3 注意事项

在施用化控剂时,要严格按照化控剂说明配制药液,如果遇少雨、干旱、玉米长势差的年份,则可以适当减少控旺剂用量,反之,多雨、玉米长势健壮可以适当加大控旺剂用量,喷药后4 h遇雨需将药量减半重新混匀再喷一次。注意配药时进行二次稀释,防止配药浓度不均使控旺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种类的化控剂,严格按照说明在适当的喷施时期进行化控,不可过早或过晚,过早会抑制早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过晚植株高度、穗位高度已经发育生长,控旺剂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玉米植株叶片数量合理判断化控剂施用时期,从玉米植株最底部叶片开始计数,计玉米完全展开叶片的数量即为判断玉米叶期的标准。喷洒植株时,将混匀的药剂均匀喷洒玉米上部叶片,做到不重、不漏,不可全株喷施。

化控剂现配现用,若想与叶面肥、农药混用时,一定要注意各类药剂的成分,防止药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各药剂成分稳定且无相互作用的药剂之间可以混用,配置好的药液不能放置很久以防失效。

控旺要根据玉米的品种、株高、粗细等因素灵活判断,高水肥、耐密植的高产田品种或茎秆较细、植株结穗较高的品种地块适于化控,而低肥力的中低产田、缺苗地块或植株长势粗壮抗风灾能力强的品种不宜进行化控。

喷药时要做好防护措施,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着重选择长衣长裤,喷药期间不能抽烟、喝水、进食防止化学药剂进入体内,喷洒药剂后要勤换衣服勤洗手,确保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穗位茎秆药剂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四川玉米生理成熟后抗倒性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