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统一战线在张家口的革命实践及影响

2021-01-12 07:12李志刚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民军察哈尔冯玉祥

李志刚

(张家口市桥东区档案馆,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与爱国将领冯玉祥及其领导的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塞外重镇张家口成为我们党在我国长城以北地区开展统一战线的主要阵地。1925年至1926年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张家口成为我国长城以北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地,并对冯玉祥率领国民军将士“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壮举起到深刻影响。1933年5月,在我们党的帮助下,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举收复察北重镇多伦等四县,对北方的抗日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的统一战线革命实践,在党的光辉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一、党史文献关于统一战线的提出和论述

党史文献抗日战争之前关于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策略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以及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论著中。

(一)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最早见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以下简称《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决议案》和《宣言》对统一战线称谓是联合战线。《决议案》提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此文开篇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3]3。此文结尾总结,“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3]9。《分析》讲的就是如何做统一战线工作,分析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并结合各阶级的立场来认清“敌、我”及“敌我关系”,研究怎样团结最广大的人民阶层,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正式使用“统一战线”一词,见于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以下简称《策略》)一文。《策略》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4]137《策略》在客观分析“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之后,在第二节以“民族统一战线”为题,对党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和任务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目前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4]139。“我们的任务,是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4]138“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是一个伟大的任务。这须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革命势力作战。”[4]138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我们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并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5]。

(二)《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对张家口统一战线的记述

毛泽东同志的《策略》一文包括四个方面的论述: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共和国,国际援助。文中提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是当时国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各阶级对这种情形的态度。在分析民族资产阶级时,讲到了我们党在张家口开展的两次统一战线工作,“让我再讲一点历史。一九二六年和一九二七年,当着革命军向武汉前进,以至打到武汉、打到河南的时候,发生了唐生智、冯玉祥[4]150参加革命的事情。冯玉祥于一九三三年在察哈尔还曾经和共产党一度合作,建立了抗日同盟军”[4]132。在这篇文章的注释[11]中又对“两次统一战线”的情况作出了说明,“一九二六年九月,当北伐的革命军攻抵武汉时,冯玉祥率领他的军队在绥远省宣布脱离北洋军阀的系统而参加革命。一九二七年初,其部队由陕西出发,和北伐军会同进攻河南省。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后,冯玉祥亦参与反对共产党的活动,但和蒋介石集团间始终存在着利害冲突。九一八事变后,他赞成抗日,在一九三三年五月间,与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由于蒋介石势力和日本侵略军的双重压迫,这次抗日起义于八月间失败。冯玉祥在晚年继续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4]150。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北洋政府。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分析了察哈尔、绥远、热河三个特别区域的形势,认为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已经成为北方新的政治军事集团,并且具有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愿望。为此,“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党组织还进行了争取冯玉祥及其国民军的工作”[6]24。1925年1月,李大钊和孙中山的代表徐谦多次赴京西天台山与冯玉祥交谈。冯玉祥接受了国共两党的建议,到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之职。中共北方区委相继派出虞和卿、余大奎、宣侠父、孙荩萱、张兆丰等一批共产党员来张家口,到国民军及地方党组织机构中,加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

(一)争取苏联援助,帮助国民军建立政治工作体系

1925年2月下旬,冯玉祥派秘书毛以亨迎接并陪同李大钊首次来到张家口。李大钊和国民党要员徐谦同冯玉祥进行了一整天的会谈,当日返京。为以后商谈和实施有关军援计划打下基础。3月初,李大钊在北京安排冯玉祥派来的参谋长刘翼、外事处长唐悦良、外交专员包世杰等人,到苏联驻华大使馆与加拉罕大使就苏联向国民军援助问题及向国民军派遣军事顾问团问题进行谈判。4月21日,在李大钊安排下,苏联驻广州革命政府高级顾问鲍罗廷和驻华武官格克尔来张家口访问,最后达成军援具体项目的协议。5月初,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苏联军事顾问团来到张家口与冯玉祥会见。苏联对国民军无偿援助子弹、手榴弹、步枪、机枪、各种火炮以及火焰喷射器、军用器材、药品等。从此,苏联军事顾问不断地向国民军提供军械援助。5月10日,李大钊不顾北京政府的通缉,再次来到张家口与冯玉祥会见,主要就加强国民军部队的政治工作进行会谈。会谈中建议国民军设立军人俱乐部和建立各级政治工作制度。冯玉祥接受建议,决定建立两个军人俱乐部,并决定派参谋长熊斌率团以上军官代表团到苏联参观,从“学兵团”挑选25名优秀连、排长送往苏联基辅军官学校学习。冯玉祥提出希望李大钊到国民军负责政治工作。李大钊由于工作难以脱身,于是先后派宣侠父、萧明、钱清泉、陶梁、廉卿等共产党员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到国民军中工作。李大钊还在张家口为国民军创办《察哈尔日报》。6月中旬,受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派遣,继宣侠父、陶梁之后,从北方区委和粤区党委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到冯玉祥国民军工作。前后有刘志丹、方仲为、安子文等200余名中共党员,分别在冯玉祥所部军政机关、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军人俱乐部、西北报社和苏联军事顾问团开展革命工作。6月,李大钊和国民党人士于右任、吴稚晖来到张家口,与冯玉祥商谈西北国民军与广州国民军联合作战的问题,酝酿以“南征北伐,郑州会师”为中心的北伐战争作战方案。7月,根据李大钊等人建议,冯玉祥主持开办西北军干部学校,委派张之江为参谋长,陈琢如为校长。选派“学兵团”优秀营长时念新、李士庆、孔长波等为中队长。中共党组织在京、津等地动员因“五卅”运动受迫害的爱国青年700多名来到张家口,充实到冯玉祥的国民军部队。此外,冯玉祥还在张家口建立了军官教导团,设立交通教导团。1926年5月,冯玉祥赴苏联考察。7月北伐战争开始。期间,李大钊先后三次电请冯玉祥回国,配合南方国民军北伐。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五原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向全国发出誓师宣言,挥军南下,参加北伐,“我在五原誓师,经甘陕,出潼关,会师郑、徐二州,为的是实行三民主义”[7]326。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通过争取苏联军事援助、帮助建立政治工作体系、促成冯玉祥赴苏联考察、推荐军官和优秀基层青年干部到苏联参观和学习等措施,给国民军带去了新的面貌,直接推动了冯玉祥率领国民军将士“五原誓师”响应北伐的壮举,以及对由西北国民军改编的国民二十九军参加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等对日作战,对解放战争期间冯玉祥系西北军的爱国军人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弃暗投明,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二)召开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通过《和冯玉祥合作的关系》等决议案

为了推动农工兵革命运动的开展,团结西北各民族人民共同进行斗争,1925年10月,中共北方组织利用国民军进驻张家口的有利形势,派李大钊从北京再次来到张家口,进一步加强对冯玉祥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对各界各民族人民情况进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1月,李大钊亲自主持召开“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在张家口宝善街诚洁旅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张家口铁路工会、人力车工会与电灯公司工会代表,还有来自察哈尔、绥远、热河等地的工人、农民、牧民、士兵代表共200余人。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赵世炎与韩麟符、陈乔年、罗章龙、刘伯庄、谭平山,西北各地党的负责人李裕智、吉雅泰、王仲一、江浩、陈镜湖、杨宗义,国民党的高级军政要员李烈钧、徐谦参加了会议。

李大钊在会上分析全国革命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革命任务,介绍苏联工农兵政权情况,特别强调革命统一战线和汉、蒙两个民族人民团结起来闹翻身求解放的重大意义。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赵世炎和韩麟符分别向大会作政治工作报告和军事工作报告。会议提出“农工兵大联合”“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等政治口号,使到会的各阶层群众代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大会通过《国民革命的任务》《和冯玉祥合作的关系》等决议,帮助国民党建立察哈尔、绥远两特区,察绥、内蒙古两地区,张垣市(张家口市)、归绥市(呼和浩特市)等6大党部。会上,选举产生“西北农工兵大同盟”,推选李大钊为书记,赵世炎、韩麟符为副书记,吉雅泰、张治平、陈印潭、李若愚等为执行委员。大同盟决定出版刊物《农工兵》,多松年等参与编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察哈尔、绥远一带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和团结汉、蒙各民族劳动人民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群众性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察哈尔、绥远一带开展统一战线的主要阵地。这次会议对中国西北各民族人民的民主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张家口的革命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

(三)组建工人武装,支援国民军南口抗战和响应北伐

1925年5月1~7日,京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张家口扶轮小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西直门、南口、康庄、张家口、大同、平地泉(集宁)、归绥(呼和浩特)、包头8大工会的代表300多名,全国铁路总工会、京汉铁路总工会派代表到会祝贺。大会通过《京绥铁路总工会组织法案及工作纲领》,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取消不平等条约”“实行关税自主”等口号,并提出言论、集会、出版、结社自由等主张。

1925年冬,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津京一带发起战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张家口的工人武装全力以赴,支持国民军的反军阀战争。铁路工人英勇护路,终使敌人阴谋未能得逞,保住了国民军在战略中的交通命脉。1925年11月8日,在反奉战争中,共产党员顾玉书领导铁路大厂和造币厂工人组织的“参战队”,开上自己生产的两列铁甲车支持天津电灯工人参加架设南口阵地的电网工事。在后方国民军大本营张家口,工人纠察队巡逻放哨,维持秩序保卫生产,张家口呈现良好秩序。1926年4月15日,国民军在北京南口同奉系军阀展开激战,张家口各行业工人特别是铁路工人,响应中共张家口地委的号召,奔赴前线,担负起运输、抢救伤员等工作。1926年8月间,张家口组成了工人交通大队随国民军西撤,有各业工会骨干34人,连同各地包括工人技术力量近百人,在大队长杨宗义带领下,转战绥远、包头、五原,直至会师郑州。期间,建立“民运工作委员会”,一路上负责办理军运、供给,动员民众宣传革命,鼓舞士气,受到国民军将士的赞扬和沿途群众的钦佩。

李大钊和中共北方组织通过建立“西北农工兵大同盟”,确定和冯玉祥合作的关系,争取苏联援助,帮助建立政治工作体系,发动民众支援国民军抗击奉系军阀和响应北伐,进一步密切了共产党和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的合作关系。在共产党领导下,张家口出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高潮,并对1926年9月冯玉祥率领国民军将士“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壮举产生深刻影响。

三、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11月,我党派萧明从北平赴山西汾阳会晤冯玉祥。萧明代表我党对冯玉祥指出,1927年同蒋介石妥协是背离革命,背离共产党,并指出他目前摆脱在野失意困境的出路。冯玉祥表示愿在我党的政治帮助和合作下举起抗日旗帜,进行民众抗日,结成局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1932年10月,冯玉祥自泰山抵达张家口。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54,“有民众抗日同盟军之义举。出兵一月,收复失地四县,多伦名城在内”[7]327。

(一)抗日同盟军的筹划、成立和北征抗日

1932年11月,我党派萧明到张家口与冯玉祥具体交谈组织抗日力量的意见。12月,又派武止戈、张存实、吴化之等到张家口,与冯玉祥共同筹划抗日。来张家口的共产党员为便于工作,组成了“特委”,由萧明在北平负责指导和联系。

1933年1月,华北党组织派张慕陶为代表,到张家口与冯玉祥共同筹划组织抗日同盟军。同期,我党军事干部宣侠父、许权中等也到察哈尔地区,进行抗日联络发动工作。3月25日,吉鸿昌将军亲莅张家口,与“特委”和冯玉祥一起筹划,共举抗日义旗。5月中旬,河北省委派柯庆施、邹春生、王少春等先后到达张家口,组成中共前线委员会。5月20日,方振武将军的抗日救国军冲破重重阻力进入张家口。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冯玉祥任同盟军总司令。在冯玉祥的号召下和平、津党组织的推动下,各路大军先后到达张家口,总兵力约6.3万人,号称十万之众。5月28日,冯玉祥发出布告,将联合忠勇将士武装保卫察哈尔省。6月15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在张家口召开,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佟麟阁、宣侠父等61人出席,大会通过了抗日同盟军纲领、军事问题、财政问题、军队政治工作问题、军委会组织大纲与协助民众运动等决议案。代表大会选出35人组成的抗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由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11人组成常务委员会。6月21日,抗日同盟军北路军开赴察东抗日前线与日伪作战,共产党员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6月22日,抗日同盟军克复康保县城;7月1日,收复宝昌、沽源。7月7日,抗日同盟军各路部队开始进攻多伦,激战甚烈。7月12日,抗日同盟军里应外合,复经巷战肉搏3小时,日伪残敌仓皇逃命,失守72日的察北重镇多伦,经5昼夜鏖战,被抗日同盟军光复,并乘胜收复察哈尔省全部失地。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收复国土失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鼓舞了北方各省乃至全国的抗日斗争士气。

(二)张家口各界民众对抗日同盟军的声援和支持

1933年2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下,察哈尔各界组织成立了“察哈尔省人民自卫指导委员会”,发动群众,以全省的人力物力抗日自卫,并发表宣言,“以期集中全省民众之精神物力于一种有系统的组织下,通力合作,共赴国难”[8]183-184,呼吁全国同胞竭力援助。5月27日,中共“前委”领导下的察哈尔御辱救亡会召开民众大会,到会的有工人、士兵、学生、市民近3000人。大会通过了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与卖国协定和武装保卫察哈尔的决议案。大会正式产生了各界民众联合抗日的团体——“察哈尔省御辱救亡会”,选举产生了10名执行委员,其中有杨波等5位共产党员当选。6月8日,平绥铁路张家口总工会成立,并召开成立大会,总工会下设组织、宣传、纠察、青工、总务等5个部,成立了120人参加的工人纠察队,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张家口铁路工人,又一次以先锋队的姿态站到了察哈尔抗日斗争的前线。7月12日,张家口党的组织、平绥铁路工会、御辱救亡会派出代表,携带张家口民众募捐慰劳品赴多伦慰问,并与抗日将士联欢。7月13日,张家口军民在上堡体育场举行庆祝收复多伦大会,大会发出察哈尔民众贺克复多伦电,“九一八以来,不抵抗主义者,唯知失地辱国,觍颜事故。乃我战士,义旗奋举,志切报仇,誓师兼旬,连克要塞,干城卫国,薄海同饮。欢腾祝捷,谨掬慰情,确保既得胜利,收回未复国土,任重途远,尤赖奋勉”[8]213。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察哈尔全省各界民众,通过集会游行抗议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对日妥协和不抵抗主义政策;建立工人纠察武装,维持抗日后方的社会秩序安全;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抗日募捐、赶赴前线慰问等行动,声援和支持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的抗日义举,彰显了张家口及察哈尔全省民众的抗日决心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产生的历史影响

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四县失地后,1933年7月16日,日本关东军向冯玉祥提出抗日同盟军退出多伦的要求,被冯玉祥严词拒绝。7月20日,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调集兵力8个师,12万余人,配以飞机、装甲车包围张家口。7月28日,蒋介石、汪精卫最后通牒冯玉祥“勿擅立各种军政名义”,取消抗日同盟军名义,撤退军队,要冯玉祥本人离开察哈尔省。7月31日,冯玉祥向全国公开发出通电,对蒋、汪通牒予以反驳。8月5日,冯玉祥在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迫宣布下野,并通电全国,结束抗日军事行动。8月12日,冯玉祥率领抗日同盟军部分官兵,举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烈士墓”和“全国军民抗日死难烈士祠”落成典礼,隆重祭奠抗日英灵。8月13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前发出“告抗日军全体将领书”。8月14日,冯玉祥乘火车离开张家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遭到国民党政府破坏和强行解散”[6]5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成立和北征抗日,是我们党和冯玉祥及其影响下的爱国将士结成的局部国共合作性质的统一战线。抗日同盟军虽然失败了,但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爱国官兵响应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在张家口树起武装抗日大旗,与日本侵略者血肉相搏,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北方各省乃至全国的抗日斗争,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红色纪念旧址承载着张家口统一战线的革命历史

习近平同志指出,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张家口市区现存的两处革命历史纪念建筑:冯玉祥将军的图书馆“爱吾庐”旧址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是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统一战线实践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基地。

(一)冯玉祥将军“爱吾庐”旧址是国共合作进行革命的历史见证

冯玉祥将军的图书馆——“爱吾庐”旧址(以下简称“爱吾庐”),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德胜西街45号,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为一栋高基、青砖,带地下室的两接顶平房。右部屋顶半歇山式,左边为缓坡屋顶,临墙设窗,窗顶圆洞形,右部正面成棱柱形向外凸出,棱面4窗,左侧面4窗。石条门阶9级,门右窗前有平台,室内右边前为前厅,后为3室,左边前后2间大屋。院中左右厢房2排,柏树3株,老海棠树1株。1925年1月,经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等人说服,冯玉祥同意就任西北边防督办,离开北京来到张家口,在桥东区德胜街购下一处西式平房院,该院乃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公馆。1925年至1926年期间,冯玉祥与其夫人李德全居住在这里,1932年10月至1933年8月,冯玉祥再次居住此处。当年冯玉祥为在军队中提倡读书,将此处辟为书斋,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并题写过一块匾额,上书“爱吾庐”三字悬挂于屋前。

“爱吾庐”是冯玉祥读书学习、举办高级将领研究班、接待国内外高官贵宾的“署外之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爱吾庐”是冯玉祥西北国民军的重地,是我们党初期在北方活动的历史故地。李大钊来张便在此寝息,国内著名人士李烈钧、于右任、孙科、吴稚晖、徐谦、邵力子和苏联代表鲍罗廷均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爱吾庐”组织筹划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爱吾庐”是冯玉祥在张家口居住最久、感情最深的地方,2008年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爱吾庐”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丰碑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以下简称纪念塔),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兴街14号。占地面积45平方米,塔高13米,六支柱形,混凝土结构。塔身一侧镌刻着冯玉祥将军亲笔书写的塔名,笔力苍劲,雄浑有力。塔身六面,三面刻有阵亡官兵官职姓名,另三面刻有名人题词。塔顶刹尖斜指东北方向,寓意抗日同盟军在收复察东失地之后誓志收复东北三省和热河省失地的决心。

纪念塔是中共前线委员会和抗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为了纪念收复察东四县阵亡的312名将士,于1933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建造的,当时建在张家口东山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部南操场内,同时建造抗日烈士墓和全国军民抗日死难烈士祠。1933年8月12日,冯玉祥主持纪念塔、烈士墓、烈士祠落成典礼,并宣读祭文,率领诸将士祭奠抗日英灵。由于日本侵占张家口驻军的破坏,现仅有纪念塔残存。1987年,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将原纪念塔向东侧移,重建一座与原塔形状完全相同的“纪念塔”。2017年9月,再次对纪念塔进行了修复。2005年8月,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公布纪念塔为张家口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此地被命名为首批张家口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结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1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记载了我们党在张家口开展统一战线的革命历史,回顾了党在张家口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张家口革命历史,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育教科书。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旧址,亲临感受党的光荣历史,将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奋进,励志前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国民军察哈尔冯玉祥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边疆内地化的渐进:清代察哈尔治理的发展历程
试论1925—1926年国民军在华北地区的失败原因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寄冯玉祥书
德国极右翼猖狂用“私法”
昙花一现的国民军空军
联墨双馨
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旗
传承弘扬察哈尔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