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1-01-12 00:44徐周
智慧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脑血管病缺血性

徐周

摘要:目的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医治的方法,施用替罗非班治疗措施,探讨其施用后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实验患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医治基础上施用替罗非班治疗方法。结果 接受医治之后,实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对对照组,研究组所得数值更高,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比对对照组,研究组所得数值更高,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临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医治方法,施用替罗非班治疗方法,其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患者患者的症状,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替罗非班;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

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便是缺血性脑血管病[1],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壁病变,从而致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进一步造成脑部供血障碍,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坏死、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该疾病不仅治愈率相对较低,并且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次研究抽取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对其临床医治施用替罗非班治疗措施,并探讨其效果如何,以下为详细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入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实验患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37岁-80岁,平均年龄:(52.34±2.46)岁,2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其中20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脂、14例合并高血压。

研究组:35岁-79岁,平均年龄:(52.15±2.74)岁,2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其中18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17例合并高血压。

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如上组间数据,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依据实验患者实际病情,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医治措施,包括降脂、抗凝、降压、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糖等对症治疗措施[3],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139)的服用,注意每日一次,每次剂量应为150mg。

在基础治疗之上,研究组给予患者替罗非班治疗措施。应用替罗非班(生产企业: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进行静脉泵注,注意其速度应控制在0.1μg· kg-1·min-1,其剂量应为12.5mg,在结束泵注之后,指导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其用量以及用法与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1.3.1 治疗总有效率:患者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得到明显改善评定为显效;患者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得到一定的改善评定为有效;均未达到以上标准评定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实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相关评估,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评分表,总分1-100分实验患者所得的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包,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X±S)表示计量方式 ,t作为检验值; [n (%) ]为计数方式,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对比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2.結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4.00%)(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实验表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0.23±3.15)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9.31±3.04)分(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伴随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4]。该疾病的诱发机制相对较为复杂,其危险因素包括血管痉挛、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脑动脉血管狭窄,继而诱发脑组织缺血,多采取常规的降脂、抗凝、降压等对症治疗措施,但其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5]。而在常规医治的基础上,加入替罗非班的治疗措施,效果相对较好,该药物为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的一种,能够有效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血栓生长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起到防止血栓再生的效果,患者出血风险低,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临床上施用替罗非班治疗措施,医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医治效果更佳,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同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更适合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川.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6):2698-2700.

[2]曹旭,闫福岭.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28(2):113-118.

[3]徐松,丁鸭锁.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28(10):764-769.

[4]崔云霞,梁文昭,徐忠信.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1):92-94.

[5]梁志刚,黄双凤,杨绍婉.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12):914-919.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脑血管病缺血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