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防洪排涝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01-12 05:47王敏娇
科技尚品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台州市建议措施

王敏娇

摘 要:台州市地处浙东沿海,频繁遭受洪涝灾害威胁,洪涝灾害已成为台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台州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等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台州市;防洪排涝;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12--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12.034

1 区域概况

台州市地处浙江省中东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受梅雨和台风雨影响。全市陆域总面积9 411 km²,其中山丘面积占陆域面积的73%,平原占22%。域内最大的流域——椒江流域,流域面积6 672 km²;域内最大的平原是温黄平原,还有大田平原、临海东部平原、西江平原、椒北平原等。台州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东南丘陵缓延。上游河道均为山溪性河流,集流广、比降大、汇流时间短且集中,洪水暴涨暴落,易造成小流域山洪灾害;下游河道处于感潮平原地区,坡降平缓,排水易遭外海高潮位顶托排泄不畅,易造成洪涝灾害[1]。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致使台州易受洪涝灾害影响。台州市防洪排涝格局如图1所示。

2 防洪排涝现状

兴水利,治水患,自古以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防洪排涝,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完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抓手,更是守住质量发展底线,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之举。台州市政府对于城市内的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制定了系统化、项目化的防洪排涝攻坚战略,制定了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方案,明确了2035年建成洪旱无虞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科学的角度之上,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结合气象监测以及水文监测进行预警预报,努力搭建城市防洪排涝的坚固城墙。在此过程中,同时注意深度挖掘千百年来防水治水经验,传承水利红色基因,讲好水利奋进故事,从中汲取力量补齐关键短板,确保江河安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州市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实施了“千里海塘”“五水共治”“百项千亿”等工程,已建有水库348座,堤防2 434 km,一线海塘340 km,基本建成了一张防洪排涝保安网。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极端天气多发的影响,防洪排涝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已经凸显,特别是2019年的“利奇马”超强台风,给台州市造成了重大损失[2]。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受气象和地形条件影响

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导致台州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首先是常受梅雨、台风雨影响。特别是每年7月至9月,受台风影响,风大雨大,且降雨时间集中,容易造成暴雨、山洪、强潮并发,导致江堤决裂、平原内涝。1949年以来,登陆台州的台风数量占登陆浙江的四成,“9711”号、“0414”号(云娜)、“1909”号(利奇马)等强台风(超强台风)均在台州登陆,给台州造成重大损失。

其次是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括苍山、华顶山等山脉迎风坡利于偏东气流辐合抬升,常是台风暴雨中心。灵江、永宁江、椒江河口等感潮河段,在台风低压场泵吸和风场作用下,常发生台风潮灾。仙居永安溪和天台始丰溪洪峰一旦叠加,峰高量大,容易造成临海洪水漫溢成灾,历来有“天(天台)仙(仙居)配,大田(临海大田平原)汇”的说法。临海三江村以下原为感潮河段,洪水受潮汐顶托,两岸容易泛滥成灾。

3.2 城市化水平提高,加重了防洪排涝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台州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也快速扩张,增加的城镇面积几乎全部分布于流域内的主干流两岸低地及平原区,侵占了原本作为河道行洪和滞蓄洪水的空间。大量的农田、杂地变成了产业园区、工业新城,原来的农田、杂地能调蓄水源,产业园区、工業新城将地面大面积硬化,不透水面积日益加大,流域内可用来调洪、蓄洪、滞洪的区域越来越少,加快了洪水汇流时间。下渗量减少,径流量增大,洪峰增加,防洪排涝压力加大。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温黄平原从1985年到2000年,再到2018年的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椒江流域1985年到2020年建筑区面积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3.3 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

水库拦蓄能力仍有不足。椒江流域已建有4座大型水库,控制面积占流域面积的18%。临海城区以上椒江流域面积4 400 km2,但下岸水库和里石门水库控制面积仅占12%,在建的朱溪水库、方溪水库建成后,临海城区以上控制面积可达18%。此外,临海义城港流域没有一座控制性防洪水库。

堤防御洪能力有待加强。首先,部分地方未形成完整的防洪闭合圈。临海朝天门至灵江一桥的古城墙作为防洪闭合圈的一部分,存在安全隐患;黄岩永宁江治理工程完成后,仍存在站西大道、王林洋、下洋顾等缺口尚未封闭。其次,防洪标准偏低,括苍、下各、永丰等镇,防洪标准不到10年一遇。最后,排涝能力不足。义城港平原山区汇水面积占比达80%,排涝能力为5年一遇;椒北平原杨司片,排涝能力不足5年一遇。

海塘防潮标准有待提高。首先,原来确定的防御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椒江江南海塘现状设计防潮防洪标准为50年~100年一遇,与城市总规要求的200年一遇的标准相差甚远。其次,现状海塘达标率偏低。由于沉降等问题,50年一遇以上海塘的达标率只有50%,20年一遇海塘的达标率只有61.5%。

4 相关建议和措施

4.1 非工程措施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雨水既可以作为城市水源的重要补给,也可以作为生态调节的有效因子,只有对其实现合理的利用,才能促使传统的雨水疏通实现循环利用的转变。因此,在城市防洪排涝建设方面,应转变观念、提升认识,将防洪排涝工程转换为城市促进工程,实现对雨水的源头控制。在此过程当中,以雨水入渗模式为主,将其契合到城市绿地绿化建设当中,通过微渗透实现微循环利用,完成统一的雨水生态系统规划,保证高降水时实现逐层消纳,进而形成合理利用雨水、优化城市环境、减少养护成本的三重建设。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重视防洪排涝问题。城市规划布局与选址应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调蓄能力,给洪涝水留出充足的调蓄空间,避免在低洼易涝等洪水高风险区布局城区。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要优先服从防洪排涝规划。严格水域岸线控制和保护,确保水面率不降低,水功能不萎缩[3]。

精准测报,及时预警。通过优化水文站网布局,新改建一批重点测站和小流域自动站点,建设监控平臺等措施,提高水雨情测报能力;加强应急配置、通讯保障,提升重点水文测站的防洪能力。完善洪水预报系统和温黄平原洪水风险图系统,增强洪水预报能力,及时依规向社会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制度引领,合理设置蓄滞洪区。为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将有条件的地区开辟为蓄滞洪区,按计划、按秩序蓄滞洪水。探索建立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蓄滞洪区范围内停止新增建设项目和控制人口迁入;调整蓄滞洪区农业种植结构,扩大水稻等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涝水蓄滞能力;受灾后,对蓄滞洪区进行合理补偿。

以水养水,破解资金难题。构建水利建设投资新模式,将水利工程纳入沿江、沿河、沿湖、沿湾等区块开发建设中,在一级开发“做地”时一并组织实施。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将水利工程辐射周边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滨江水岸旅游收益等用于项目建设运营,实现“以水养水”。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和管理。

4.2 工程措施

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百项千亿”防洪排涝、“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等契机,加快补齐防洪排涝短板。

注重“上蓄”。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提高水土涵养保持能力。谋划长潭水库防洪能力提升,谋划义城港流域上游的指岩水库,开展柔极溪、仙居二十都等水库前期论证,加快建成朱溪、方溪、盂溪、东屏等大中型水库,充分发挥上游的拦洪削峰作用;加快建成椒江治理(始丰溪段)和永安溪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保护并提升两溪滩林湿地的蓄滞洪作用。

突出“中疏”。以暴雨中心区为重点,开展括苍、下各等受山洪威胁较重镇区的溪流堤防加固建设,有效提升重点堤防防洪能力。谋划实施临海永丰蓄滞洪工程,减轻临海城区和永丰防洪压力。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拆违清障工作,切实提高灵江干流行洪能力,临海城区防洪能力。以“百项千亿”防洪排涝为契机,加快推进灵江临海城区段综合整治,实施两水山劈山、伏龙滩切滩等工程,提升临海城区防洪能力。

提升“下排(挡)”。通过强排、分洪等措施,改善大田平原、西江平原等行洪排涝条件;通过新开拓浚河道、扩大外排口门、设置强排泵站等措施,提高临海东部和椒江椒北等平原的通江达海能力。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为契机,开展三湾提标,提升“下挡”标准:北部湾区三门湾,加固蛇蟠海塘、六鳌北塘等海塘;中部湾区台州湾,开展临海市海塘提标加固工程(南洋海塘)、台州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海塘提升工程等工程;南部湾区乐清湾,加固玉环市长屿塘、礁门塘等海塘。

夯实“基础”。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给排水的根本,也是城市防洪排涝的根本,更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在对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时,应该按照城市内涝的风险等级进行区域划分,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污水口、排水管道不堵塞,在水患发生时可以发挥正常作用。在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快速响应及高效处理能力,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5 把握的重点

5.1 坚实科学思想,建设智慧水务

城市防洪排涝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排水沟渠,随着“科学”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词,以科学思想实现智慧统筹成为当今防洪排涝的重点。洪涝灾害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突发性且覆盖范围较大,影响力较大,只有布设智慧水务,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测和预防,以减轻经济和社会损失。

智慧水务的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是信息化的高级进阶。核心理念在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利用,同时结合相关智能设备和传感设备全方位分析、感知环境以及生态等信息的变化。在海量的信息收集、存储以及分析之下,建设一个统一融合的互联互通平台,从而以更加精准、动态的方式覆盖于整个水务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打造全新的生命管理周期。

5.2 融入环保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理念的提出,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美好生活环境,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成功构建了水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保护伞。因此,在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时,应将环保观念放于首位,结合城市水资源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制定综合管理措施。尤其是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过程当中,应全面结合环保角度、造价角度以及管理角度,促成城市防洪排涝的可持续发展。

5.3 综合协调发展,全面保障民生

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保障完善治理体系,实现社会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还应该形成整体的治理方案,以踏实的治理态度、秉承长远发展的建设理念。因此,在整个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综合协调发展,统筹全面建设,把握城市发展命脉,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以民生为根本,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促进为前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6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水争地情况加剧,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洪涝灾害日趋严重,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城市防洪排涝研究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月明,郑雄伟.浙江省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与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3):1-3,12.

[2] 黄叶华.沿海平原地区防洪排涝规划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J].城乡建设,2014(4):33-35.

[3] 张芳.宁波市防洪排涝对策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8,46(6):19-21.

猜你喜欢
台州市建议措施
“丰”景独特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刘子墨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Efficient reading
因地制宜推进农机化新技术应用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天门市汽车车险在理赔方面的探究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浅议阳光体育运动在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