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1-01-13 03:11吴晓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微笑架构制造业

□文/吴晓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提要] 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依据微笑曲线理论,让制造业企业向研发和销售领域转型的路径在经历一段辉煌时期后也遇到各种问题。微笑曲线理论对于指导生产“模块化”产品的制造业企业转型非常有效,但对于“一体化”产品来说,倒微笑曲线理论更适用于指导有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结合产品架构理论对两种微笑曲线进行分析,并提出制造业企业应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产品的设计架构确定企业的转型方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成绩显著,然而与世界先进生产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但微笑曲线是否具有普适性,大部分处于微笑曲线低端即生产制造环节的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是否就应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两种微笑曲线初步比较

微笑曲线理论作为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指导理论,在产业发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其广泛应用,问题也随之暴露。有学者发现,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条与其形状完全相反的倒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理论指出,在考虑产业链附加值的观念指导下,企业要不断向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两个区域移动,即企业要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例如,发展速度迅猛的华为企业就是按照研发和销售两端高的微笑曲线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但纵观我国制造业转型历程,遵循微笑曲线理论但转型失败的企业不胜枚举,如宏碁集团。而倒微笑曲线的形状为中部高两边低,反映了同样对于产业链上的研发、生产、销售三个环节来说,生产制造环节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生产制造水平。在符合倒微笑曲线特征的企业中,英特尔公司是最突出的一个,其内部创造利润最多的环节是制造环节,而非传统微笑曲线两端的环节。

对比两条曲线,可以发现微笑曲线是一条下凹的曲线,而倒微笑曲线是一条上凸的曲线。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在微笑曲线下,企业处于曲线的最底端,目标是向高附加值的研发和销售领域攀升;但当视线转向倒微笑曲线时,制造业企业转而处于曲线的最高端,即附加值最高的生产制造领域。为什么同样是研发、制造和销售这三个产业价值链上的区域,在两种曲线下的附加值却完全相反?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两种曲线所分析的产业在生产制造领域里劳动力、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有所不同。立足于国际分工模式产生的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企业由原来的独自总揽产品生产全过程转变为根据企业自身优势专门从事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简单加工制造的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劳动过程简单易复制。而掌握知识产权优势的从事研发和销售环节的跨国公司,由于其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比从事简单加工企业复杂得多,不易被替代,所以会产生高额利润。倒微笑曲线之所以能够在制造环节产生高额利润,主要是由于有关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不是简单的从事去技能化的组装生产,他们在生产制造环节投入大量的资源与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其产品的各个小的制造环节并不能从企业整个生产制造流程中简单剥离出来,生产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以及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成为这些制造业企业能够在制造环节获得高额利润的法宝。

二、两种微笑曲线政治经济学分析

从微笑曲线与倒微笑曲线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角度来看,两条曲线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认识到微笑曲线理论不是一个普适性的理论,笔者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借助产品架构理论,对两种微笑曲线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进一步解开两种微笑曲线并存的原因。

(一)产品架构理论。依照产品架构理论,可以将制造业中需要装配的产品分为“模块化”和“一体化”两种类型。在“模块化”设计构架下,产品的零部件基本符合标准化的设计,每个零部件(模块)都被赋予了很强的独立性,这类产品的装配制造不需要繁复的加工技艺。而在“一体化”的设计架构下,要想激发产品的最大使用功效,就必须协调各个相关零部件的设计。“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零部件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各个零部件要紧密联系成为有机整体以达成在设计环节期望得到的产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对应于产品架构理论的有关观点。马克思将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概括为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制品或者是由各个独立的局部产品纯粹机械地装配而成,或者是依次经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过程和操作而取得完成的形态”。马克思基于分工演进的思想区分了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可以认为产品架构理论中的各个产品模块与局部劳动是对应的,各个产品模块是局部劳动的结果。

(二)微笑曲线与模块化生产。从产品架构理论来看,微笑曲线理论非常适合指导“模块化”设计架构下的产品。企业可以根据微笑曲线将资本、人力资源主要分配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将各个子产品和零部件进行独立设计、生产,再由微笑曲线最底端的生产制造区域进行组装,获得最终产品。在微笑曲线理论的指导下,企业把微笑曲线最底端的生产制造区域的“模块”承包给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地区或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和生态资源成本,从而榨取外包企业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大型跨国公司借助这种方式从全球范围内寻求廉价劳动力以牟取利润,赚取垄断收益。

企业通过将劳动力密集型等附加值低的生产制造模块承包出去,自身主攻研发和市场销售环节,形成自身的知识产权垄断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许多如富士康一样从事代工生产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其生产工人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工人只需要按照模块化的产品设计要求,对各个模块进行简单的组装。对于这些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制造业企业,企业工人劳动多被简单化、去技能化,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低工资的劳动力区位优势。

(三)倒微笑曲线与一体化生产。不同于“模块化”,“一体化”设计架构下的产品更强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注重产品的整体性。“一体化”生产企业实行几乎掌握产品生产所有环节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竞争优势,使得此类产品进入壁垒较高且易形成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附加值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反而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微笑曲线变成倒微笑曲线。

日本制造业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成功为倒微笑曲线的现实意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日本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在生产制造领域的“一体化”设计架构,生产制造领域成为创造企业高额利润的关键。在“一体化”生产中,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人通过专注于本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为掌握着大量“默会知识”以及企业产品生产核心技术的高级工人,他们在生产制造领域可以创造出更高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过“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此外,“一体化”架构下的生产技术更具专业化,各个工序之间的连续性也更强。马克思在对工场手工业的相关论述中提及,“在每一局部过程中,取得预期效果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工场手工业总机构是以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结果为前提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互相补充的各个劳动过程才能不间断地、同时地、空间上并存地进行下去。很明显,各种劳动因为各个工人之间的这种直接的互相依赖,迫使每个工人在自己的职能上只使用必要的时间,因此在这里形成了和独立手工业中,甚至和简单协作中完全不同的连续性、划一性、规则性、秩序性,特别是劳动强度。”所以,在“一体化”产品生产中,原来处于微笑曲线最底端的生产制造领域一跃成为附加值最高的区域,倒微笑曲线得以证实。

三、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

由于存在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两种形状完全不同的产业链附加值曲线,企业应根据生产的产品本身和其设计架构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

(一)“模块化”架构下的企业转型路径。对于“模块化”产品来说,微笑曲线反映了其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情况,就是处于研发和销售环节的企业,凭借自身的知识产权优势掠夺生产制造产品的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形成高额利润。跨国资本通过对研发领域的生产条件和再生产条件的垄断,操纵了商品的价值生产条件,获得榨取生产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权力。对于处在这样一种现实环境下的制造业企业,由于自身工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都是简单化和去技能化的,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化生产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并存的背景下,仍固守于简单组装加工的制造业企业终将被淘汰。

被淘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制造业企业缺乏应用于产品生产制造环节的知识生产要素,使他们无法生产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缺少争夺市场交易权的品牌。对于这些利润越来越低的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范围和特点,向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两端攀爬,企业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培育自主研发技术,打造自身知识产权优势,也可以通过打造自身品牌优势,满足特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一体化”架构下的企业转型路径。对于原先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沿着微笑曲线转型似乎并没有错,但这绝不足以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企业的产业转型不应单纯地采取从微笑曲线的低端攀爬向两侧高端领域的方式。制造业企业还可以通过打造“一体化”生产模式,引导企业从成本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变微笑曲线为倒微笑曲线,形成生产制造领域的高额利润。

生产“一体化”架构产品的生产工人从事的不再是简单化、去技能化、易被机器取代的劳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以及劳动过程都是复杂性的,他们自身掌握着高超的技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对于这些生产制造领域的企业来说,企业生产的“一体化”架构产品要求生产工人有更高的整体技能、更高的专业化知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促使相关企业的生产工人成为拥有多种专业知识、掌握企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以及拥有大量“默会知识”的高级工人。这时企业在生产制造加工领域的制造水平,使企业不必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一样能够拥有极高的获利水平,使得制造领域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改变原有的简单化劳动过程,改善自身管理方式,以复杂化和精细化制造为核心改善现有的加工组装环节,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微笑架构制造业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