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与收编: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土味文化”
——以快手平台短视

2021-01-13 14:56刘昆霖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味亚文化网红

刘昆霖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一、绪论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土味”青年亚文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媒体制作门槛降低,自媒体快速兴起,短视频平台也不断壮大,这种壮大趋势给了许多草根创作者与民间文化群体展现自己、表达情绪的舞台。这些创作者的视频作品中展现出一种缺少专业打磨的粗粝感,可概述为“小镇青年在有意与无意中对主流文化的回应”,这种“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截然不同与审美反差,为大众带来了强烈的新奇感和新鲜度,吸引了大量网络用户,尤其是新生一代的目光。这种另类化的草根文化在网络环境的传播过程中被冠以“前卫”与“反叛”的标签,并受到年轻群体的热捧。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相比媒介传播信息,公众注意力更具价值性,而这种与公众天然接近,受到公众追捧的“土味文化”自然成为资本与权力的主要收编对象。

“土味视频”是个非学术名词,虽然该视频类型流行已久,但在学术领域尚无明确定义。按照民间观点,土味视频以“土味社会摇”和土味情景剧为主要内容,发布于快手、抖音、微博等平台的短视频。从拍摄内容上看,以情节老套、单调的情景剧、简单重复的对话段子以及正能量语录为主,创作者本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对表演、主持和播报缺少经验,自身的演技浮夸且拙略,难以用主流文化的审美价值观进行欣赏;且创作者对拍摄外景也缺少挑选经验,视频拍摄背景多为乡村的田间地头,或者三四线城市的街头闹市,画面与构图过于随意,缺乏考究。这些视频的看点主要在于表演者极端情绪表达和演出方式,如在街头边喊语录边抱头痛哭,或者在闹市做夸张的肢体动作以此来获得关注度,其视频内容缺乏文学内涵和思想深度,多数作品没有重复观看和剖析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美国芝加哥学派,该学派是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雏形,其次是伯明翰学派,伯明翰学派是对芝加哥学派的集继承与超越,该研究学派将视角集中在文化问题上,试图从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尖锐的批评,最后是后伯明翰学派,继承了伯明翰学派的核心研究理念,同时研究重点转向对多元文化的兼容性。

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史较短,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初,2018年的四月,期刊《东西南北》发表了《锐词》一文,写道:“土味文化是伴随网络直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文化。锅盖头、小脚裤、亮头皮鞋或爆款潮男豆豆鞋的社会摇……这些视频因为来自于民间,具有乡土气息被称为土味文化,但这类文化难免有恶俗、庸俗、无聊” 这也是第一篇以“土味文化”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从此时开始,学界不断出现了更多对土味文化的讨论,如《网络“喊麦”文化的群体互动研究》《大众的选择——土味文化的存在分析》等,这些研究丰富了大众对“土味文化”的认知,但因为研究视角过于专业化,并没有很好地揭示“土味文化”流行的原因以及未来的演变趋势。为此,笔者将从“青年亚文化”这一视角领域对“土味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三)问题阐释

本文以快手短视频为核心,在青年亚文化的视角下阐述“土味文化”为何深受新一代的追捧,以及最终如何被收编。文章内容以“土味视频”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巨大关注度的根本原因为主,旨在揭示新时期下大众审美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伯明翰学派中麦克卢比的理论作为视角,基于该理论视角对“土味”青年亚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以快手短视频平台为例,对快手短视频平台中的“土味视频”进行列举分析,并挑选粉丝数大于50万以上的高热度视频创作者以其粉丝群体进行研究,探究此理论视角下“土味”青年亚文化群体从发展到收编的过程。

二、寻找自我:亚文化群体的表达窗口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提供了彰显个性、进行自我表达的空间,平台提供的多功能性以及可扩充性让视频制作的技术限制得以解绑,形成了几乎人人都能参与创作的局面。同时,新媒体环境的文化包容性不断增强也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年轻群体渴望表达自己的价值体系,期望在主流文化上打上属于自身文化取向及审美意象的个人标签,并通过这种表达得到自我满足,这种创作意愿促成了短视频创作的大爆发。

从诸多网络视频的调查归类与文本分析可见,网红创作者们的创作焦点往往集中在年轻群体关注的社会话题上,在大部分短视频情景剧里,其创作思想都表达出类似对房子、车子、金钱、女性等话题的炫耀与攀比,网红们在借助这些话题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获得了群体的认可。土味情景剧中,“成功”是交织于情感背景下的永恒命题,金钱、房产、异性伴侣是小镇青年的自我评价体系,也是个人成功和都市化的表征物。土味视频是自媒体创作者的表达窗口,创作者将自己对于成功、对于情感的理解借助这一载体向大众进行表达,并同时从中收获满足感。

三、寻找认同:后亚文化下的群体身份建构

以“giao哥”的视频与直播间为例,其创作的诸多视频作品中充满了怪异的话语与动作。该创作者的代表口号“一给我哩giao”具有猎奇性质,同时怪异且毫无意义的个人标签,但该创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形象奇观化来获得注意力,而这恰恰是后亚文化主义的缩影。在后亚文化研究者的视野里,亚文化不再是具有反抗精神、抵制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而仅仅是一种带有自我身份确认的消费选择过程。而在新媒体的宏观背景下,人们网络社交的比例不断扩大,寻找线上的身份认同往往比线下更为重要。在诸如“giao哥”“寒王”这类网红创作者的语录、表情包、网络段子中,人们更多是在寻求身份的认同。大众在观看网红作者的视频作品时,其欣赏点不在于对视频主旨的剖析或者是享受精彩情节带来的感官刺激,而是希望从模仿土味创作者们的语言、动作过程中巩固和强化自己的个人标签及审美特色,从而获得短暂的归属感、认同感,让自身的审美追求与其它的潮流“落伍者”得以区分。

四、抵抗:“土味文化”对主流文化回击与反叛

“土味文化”所代表的标签是“叛逆”与“前卫”。在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中,亚文化对主文化和霸权的抵抗是核心问题。以快手网红“寒王”的视频作品为例,该创作者在视频中的个人形象具有非常鲜明的潮流特征,“豆豆鞋、紧身裤,精神小伙八字步;锅盖头,大金链,手拿皮包最有面”是该创作者的个人标志,其视频内容也充斥着大量低劣的背景音乐与狗血、俗套的剧情。

土味情景剧由于创作者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在叙事方式上非常简陋,但创作者浮夸拙劣的演技却成为“土味视频”的特色标签,这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表演形式,恰恰展现出了自身的强烈个性。

“土味”意味着接地气,是精致和时髦的反面。小镇青年将“土味”概念嫁接到短视频中,并引申出了诸多概念。在网红创作者的短视频创作品中,先后催生出“土味文化”“精神小伙”“土味情话”“社会语录”等文化概念。这些概念的产生和流传也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参与,源源不断的创作者涌入,使得土味视频的生命力得到延续,文化输出得到增强,并且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言语方式与肢体表达。如2020年的“快手郭老师”,凭借浮夸的言语以及在直播语言中融入的独创口音,让观看其作品的用户产生了极大的新奇感,也因此在快手平台走红。

无论是“迷人的郭老师”,还是“giao哥”,抑或是“寒王”,这些活跃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的“土味”创作者,他们的“土味视频”是对主流文化颠覆性的视觉挑衅。从早期的情景剧、语录视频与“社会摇”到后期的“土味语录”。创作者们依靠这个阵地,在主流文化的夹缝中获得了自我认同感的同时还可以有物质收获,加之短视频创作对技术需求和设备需求较低,这种低门槛的创作标准让“土味视频”的创作者们乐此不疲地向主流文化轮番进攻。

五、收编:意识形态与资本的追击

青年亚文化最终归宿往往都是被收编,而土味文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终将被主流文化分解、稀释和吸收。如前文提到的“药水哥”“giao哥”等网红创作者,在自身关注度达到一定程度,便已经向电视综艺领域进发,其获利手段也从早期的观众支持变成了商业化演出。利用流量发新歌、走穴商演成为了这些网红群体的主要工作内容。这种转型便是大众文化对土味文化的逐渐渗透和解剖,在资本力量快速侵入的背景下,网红创作者由早期的个人创作转化为团队制作,视频中的粗粝感和廉价感逐渐减少,但同时观众从视频中获得的文化认同感也在降低。在网红创作者成功转型为综艺人物后,原本的草根性也将最终消弭,而土味文化中的个人标签,将最终丧失质朴性,变为纯粹的商业噱头。

而无法转型的“土味”博主,则会因为内容的低俗和错误遭受社会集团的封禁。如在2018年,新华网发布微博点名批评了“社会摇”,认为“社会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约谈“快手”主要负责人要求全面整改,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而在2020年,快手平台组织了许多“土味”视频创作者拍摄了短片《看见》,深入他们的生活,拨开他们的“土味”面纱,讲述他们正能量的励志故事,也正式宣告土味文化与主流的意识形态合并,“土味”青年亚文化的反叛性将大大削弱。

六、结语

纵观近年来“土味”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该文化类型遵循了亚文化发展的规律,从抵抗到收编,青年亚文化群体经历了一场“土味”狂欢。但在收编之后,应当关注这些群体的精神需求,“土味视频”是年轻一辈的自我表达与寻求认可的一个渠道,在收编之后,大众也要以积极、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并给予年轻群体认同。这是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土味文化只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类型,即使在土味文化收编后,也将诞生新的文化潮流,故大众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客观理性的去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方能在文化洪流中保持客观与理智。

猜你喜欢
土味亚文化网红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土味情话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我要当网红
“土味”不土
«ВаНхУН»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