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13 16:57孙亦彬张万荣
山西建筑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乡土物质美丽

孙亦彬,张万荣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1 乡土元素的相关定义

乡土元素顾名思义指具有乡土特色,能反映当地的,传统的,质朴的人、事和物,它既包含乡村里自然生长的风景和物,如:乡村自然环境,民族服饰,又包括当地文化特征的元素,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以及适用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建筑如寺庙、民居等。乡土元素象征一个区域的特色和本土文化,是体现当地自然景物和乡村风光的重要代表,也是该地区的文化的精髓所在。

2 乡土元素的分类

乡土元素来源众多,覆盖面广泛,但根据其性质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元素和非物质元素两大类[1-3]。

2.1 物质元素

乡土元素的物质元素又可称为乡土的“物”,包括了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气候地理、山水格局、植被土壤等相对稳定的产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为适应当地自然而出现的再生产物[4],如建筑、农具、生活器具等,它们随周围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具有不同程度的顺从性,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地方特色,这些要素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属性及特征,包含当地独有的乡土气息,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的景观营造素材[5]。

2.2 非物质元素

与物质元素有所不同,非物质元素相对抽象不易引起注意,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及行为方式,为乡村景观增添了独有的乡土风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非物质元素的内涵,又可将其分为乡土的“事”和乡土的“意”。

1)乡土的“事”主要包括乡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观念,民间传说以及传统技艺等。这些无法用简单的物质进行描述的产物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当地居民经过长年累月在自然和人工的物质要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历史活动和精神活动,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2)乡土的“意”主要包括当地的地方精神和乡土意境。乡土元素的“意”是“物”“事”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乡土的“意”类要素的运用往往是以乡土的“物”类元素为基础,再加入对乡土的“事”的体验,从而再现乡土生活的场景。感知对象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往往会产生对乡土情感共鸣以及对乡土生活的向往。

3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对乡土元素的认识不足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师思想上缺乏对乡土元素的认识,存在固化思维,以偏概全,以个别案例和以往的经验来做规划设计,缺乏长远发展的目光,一味追求新鲜感,认为外来物种比本土元素更具有优势,因而脱离了因地制宜的基本设计理念,这种现象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极大的影响。

3.2 对乡土元素的保护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引进外来新鲜事物的同时,地方上原有的事物也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许多人们记忆中的事物也逐渐消失。传统文化的消失和传统建筑的破坏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外来事物的严重侵蚀正在逐渐降低当地的生态性和辨别性。长此以往,乡土元素的数量及种类越发减少,人们对乡村故乡的思念只能停留在记忆当中。

3.3 对乡土元素的开发不足

目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乡土元素的研究开发存在明显不足,存在生搬硬套现象,单一元素重复多次使用较为常见,从而造成景观同质化,缺乏特色。且对乡土元素的开发往往流于乡土的“物”,并不能深入挖掘开发,缺少对乡土的“事”和“意”的开发,导致许多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的丢失,令人痛惜。

4 乡土元素的应用原则

4.1 保护性原则

即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与地方特色已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共识。乡土元素源于自然,因此乡土元素的运用首先要考虑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其次要在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乡土元素运用手法来维持当地特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环境的破坏和文化的断层。最后以保护为基础和前提,深入挖掘乡村的各类元素资源,并最终制定完善的开发策略。

4.2 尊重性原则

即尊重场地与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在进行乡土特色表达时首先要整体了解乡村当地的地域风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地域风貌,自然人文、民风民俗等就能理解乡村如今面貌的形成缘由,抓住乡村特色表达的灵魂。其次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的基础上,提炼出独具当地特色的乡土元素,并在设计当中将其融入其中,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传承了历史文脉,又展现了地域特色,从而焕发乡土的魅力。

4.3 创新性原则

即创新乡土元素的提炼与应用方法,防止同质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设计师也愈来愈重视对乡土元素的应用,然而在对乡土元素的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创新,生搬硬套是当前乡土元素应用中存在的很大问题,一味机械地模仿生搬硬套,不但不能取得很好地景观效果,还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破坏。

5 乡土元素的应用方法

根据上文乡土元素的分类分别介绍物质元素和非物质元素乡土应用方法。

5.1 物质元素的应用方法

5.1.1 乡土元素的直接运用[6]

乡土元素的直接运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即运用乡村中现有的实物,如:自行车,水车,石磨,水井等,经过简单的艺术处理,比如摆放位置及形式,改变材料使用功能和颜色等,从而达到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5.1.2 乡土元素的加工利用

乡土元素的加工利用是指利用乡村现有的乡土材料,如:砖瓦,陶器,木材,石材等,通过艺术手法将乡村材料营造成独居地方特色景观元素。通过乡土元素的加工利用可以降低造价,节约经费,同时,这些材料又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既不破坏环境,又能突显地方特色。

5.2 非物质元素的应用方法

非物质元素较物质元素更为抽象,因此非物质元素的应用需要通过设计师的提炼加工处理,将其转变为物质元素,感受者通过对艺术处理加工后的元素的感受,来实现非物质元素的应用。

5.2.1 乡土“事”的表达

乡土“事”的表达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因其为非物质形态所以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化无形为有形,常以场景再现,艺术展示和感受体验等形式出现。

1)场景再现。场景再现顾名思义,通过再现民间典故,传统习俗的方式加以表现,例如:墙绘、小品复原场景以及遗迹就地保护等,这种方式需要建立在设计者和感受者对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共鸣,进而达到设计者的乡村景观创作的目的。

2)艺术展示。即通过展示一些可以反映当地风俗,劳动生活以及传统技艺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物件。这些物件承载着当地人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精神文明,是展现乡村文化特征的“活化石”。这种方式需要设计者充分了解当地生产生活文化,提炼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件,通过合理的艺术加工展示,向游憩者传达当地的精神文化。

3)感受体验。对于当地乡村的习俗活动、传统手艺等可以让感受者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安排参与其中,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当地浓厚的乡村氛围,激发浓浓的乡情。由于这种方式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才能参与和看到,因此具有一定时效性和参与性。例如云南地区的泼水节,南方地区端午节的包粽子和赛龙舟等等。

5.2.2 乡土“意”的表达

“意”属于较难表达的部分,它的产生需要“物”和“事”两个元素相互融合升华,因此,“意”的表达需要借助“物”和“事”两种元素。因其不具有具体的形态特征,且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采用在自然风景展示和乡土氛围营造的应用方法。

1)自然风景展示。自然风景的展示主要通过最直观的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引导游人产生意象联想,从而达到散发游人情感的目的。设计者首先通过对乡村原始风貌的研究以及结合乡村场地的现状,最后再通过对“物”的运用来营造独具乡村特色的环境氛围。

2)乡土氛围营造。不同于“事”的感受体验,乡村氛围的营造则是更加突出对乡村环境氛围的整体内在感受,需要设计者对乡村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进行系统的挖掘和解析,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对“物”和“事”的量的积累和升华从而达到乡土氛围的营造。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多种形式的美丽乡村建设层见叠出,随之而来的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乡土元素的应用问题作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值得广大设计师引起重视。乡土元素的运用对保护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有着重要作用,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广大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引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注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元素的应用理论体系,为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贡献[7]。

猜你喜欢
乡土物质美丽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