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最新进展

2021-01-13 03:11□文/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系信息化制度

□文/郭 欣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 本文对近三年国内期刊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予以归纳整理,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特点及企业发展现状相关理论阐述,总结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对策建议。在借鉴和分析相关学者、专家内部控制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找出此间研究的主题予以述评总结,以期给内部控制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引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互相关联的要素。其重要性在于:促进企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资产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保证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提升企业形象。企业的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等活动的全过程,涵盖了企业所有部门、人员、经营业务、管理活动等方面。企业通过这一全面、系统的控制过程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架构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内部控制是强有力的内部管控手段和方式,搭建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实施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不仅仅是财务信息为基础,相应的内部控制资源也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最关键的内容,是占据市场和化解市场风险的前提条件。因此,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实现都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最新进展

(一)内部控制建设研究。德格吉日胡(2020)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他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完善相关建设制度等,并且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如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实现统一且全面的规划、强化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等。

张兴芝(2020)论述了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以及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有: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风险评估机制有待改进;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刘平(2019)通过分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如存在薄弱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意识、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绩效考评控制随意化等问题后,提出具体的制度建设方法,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等机制。他认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必须加强内部控制。

陈聪(2019)认为信息化对企业长久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各企业一定要加快建设脚步,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内控管理水平。他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内控活动、内控交流、内控监督、内控风险的影响,提出了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基于信息系统建立标准化内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建设、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分析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优化策略。

于娟(2018)认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多数企业还是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她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许瑜、冯均科(2020)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得到了部分改善,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在现有衡量标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以更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动因的“目标观”为导向,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特点构建更优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合理地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

张泽博(2020)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究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了健全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案,并且提出了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卜秀梅(2020)认为国有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及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健康发展,应当根据财政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展开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内控评价结果反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从而使企业内控水平得到提升。

郑石桥(2020)通过研究发现,当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措施,在电子数据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的需求大为降低甚至消失;当内部控制评价作为独立审计业务时,就结论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来说,电子数据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属性抽样审计不再适用或需要发生重大变化;就问题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来说,电子数据环境下基于经验的内部控制抽查不再适用或需要发生重大变化。

陈翠华(2019)阐述了提高内控有效性的措施,比如制定健全的内控机制,实现内控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制定健全的监督控制体制等,并提出了风险基础评价、详细评估法等评价方式。企业需要采取该种方法归纳出干扰内控结果的原因,并将之与公司内控目标融合起来,研究其中的关系,然后结合二者的关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措施。

王静(2019)提出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对策。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原则进行明确、综合应用通过现场查验等方法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评价的实地调查法、通过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方式来了解和搜集在内部控制实务中与有效性相关的信息的访谈法、利用问卷设计与分析的方法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解与掌握等评价方法。

(三)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汪德军(2020)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有很大的作用,需要不断被完善。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力资源有待优化、审计客户的风险较高、行业监管不到位、内部信息不通顺等。因此,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风险意识、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和企业的整体水平。

王玉莉(2020)以对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重要性分析为基础,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内部控制监督的效率较低等,并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优化路径保障措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的效率。

高云涛(2020)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依据。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对内控制度重视度不够、内部控制衡量标准不规范、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协调。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策略有: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控制度规范衡量标准、注重执行考核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雷凯祥(2020)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结合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以流程管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控制作为内控制度的抓手,以完善的内部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实施的保证措施,并依托信息化平台,搭建内控信息化一体的管控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员工积极性和参与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鸿雁(2019)从内控体系的疏漏、监管力度以及人为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现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内控体系的不完善、内控监管的局限和人为因素等问题使内部控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把控,进而提出改进企业内控现状的几点对策,包括内控意识的树立、内控监管的强化、建立科学有效风险评估机制、财务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的再构建等。

寇青影(2019)认为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管理模式传统、现代化水平不高,企业缺乏内部审计部门等问题。企业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树立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施小琴(2020)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步入正轨,但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内控案件仍然频发。她围绕上市商业银行展开研究,分析内控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为加强银行管理提供指导作用。

汪馨妮(2020)认为宏观背景下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渐进步和完善对入市发展企业提出更高标准,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对于综合竞争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在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有一些不规范行为发生,产生不良的经济后果。她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便提升其内部控制能力和整体层面的制度完善,促使中小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张月玲、周娜(2020)以2013~2017 年深市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通过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两职兼任企业相比,两职分离企业更易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杨玉娇(2020)认为对于啤酒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也可以促进啤酒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理工作,应当成为啤酒行业上市公司关注的问题。她分析了影响啤酒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因素,并探究得出了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应措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及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见建议,并分别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高校等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阐述,大多数是提纲挈领的大框架。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立于不败重要环节。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削弱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学者针对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主动做出调整,以此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部分学者以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作为出发点,分析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中,社会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务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让内部控制的范围更加广泛,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因此,企业务必要及时地分析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制定更加具备针对性的措施,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推动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内部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对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可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国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大致包括六个研究方向: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的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及内部控制评价的应用。我国存在多种类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如以报表审计为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内部控制审计为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等,各种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不统一,未来我们应该考虑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大多数学者是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不同行业不同情况下企业的状况各不相同,为此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应该深化扩展,以期能够为企业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供参考。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大多为借鉴外国研究方法和结论,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实情况指出问题,并据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另外,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较为繁杂,尚未就各项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形成统一观点。国内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的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上市企业虽然进行了披露,但往往质量不达标,信息的侧重明显是企业筛选修饰过的结果,很难产生较有用的信息,对投资人的参考和辅佐功能就大打折扣。

毋庸置疑,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稳步发展,就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系信息化制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