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构建高校性教育机制的启示和思考

2021-01-13 00:48杨妮李曦唐思琪翟建楠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学习者教学资源

杨妮 李曦 唐思琪 翟建楠

摘要当前慕课在国内外的使用和普及程度越来越广,凸显了其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精品化教学资源;教学相长,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过程个性化,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覆盖面广,有助于提高学习受众面。鉴于当前我国高校性教育面临的困难,本文提出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慕课在构建高校性教育机制中的作用:1.充分利用慕课学习平台,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发展;2.甄别慕课平台上精品课程,力争打造国际一流水平性教育课程;3.实时更新学校性教育课程,鼓励倡导学生家长打卡学习。

关键词 慕课高校性教育机制 启示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04

Enlightenments and Reflection of MOOC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ex Educational Mechanism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Ni, LI Xi, TANG Siqi, ZHAI Jiannan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0)

AbstractWith the more and more wide spread and use of MOOC,it highlights that MOOC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1.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leads to the higher qual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2. Teachers benefiting from MOOC, and MOOC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3.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proces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4. The wide coverage of curriculum helps to improve the scale of audience for learn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sex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lay the role of MOO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x education mechanism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Make full use of MOOC learning platform to strengthe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sex education; 2. Screen high-quality courses on MOOC platform and strive to construct world-class sex education courses; 3. Update sex education courses in time and encourage parents to clock in.

KeywordsMOOC; sex education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lightenments and reflection

0引言

“慕课”是指通过网络实现的大规模、开放性的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提出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单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联结,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共享信息和数据。慕课的教学形式最早出现于2008年,但真正大规模使用和发展始于2011年。由于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学府和教育机构在2012年广泛且大规模地宣传和使用慕课教学,《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1]随着教育教学的需要,慕课逐渐演变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2015年11月21日,第八届大学教学改革研討会明确提出要建好、用好、管好“慕课”,并就推进开放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2019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发表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确保更好、更快地建设、使用和管理慕课,从而助力于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高等教育。

1慕课的优势

1.1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精品化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优秀的教育家教授的班级和人数有限,显现出传统教学中优质教学资源的局限性。然而,慕课凭借其显著的网络技术特点及优势,将大量的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集合在平台上,不仅有利于充分汇合和集中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还能为平台师生提供丰富的选择。[2]同时,在慕课平台呈现的教学资源是经过教学人员精心打造的课程教学资源结晶,不仅丰富了该领域的教学内容,还让课程的呈现形式多元化和多样化,从而使得慕课的教学资源精品化。[3]

1.2教学相长,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者通过慕课学习,不仅能获得一个完整且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还能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系列互动和课程评价考核等环节,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同时,慕课平台的学习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还包括任何对该领域内容感兴趣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也能通过慕课平台,学习世界一流水平的前沿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短板,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4]

1.3教学过程个性化,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教师为班级学生制定一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的多样性。在讲授过程中,即使有同学不能很好理解授课内容,教师也无法为其停止讲授新的内容,这对学生及时理解授课内容来说,无疑是一个短板。而慕课平台能帮助学习者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程度,自主选择精学或略学。对于已习得的知识,可以加快学习步调,节约时间;对于未习得的知识,可以查漏补缺,确保全面到位和精细学习。[5]同时,慕课还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问答以及同伴互评等环节,不仅有助于聚焦学习者的专注力和互动性,还能及时开展思考和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6]

1.4覆盖面广,有助于提高学习受众面

鉴于慕课的世界性、规模性和开放性特点,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就其感兴趣的内容加入慕课进行学习。[7]当前慕课的学习者呈现出身份多元化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学习者年龄跨度大,还表现在学习者的职业结构复杂。[8]由此,慕课不仅为条件较为富裕的学习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乃至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不仅为该类人群提供了学习可能,还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9]

2当前高校性教育的困境

2.1高校性教育内容不完善,课程实施纲领欠缺

当前我国性教育仍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不仅表现在性教育开展的起步时间晚,缺乏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还表现在性教育内容不完善。同时,在高校性教育研究领域中,主要探讨的主题仍然停留在性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等问题上,而对高校性教育课程指导性教学纲领的研究较少。[10]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对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与我国当前高校性教育滞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烈,[11]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系列负面现象。

2.2高校性教育师资队伍不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几乎没有专门从事性教育工作的专业师资队伍,且这些师资未接受系统性、有组织的性教育知识、医学知识和相关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12]然而,性教育作为一门集心理学、生物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急需一批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且经系统培训的专业师资团队。这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凸显了性教育整体师资匮乏,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严重不足。

2.3大学生性教育基础薄弱,家庭性教育缺位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為,性是人的本能,它能帮助人在“三观”形成、与人交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确保每一位社会人都能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堂,故性教育知识也应该首先来源于家庭教育。然而,有研究指出,很大部分大学生的家庭对性教育这个话题的谈论和教育仍然十分排斥和抵触。其中,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性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子女的性体验和性交行为;另外部分家长却因自身缺乏科学的性教育知识,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子女开展性教育。[13]

3慕课在构建高校性教育机制中的启示

充分利用慕课学习平台,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师资队伍不仅担负着高校教学等相关建设工程的重任,还决定着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是高校不断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高校一方面应大力组建性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慕课学习平台,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系统性的性教育知识培训,促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建设性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发展。

甄别慕课平台上精品课程,力争打造国际一流水平性教育课程。在组织并打造性教育专业师资团队的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内外专业师资的作用,加强对慕课平台上的性教育课程进行进一步的甄别和筛选,对该类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注重精华的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开发符合我国大学生,乃至本校大学生性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打造国际先进性教育课程。

实时更新学校性教育课程慕课资源,鼓励倡导学生家长打卡学习。慕课平台拥有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资源的功能与优势,可以凝练一批适合大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力量的性教育学习课程,通过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打卡学习,从而全方位开展性教育。一方面加强家庭在性教育话题上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家长根据子女的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引导。如果家庭性教育从子女学步起,就开始构思如何跟子女讨论性的议题,这在子女进入青春期乃至成年后,一定会持续对其性教育健康知识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引。

4慕课对高校建立健全性教育机制的挑战

4.1慕课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冲击

慕课的出现,使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和探讨,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然而,正是其新型特点,给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虽然慕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然而对于传统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慕课学习要求学生需要极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如学生需要较大地发挥其学习性教育课程的主观能动性,课前主动预习、课中全身心投入以及课后自觉复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善于反思,遇到性教育相关的学习难题和盲点,需要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探讨。上述学习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意识是一个极大挑战。

4.2慕课对高校性教育教师教学观的挑战

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是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和作用应该是为学生答疑解惑。然而,在慕课背景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的角色和功用则更多地偏向引导。性教育是一门不仅需要教师介绍讲授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然而,慕课教学则是非面授,且缺乏与学生实时互动。作为长期在教室面对面授课的传统教师来说,不仅要在准备课程的时候照顾水平参差不齐的学习对象,还要面临无直接互动,无法直接掌握课堂效果的局面。这无疑在备课、授课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教育教学要求。

4.3慕课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平台课程,这就要求在录制慕课必须具备相应的录制设备设施,以及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后期的剪辑以及美化。同时,还应该具备上传、储存、调取慕课视频的平台,以及平台的日常维护和更新。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学习网络课程的搭建和教育技术,还需要具备慕课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此外,学校还需要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不仅需要搭建慕课平台,还需要做好平台的正常运行、实时更新与日常维护。

诚然,慕课在高校性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明显优势,而且这些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提并论的。然而,高校性教育自主开展慕课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必然存在的。除此之外,它在这一过程中也还会遇到其他艰难和阻碍,比如:如何打造高校性教育师资团队的专业能力,以至于其有能力甄别国内外精品教学资源?慕课平台长期的建设与维护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充分保证?如何确保大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真正参与到慕课平台上的性教育课程学习中来?

本文系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性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實践”(SXJYB1923)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慕课的起源.[EB/OL].https://www.sohu.com/a/219057734_466950. 2021-06-19.

[2]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02):116-121.

[3][5]龚晖,储节磊.“慕课”八问.中国大学教学,2016(03):11-16+37.

[4]王守宏,刘金玲,付文平.“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5(04):97-101+120.

[6]董世魁,马俊伟,刘世梁,等.大学课程慕课制作与运行.中国大学教学,2019(11):24-28+87.

[7]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高等教育,2014(07):22-26.

[8]陈淼,燕良轼.“慕课”的知识传播模式及其发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2):106-111.

[9]肖占君,辛宝忠.大学生存危机来临还是高等教育普及开始——大学慕课研究与实践的转向与未来走向.中国电化教育, 2015(03): 35-38.

[10][13]谢莹.当前中国性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5.

[11]梁燕芳.大学性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6.

[12]张紫娟.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儿童性安全问题研究.西北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学习者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