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语言服务现状探析

2021-01-14 00:0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陕西

近年来,陕西自贸区坚守国家战略定位和独家使命,在新设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本和制度创新方面均表现不凡,因此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语言服务需求,尤其是外贸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研究陕西自贸区的语言服务供应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陕西自贸区语言服务需求

陕西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内陆型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新高地,独家使命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核心任务为制度改革与创新,这决定了其有大量语言服务需求,尤其是外贸人才需求,包括高级综合管理人才、国际化营销人才、金融投资与精算人才、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人才、专业项目管理人才、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人才等各种复合型人才,前提是懂外语的人才,尤其是懂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希腊语的人才,以便在经济、文化、政治、商贸等多领域与中亚、西亚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各项任务,因此可称为语言服务人才。

上述各种语言服务人才的具体要求体现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首先,这些人才要懂外语(主要为英语和中亚、西亚的小语种),具备外语知识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流畅地与外商进行外语交流,流畅地阅读和撰写外贸函电、单据及商品介绍等基本文件,翻译外语文献等;其次,要懂外贸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再次,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和法律法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因此,他们是复合型外贸人才,能够更加适应自贸区发展形势与要求,能够更好稳定陕西自贸区的独特地位。

二、陕西自贸区语言服务供应现状

近年来,陕西高校、企业和政府等语言服务供应方密切协作,构成了语言服务智库,显著改善了全省语言服务供应状况,有效助推了自贸区战略定位的实现。

(一)陕西高校外语专业供应了大量语言服务人才

首先,各层次学历的语言服务语种数量日益增多,以通用语英语为主,非通用语语种开设数量增加较快,包括本专科层次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泰语、印地语、朝鲜语、俄语、日语、德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法语等小语种外语。其中,借“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增设较多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据省教育厅统计,截至2019 年,陕西全省57 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已有28 所开设了英语专业,13 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全省外语研究生中有近一半来自英语专业,有15 所高校培养翻译硕士研究生(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和德语)。此外,开设“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小语种(主要为俄语和阿拉伯语)专业的高校数量极少,而阿拉伯语翻译硕士专业尚无高校开设,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服务的一大短板。

其次,各层次各语种语言服务人才数量充裕。以2019年为例,全省高校各层次各语种毕业生共计9878 人,其中研究生层次为702 人,本科层次为7310 人,专科层次毕业生为1866 人。

再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式日益多样化,质量不断提高。目前,陕西高校通过一系列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语言服务人才(包括通用语和非通用语人才),具体形式包括设置语言专业、建立实习教育基地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语言培训课程或撰写出版教材、开发应用翻译教学系统和平台、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如担任西安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名校龙舟大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各大国际性博览会、论坛、赛事译员或志愿者)以及培养外国留学生等。例如,西安外国语大学建立了“国家级翻译实践教育基地”和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成功探索了语言服务模式,发展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此外,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实践了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如西安翻译学院成功实行了“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西北政法大学建设了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法律实践能力与外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还有部分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也在尝试培养语言技术和语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均有力促进了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

(二)语言服务企业及语言培训机构加速了陕西语言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陕西语言服务企业如西安睿恩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思海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自贸区政务、工商、民政、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金融、能源、医疗及科技等领域提供了口译(约占50%)、笔译(约占20%)等传统形式的语言服务,以及本地化(约占15%)、语言培训、语言咨询、语言软件开发等新形式的线上及线下语言服务或语言产品,如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建设的“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具体工作有文案写作、文档排版、网站本地化、软件本地化、翻译字幕和配音等外包服务。

另外,陕西大量语言培训机构近些年来发展旺盛,也提供了大批语言服务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如西安山木培训、西安智美教育、西安现代教育、西安仁大外语、西安东佳小语种、西安新视野日韩语培训、西安每奕天小语种培训、西安易学国际教育等。

(三)自贸区政府部门优化了语言服务环境,有效提升了语言服务能力

近年来,陕西省外事办公室和陕西自贸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等政府部门通过以下措施为区内企业优化了语言服务环境:

1.构建了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体系,包括语言服务规范标准、全球多语言呼叫中心及涉外服务人员外语培训等三方面,同时成立了丝绸之路语言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交流、技术研发中的语言服务。

2.建设了“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分为跨语言大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应用等三个子系统及多语言全媒体呼叫中心、跨语言大数据中心、多语言定制APP、多语言视频会议系统等四个板块,翻译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0 多种语言,为自贸区企业提供了专业数据指引,消除了语言壁垒。

3.定期举办语言服务论坛,建立语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如陕西省贸促会2017 年在西安翻译学院设立的语言服务和投资贸易培训基地;陕西省知识产权局2017 年牵头筹建的陕西省“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中心。

(四)高校、政府及企业间协作提高了语言服务的质量与效益

三方通过以下方式密切协作:高校提供智库支持,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企业提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取得了更高的语言服务效益。例如,西安外国语大学、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和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自贸区西咸新区管委会、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写作建设了上述“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和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学院等高校与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协作建立了西咸新区智库;陕西省教育厅牵头各高校创建了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设立了国际汉唐学院等。

三、陕西自贸区语言服务问题及改进对策

陕西自贸区语言服务近年来虽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一是服务语种仍不够齐全,尤其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和人文交流的各小语种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其“‘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这一独特使命的高效履行。

二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渠道仍不够丰富,方式技术不够新颖,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仅局限于高校、培训机构等渠道,参与方仍不多,方式不够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开拓思路,提高技术水平。

三是语言服务企业和从业者生存环境不佳,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利润薄,再发展资金有限;从业者多为兼职,按劳务报酬纳税负担较重,故人才流失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改进对策:

第一,健全服务语种:由省政府牵头建立自贸区语言服务专门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各外语专业发展规划,动态优化省内高校外语专业布局,打造“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高校群,建设政、校、企协同参与的中西部地区“一带一路”小语种培训孵化基地,以加快“一带一路”国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尽力满足自贸区发展对各语种人才的需要。

第二,提高语言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由省政府牵头企业和高校建立语言服务人才协同供给机制,深化政府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社会机构协作;积极利用人工智能语言技术等科技成果,大力创新自贸区语言服务人才教学和培训方式,增加实训实习场所以提高语言服务实践能力,加强协同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精准服务,主动满足自贸区企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不断需求。

第三,优化语言服务生态环境:由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规范语言服务行业;给予语言服务企业和兼职人才减免税等优惠,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以鼓励更多优秀语言服务人才参与自贸区工作;同时加大语言服务重大科研项目投入和奖励,放宽对出版翻译行业收费的价格限制,推动语言服务行业良性发展。

总之,近年来陕西各方语言服务提供者较好满足了自贸区发展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改进。今后,政府部门应搭建好语言服务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的桥梁,创新高效地做好自贸区语言服务人才的协同培育工作。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