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21-01-14 10:13刘子祥杨瑶瑶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基地思政

夏 静, 刘子祥, 杨瑶瑶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中宣部、教育部出台实施“05方案”后,又相继印发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积极贯彻国家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目前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与各高校实地情况(包括场所、经费等因素)不同,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时遇到很多制约因素。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诸如:实践教学概念界定不明确、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条件匮乏、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不足等[1]。

通过发放问卷调研,找出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收集了学生反馈后,从“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的基本原则、组织与实施特性等方面展开研究。积极推进建立符合高等学校教育实践和学生思想实际的“三三式”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模式实施后及时进行调研并调整我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三三式”的概念

“三三式”即“三结合”、“三强调”。“三结合”是指: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群体实践与个体实践相结合;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三强调”是指:强调网络辅助实践、强调自主实践以及强调项目化德技并修实践。“三结合”显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被广泛、灵活运用,“三强调”是将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

二、“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起源于反思传统教育缺陷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它发展起来后,逐渐侧重于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增加体验感,激发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学习兴趣,从根源上避开了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当前,该主体性教育原则理论已经变成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引理念,为教育改革明确了发展方向。从社会层面上看,主体性教育理论正在不断推动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它主张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以学生为主,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式受教育的弊端,改变了学生的地位与学习现状,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害怕学习、逃避学习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教育原则理论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起构成教育活动的两端,互动主体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建立的主体关系”[2]。从这个角度出发,师生从本质上来看是平等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能够摆脱课堂课本带来的枯燥性,能够获得更生动直观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热烈讨论。譬如:在开展一堂新的思政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进行社会调查等,同时进行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等,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知识速度都会大大增加。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律性、独立性,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也促进教学质量全方位的发展。思政理论课只有以遵循主体性原则为前提,才能打破传统日常教学带来的乏味,提高学习兴趣,完全调动学生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模式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被人们认识,而是为了让人可以去运用与复制,因而可操作性原则是“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总的来说,“三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且简便容易效仿。这一模式扎根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它在时间上自由度高,可以与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开展基于理论体系的实践。在空间上灵活性强,注重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立德实践可以在实训工厂、车间、哪怕是田间地头。课外的实践除了组织学生观摩影像资料、参观各种基地、进行沙龙式小组讨论交流,还可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各种线上教育平台进行开展,把课外实践和网络虚拟实践有机结合。可以看出,这些实践都是实施难度较低,操作简便的。

三、“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型

作为大学的重要课程,思政课必须结合社会现实,并被学生扎实地掌握。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掌握思政课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更应强调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将思政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初步总结出了“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在实践教学中的“三三式”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群体实践与个体实践相结合、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三种实用模式的组合,可以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新的实践教学方法。

1.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可操作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3]。通常来说,课内实践一般包括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问卷微调研、征文宣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异位教育等。课外的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或者由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相关影片,组织进行谈论交流等形式。课内实践的优势很明显,它在课堂上组织起来很方便,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基本不需要什么经费,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能锻炼学生用理论指导问题的能力。课外实践是教师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开展与思政课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成本低又能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组织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教育自主性和管理自主性。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还可以缓解课堂理论课带来的枯燥乏味。通过利用理论知识来辅助指导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群体实践和个体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涉及每一个大学生,而实践教学的开展涉及到经费问题,所以组织方式越灵活越经济,可行性越高。群体实践就是由教师带领整个班集体进行有场所有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民情、社情、国情,如:革命烈士基地、红色基地、烈士馆、博物馆、国企等,或者是带学生到社区等地进行理论宣传、宣讲等,同时结合实践活动书写体会与感受,加强理论课的掌握。学生是直接体验者,感受直观、生动,因而深受学生喜欢。个体实践意味着学生自己进入基层深处,在空闲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实践,并在之后根据实践情况书写报告,帮助自己进一步掌握运用思政课的知识。集中实践与个体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做到点面兼顾,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群体实践和个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分解思政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

3.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基地实践因自身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理论内化为行动,对于提升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基地实践的开展最重要的依托就是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本文调查了周边院校教育基地建设情况,了解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有些依托红色革命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和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治中故居和李克农故居,我院的安徽博物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有的与思政课中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企业或村镇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教育基地,例如我院的小岗村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总的来说,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虽然不是很普遍,但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党的领导、对深化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基地实践指的是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去基地参观考察,详细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感悟,随后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加深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我院开展基地实践中主要采取专题调研的方式。教师确定调研主题后指导学生组建合适的小组,由小组内部共同商讨调研计划,包括调研题纲、方式、分工等。过程中教师要跟踪指导,确保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调研报告。为深化调研结果,我院每年都定期开展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思政部教师共同评选优秀调研成果,对于获奖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在基地建设方面,已设立一定的项目支持,为顺利开展思政课基地实践提供物质支持。

校园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实践主要是指校园生活实践。思政课教师参与到团委、学生会、广播站等部门指导学生实践,把思政课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三观教育融于校园生活实践中。它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且内容丰富。比如可以在重大节日与庆典日时,指导进行相关的纪念和庆祝活动;比如: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我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定期开展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人格修养;再如一些类似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隐形的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推动高校素质文化教育发展,营造良好、健康、高雅、有趣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三三式”实践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理论课程中实施时,还特别强调网络辅助实践、自主实践和项目化德技并修实践。在践行时,可以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不一样的视角和新型实践教学原则来指导教育教学。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身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为了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需要强调网络辅助实践。网络辅助实践形式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打破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瓶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因而更加新颖且受学生喜爱。线上教育平台的蓬勃发展更是为网络辅助实践的开展搭建了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发布学习资料,开辟相关网页,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在线平台的资源(如时政热点、经典阅读、理论学习、红色影视、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自主调查、自主搜集材料、自主发布问卷调查、自主写作调研报告等来展开网络辅助实践活动,同时把这一活动环节也纳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成绩考核中去[4]。

其次,在组织与实施“三三式”教学模式时要强调自主实践,即:“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充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不一样的方式充实教学内容,增强与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从心底愿意参与学习,愿意参加教学实践,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教师资源。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他们化被动为主动,自主挖掘并利用校内外的各项教学资源。像是自主读书、自主辩论、自主参观、自助服务等都可以实质性地加强大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并提高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5]。

最后,在组织“三三式”教学模式时,需要强调项目化德技并修实践。思政课于高职院校而言最显著的区别是“工学结合,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德技并修”更加强调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6]。那么如何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又有技又有德的新时期人才呢?思政理论课因为理论性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一直是个难题。而项目化德技并修实践可以为这个难题提供一点破解办法。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职业场景或者工作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与职业文化关联的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的岗位分工,车间、实训基地等职业场所,把学生带入与项目实施相关联的具体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体验教、学、做的内容,培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社会能力。基于此,学生才可以在积极的情感中主动要求掌握知识,实现职业道德要求的真正内化。在思政课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从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职业“德”与“技”出发,创造不同的项目,以“感情”为桥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生活”为源泉和媒介,让学生自愿且主动的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思政素质和职业素质赋予了更高的价值要求。项目化德技并修实践通过交互式学习,以实践加深和巩固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切实提升思政课学习的效率。同时,项目化德技并修实践中不仅把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国家安全、工匠精神等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而且它与专业课程中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7]。

通过“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将校内校外以及各方面资源利用起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也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在社会中应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消除心理障碍,正确对待自身的思想问题,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更好地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扎根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它注重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内容设计,注重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时间布局,注重实训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相结合的空间布局,从而推动高职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来一次“转型升级”,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理论课基地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的基地我的连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