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下唐山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1-01-14 10:13杨涵婷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唐山文旅旅游业

杨涵婷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22)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及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年多来,从世界范围看,疫情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日加严峻。我国可谓一枝独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2021年1月下旬,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一亿,我国局部地区也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可以预见,旅游业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相对压抑状态。为使旅游业走出低谷并健康发展,以唐山市为例,提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形势下,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唐山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各项指标呈连年递增趋势。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78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868亿元,文旅重点项目投资完成290亿元。唐山市(含扩权县)有旅行社总社176家、分社40家、服务网点916个;星级饭店39家;全市共有世界遗产2处,A级景区45家,其中5A级1家、4A级16家、3A级16家。

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全市旅游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年接待游客为5580万人次,旅游收入638亿元,全市重点文旅项目投资为201.74亿元。三项指标比上年分别下降29%、26.5%和30.4%。2021年元旦过后,河北石家庄一带相继出现本土病例,受其影响,唐山旅游业再次出现下滑,全市80%的旅行社停业,外地、本地游客数量锐减,大量订单被取消,退费退票现象频现,住宿业客源基本为零,唐山人外出旅游“隐形”受限。全市旅游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60%左右。据南湖皮影乐园反映,往年其举办的冰雪嘉年华活动,元旦、春节期间游客量可达5-6万人/天,2021年两节期间仅约40-50人/天。

二、新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严重影响的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旅游业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唐山市的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也受到严重影响,铁路、航空和目的地宾馆、饭店等“遇冷”,星级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游客人数和旅游消费呈断崖式下降。相关各企业经营收入大幅度下跌,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还贷和发放工资压力。旅行社全部处于暂停营业状态,一些营业网点因没有业务,甚至做起了面包等食品零售来维持运转。旅行社数量减少近三分之一。症结不破,难出低谷。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下,旅游业更须有的放矢,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一)宣传导向欠缺,科学防控措施跟进不及时

疫情暴发伊始,各地均采取居家隔离的措施。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群众出游意愿大增,但由于宣传不到位,造成“想游却游不成”的现象。一是舆论引导不够。大量景区没有真正做到景区预约“广而告之”,甚至一些非5A级景区还未实现可预约,部分景区的限制人数、开放时间、门票购买渠道等未清晰展示。调查发现,有25%的人不清楚“限量、预约、错峰”等限流政策或相关要求,造成游客遇到景区绕着走,或到景区门口碰运气的现象。其次,由于一些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在预约旅游过程中存在障碍而“因噎废食”。三是部分旅游企业、景点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简单粗暴,有的企业甚至采取“关门大吉”等一刀切的办法,致使不少短线游客也不能实现就近出游的问题。

(二)缺乏创意运营团队,真正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不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旅游企业多数坐以待毙,缺乏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科学应对举措。一是运营理念和管理经验落后。部分企业理念陈旧,管理方法单一,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没能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二是旅游管理队伍中懂管理、通业务的高端人才匮乏。真正有想法、有创意、有经验的人才严重不足,唐山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市场运营师,研发团队匮乏,景区管理队伍尚不专业,尤其是在与外地旅游企业合作方面思想保守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三是旅游业的整体包装和推介不够。对外主动性营销力度不够,形象不鲜明、不具体,与现代新媒体传播技术结合得不够紧密,体现唐山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品牌还没有遍地开花。

(三)城郊农村旅游线路少,竞争力弱

户外旅游项目,因空气流通、场地空旷、人员分散,更能避免新冠疫情传播。尤其是对于在城市生活久了的游客,他们更愿意到城市周边的乡村田野中游玩。然而现状却不尽人意。一是郊区各村旅游线路少。目前,唐山中心区的路南、路北两个区的4个乡镇村庄可供参观游玩的景点、景区屈指可数。各村对建设文旅项目、发展旅游产业普遍站位不高,没有长远打算,缺乏产业植入,有整洁无特色,有想法无办法,造成各村设施雷同,千村一面,叫好又叫座好项目更是凤毛麟角。如路北区的刘火新庄都市民宿项目,由于缺乏文化元素的嵌入,很难在短时间为游客提供有温度又有吸引力的高品质旅游服务。二是拆迁损毁严重。城郊周边一些历史悠久、古迹颇丰的村,如路南区的将军坨村、刘家过道村,路北区的曹家口村、常各庄村等,均在近些年的平改中拆毁。三是景区亮点不突出,业态结构简单。城市周边农村除了一些采摘类农业园区外,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力,没有历史人文等吸引游客的亮点项目。

三、疫情防控常态下,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并不代表疫情完全结束。近期,境外病例增长居高不下,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旅游行业必须审时度势,“防”得好、“控”得住,“放”得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旅游业的抗风险能力,开足马力,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旅游宣传形式,在“逆境”中有效发力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旅游行业在低迷中求转机,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用科技创新手段驱动旅游业提质增效。

一是借助共享媒体资源和宣传渠道,构建唐山文旅宣传矩阵。由文旅局牵头,发改、农业和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齐发声,共同推广唐山的文旅品牌、文旅资源、文旅路线、旅游产品等,实现“无孔不入”的宣传营销效果。提高唐山文化旅游品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二是以“互联网+”为手段,做“旺”新业态游。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云上音乐会,AR、VR的虚拟现实体验,以及文旅衍生品电商化在疫情期间也得到了更多的推动,有效将疫情的压力变成业态升级的动力。要充分整合网红、网络大V等自媒体资源,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将唐山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风貌等推广传播,建立旅游营销活动推广新平台,让线上唐山“火起来”。建设全方位、多角度联动平台。依托数字文旅科技、5G科技、大流量移动宽带带来文旅应用场景革命,积极利用3D高清视频、AR/VR、5G+AR、5G+VR、5G+AI等文旅消费场景应用,结合大数据分析建设全新文旅业态、智慧景区和智慧服务,大力开发5G+VR全景直播、+AR慧眼、+AI旅游,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带动旅游业焕发新动能。

三是做强“唐山周末”等宣传品牌。组织文旅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巡回宣传唐山的旅游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推介唐山独有的工业、抗震、陶瓷、山水、饮食等文旅项目,同时开展“我游我家乡”等形式的系列活动,搭建“我为唐山旅游献一计”热议平台,吸引各领域、各阶层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问计于民,创收富民,服务为民”旅游宣传推介理念。

(二)瞄准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开展数字化预约旅游

鉴于境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入境游和出境游市场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政府主管部门和各旅游企业须建立完善危机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及时调整市场结构,深耕国内旅游市场。要将国内游作为当前和较长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从景区打造、旅游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完善高品质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严格落实疫情期间“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景区进行更为充分的信息发布,加强客流高峰时段预警和疏导,实现旅游景区在线预约预订服务全覆盖。要结合实时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友好操作界面与便捷使用系统,还要保证线下购票渠道的畅通,让不便使用预约旅游工具的群体能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服务,多角度助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出惠民优惠政策

旅游行业坚持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及时启动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根据疫情防控状况,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坚持游客在进入景区前,“健康码必验、体温必测、信息必录、口罩必戴。严格落实“一米线”和旅游景区最大接待量75%的上限规定,加快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同时,加大疫情期间旅游信息共享,进行动态的信息管理与分析,实现疫情防控与有序出游“两不误”。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钱用在刀刃上,对那些资金运转困难的景区启动发放“文旅贷”,设立保险、基金等专用资金储备,为企业提供非常时期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减免企业财务负担,对一些经营难以为继的旅行社和影响收入的导游人员,发放临时补贴,组织免费充电培训,避免优秀骨干人才流失。

三是制定更深层次的远期政策支撑,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研究出台各项资助政策。比如发放旅游消费券、提高奖补等。政府部门主动对接,做好服务,稳步推进重点文旅项目的建设,支持重点文旅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

(四)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绿色生态游、文化游、乡村体验游等多业态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1年两节期间的调查显示,82%的人群出行距离为100华里以内。“疫情未散不远游”的周边游、“微旅游”已深入人心。

一是依托唐山优越的地理环境,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利用唐山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把全境当做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坚持全域规划,全域统筹。建设一个引领(中心城区文化休闲和工业旅游核心),三带串联(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皇家山水长城文化旅游带、滦河文化风情旅游),多点支撑(推进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公路网建设)的大旅游空间布局,推动城乡文旅融合的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户外乡村旅游。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更有探寻其历史文脉、了解人文的兴趣与诉求。疫情防控常态下,远途旅游需求减少,要抓住大众在地旅游和“微度假”活跃的新变化,首先开发农村电商、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进农家小吃等乡愁文化产业发展,做足“旅游+”。努力把美丽乡村夜经济规模做大、特色做精、品牌做强,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其次将农业种植、制作、采摘等生活方式赋予研学观光的旅游价值。城里人与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农村的乡土文化,村庄的建筑形态、文化环境等让城里人心驰神往,各村应深挖本土资源,立足当地文创特色,对农村文创产品,休闲食品进行包装。如对路北区常各庄酥糖、丰润七树庄糖瓜、迁西板栗等增加现场制作加工体验环节,打造扎根乡野的艺术社区和适合城里人种植体验基地,进而产生持续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升级版。建设全新研学基地,延伸旅游内涵,拉长产业链、拓展新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三是发展农村特色景观、特色产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可引进一些高端旅游项目,并实现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如位于滦州的研山滑雪场项目,要抓住冬奥会举办在即,冰雪旅游势头正酣的大好机遇,将研山滑雪场独有的冰雪文化作为发力点,植入滦州古城乡村体验游、农家小吃、自然景观、精品民宿,做足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大文章,最大限度地把大自然的“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打造人地兴旺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使“游客”变“留客”,实现冰雪乡村变为冰雪经济。在疫情常态下,走出一条乡村特色产业、特色文化吸引城镇游客广泛参与的持续发展之路,使美丽乡村变成美丽旅游通道。

(五)实施人才强游,确保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

一是挖掘土著人才。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在专业团队之外,有不少对传统文化旅游痴迷研究的民间高手,他们或在某一领域,或在某个专项具备常人没有的特长和钻研精神。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礼贤下士,广纳贤良,“不拘一格降人才”,将这些能人合理招募和使用,特别优秀者,可录用为正式编制人员。二是培养专业人才。要充分依托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定向或订单式培养服务于唐山文旅发展的高端专门人才。同时,每年定期举办文旅人才招聘会,将各地优秀人才吸引到唐山。三是引进成熟的旅游管理团队。更新理念,舍得花钱,吸引并留住国内顶尖的管理队伍。将唐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标准为唐山文旅振兴注入新生机。

猜你喜欢
唐山文旅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唐山香酥饹馇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第二十一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开幕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