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1-01-14 13:07张英杰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机电素质

张英杰

(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呼图壁 8312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愈发关注中职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工作。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将各种学习资源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以熟练掌握机电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一体化实践学习的任务目标。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中职生信息素养与操作技能的同步提升,使得整体教学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即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中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部分。它融合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信息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接口技术等多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专业技能与信息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对于现代科技信息社会而言,几乎所有人性化技术工具、智能化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网络化、模块化社会交往空间与技术交流平台,打造高质量现代化企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均需要以其为支撑。中职院校应将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作为提升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手段,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综合发展,为社会转型与国家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 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的教学水平,实践、创新、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但是中职院校该专业整体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导致很多教师不再愿意投身于教育工作中。为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一些中职院校不得不降低教师准入门槛,一些非专业教师加入到专业教学中,导致教师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无法形成规模化的教育发展模式。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授课手段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实际操作的训练,造成学生相关知识的输入输出严重不对等,使得实践教学与信息素养的融合更加困难。

2.2 忽视了信息素养教育

中职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是否合乎标准。机电一体化专业本身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这极易导致师生对信息素质与技术能力的混淆,认为只要掌握了基本技能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提高信息素养,所以降低了对学生进行专门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学生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意识会变得越来越薄弱,进而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不遵守管理准则、不遵守机电一体化实践操作制度的行为。久而久之,他们的信息辨别、加工能力也会减弱,无法达成与机电一体化实践的双向互动,无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严重阻碍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提升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强化教师素质

在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的实验环节,不同教师的操作步骤不同。虽然最后学生能够获得同样的实验结论,但是这种细节处理得不当极易使他们对其他实验操作步骤产生理解偏差,陷入操作误区,对其信息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造成影响。此外,中职院校教师缺乏热情,对学生关注度不高,信息素质培养意识不到位等各种问题也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推进,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应注意对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学校应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选拔专业技能更加扎实、信息素养更加完善的教师组建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队伍。其次,中职院校应设置科学的培训与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在研讨会议中交流经验,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帮助他们了解并灵活运用更多的网络搜索工具、信息检索设备等,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对于一些实践操作教学质量高、信息素养培养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应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实践教学积极性,使其能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3.2 营造信息环境

想要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中职生的素养,除强化教师素质外,最重要的是营造实践学习氛围。只有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才能使师生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升。学校应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为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网络工具和电子设备,使学生能够真正置身于信息环境中,使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具体操作技能时能够有所依托。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应通力合作,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为中职生的学习与实践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空间,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

3.3 建立信息思维

思维的建立以环境为支撑,受教学细节的影响,在整体大环境的支撑下,教师应将信息意识不断渗透到日常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素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离不开绘图,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具体的画图步骤,展示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搜索其他行业专家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技巧,以完善自身认知,建立信息思维,提高专业技能与素养。

3.4 创新实践活动

3.4.1 校内竞赛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较为强烈,渴望在班级内或校园内受到同龄人的认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性格特点,在年级内举办“机电一体化创新竞赛”活动,引导中职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自主发明、创造简单的机械工具,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学以致用。在自主发明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并尝试利用所有可能需要的信息技术,这对其技能水平及个人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2 校外实训

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不应局限在校园之内,还可以走出校园。中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走进现代化企业,借助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开展实训工作。实践学习可按年级将学生分组,安排专业教师带队,使学生在制造车间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练习实际操作,锻炼其应用技能。在校企合作的实训环节中,中职院校师生和企业工作人员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息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 结语

学校与教师应从实际教育出发,结合社会发展转型需要,以市场为基础,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加紧理论知识教育与现实条件的融合,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同步提升,为整体教学任务的推进创造便利条件,使中职生能够满足建设科技化、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机电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