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失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21-01-14 21:06陆玉莹闫子琦
黑龙江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失业小微农民工

陆玉莹,闫子琦

(南京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南京 210000)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次疫情造成的失业范围很广,程度深,我国三大行业都遭受了巨大冲击。疫情重叠了春节假期[1],导致返岗困难,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就业压力增加,失业率可能达到新高。

1 我国失业环境现状及应对措施

1.1 失业数据分析

国家统计局[2]在2020年3月16日公布的一篇调查文章中显示,1月和2月份全国城镇人口调查中,失业率分别为5.3%、6.2%,环比分别为0.1、0.9。6月,全国进行城镇人口调查的群体失业率水平是5.7%,比5月份下降了0.2%。其中,25~59岁的年龄群体平均失业率水平为5.2%,比全国城镇人口调查的群体失业率水平低0.5%。31个重点城市的平均失业率指数是5.8%,比5月同期下降了0.1%。总体而言,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2020年失业率也逐渐出现下降趋势。

1.2 应对失业的相关政策

坚持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为工作主线,加大“六稳”专项工作力度。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的全国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加快推进商品供给结构性改革,适度控制扩大商品总需求,实现我国供给结构动态平衡,达到更高增长级别。新冠疫情发生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稳”战略,其中以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为首要任务。目前,全球疫情及经贸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应坚持改革开放,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实现市场稳定发展,形成良性的国内经济循环。

多管齐下,稳定就业。科学合理利用失业养老保险补贴政策,积极实现失业养老保险保障生活、防稳岗失业和促稳岗就业的一体化功能,分别在“免、减、缓、返、保”五个重点方面及时采取有效应急管理措施。推动援企稳定就业,确保失业者及时领取失业险金,对就业困难者和疫情严重的地区,通过发放失业津贴等措施,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推动新业态转型,鼓励发展灵活就业模式[3]。疫情之下,社会对医药健康、游戏、在线教育、视频直播、远程办公服务、生鲜电商等需求明显增加,而灵活的就业模式对优化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很大的作用。7月31日,国办发布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支持新的就业形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网络零售、移动出行、在线教育训练、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产业的发展。鼓励网络平台企业、中介机构,如互联网企业降低服务费、加盟管理等费用,创造更多的灵活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劳动人员。灵活的用工模式有助于我国传统产业向新的行业转型,从而优化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2 疫情之下我国就业出现的问题

2.1 小微企业遭受重创

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但这些小微企业存在着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所以这次疫情对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旅游业、文娱产业[4]等。疫情影响是多方面的,产量降低、订单减少、物流滞后、复工复产难,还有来自租金、税费、要素价格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收入减少,产出也相应减少,企业裁员问题严重。

2.2 市场需求降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19年的834万增加到874万[5],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人数下降了16.77%,求职人数下降了69.82%。供应方面,1-2月的求职人数同比分别增长了5.85%和12.30%,3月的求职人数同比增长了143.25%。需求上,1月对大学生的招聘人数同比增加了1.83%,2月份和3月的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减少了21.67%,26.69%。市场上缺乏充足的职位来满足人才的需求,加上新冠疫情爆发,导致2020年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和倒闭的局面,这对2020年的应届毕业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3 对农民工返岗产生影响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工人的主要群体,据统计,年前农民工达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打工[6],包括跨省劳动人员7 500万人。新冠疫情对农民工的返岗影响很大,农民工多为二三行业,而这些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深远,企业延迟复产、减少产量,这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工的失业风险。大多数农民工选择春节后到一二线城市工作,而疫情时期的交通控制等也影响了农民工的返岗。物流行业的停滞还导致建筑、生产等原料的供应受到影响,消费者需求下降,农民工的正常回岗受到 很大阻碍。

3 新冠疫情下的就业对策

3.1 持久政策扶持小微企业,鼓励企业转型自救

2018年,国家出台企业优惠税率政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营收在100万以下,按50万基准交税,即20%的税率,只交10万税。这一征税在世界各地都属于最低的征收范畴。2-3月,我国助企“免减缓”行动已经减少了2 329亿元的社会保险费,缓缴了286亿元,同时实行了更便于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和干预,已使大部分行业快速复工复产。但如何积极采取措施自救,实现转型是重点。这次疫情虽然对许多小微企业造成冲击,但是危机与机遇并存,也有许多企业抓住机遇,积极转型,如“盒马鲜生”、“西贝”等,工作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管理模式上的“共享员工”模式等使企业成功转型,都迎来了企业的爆发式增长。

3.2 加强就业服务管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各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加强领导,指导毕业生辅导员展开就业保障工作。就业工作中,要实行责任制,制订奖罚制度,对贯彻实施到位的院系,应予以表扬,对不能尽职尽责、全面地为学生服务的应及时整改。高校要发挥产学研合作单位、友校资源、师资力量,加强合作交流[7],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适合职位。应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关注新经济、新产态和新就业,建立综合性产学研实习基地,重视对学生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全面培养,把提升各种素质和能力作为学生培养体系改革和系统改革的重要任务。

3.3 降低生活成本,扶持农民工群体就业

目前,我国疫情已基本稳定,农民工相继返乡。对农民工群体来说,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内生活水平较高,二是工作压力很大。应积极修建保障房、公租住宅,降低居住成本,大力推广网上面试、持续在线招聘、组织定向劳务合作,帮助企业招聘员工。要动员农民工就近就业,投身农业第一行,参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国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大型设施的建设,吸引农民工就业,优先选择当地的农民工。同时要加强农民工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具有能力的农民工进行创业。

4 结语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全面性的,具有突发性。因此,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市场供给和需求问题,而是不常见的经济逆周期调整。尽管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传统产业不得不停工,但促使了一些行业转型发展,灵活的用工方式也开始兴起。危机中出现了新机遇,应坚持一种底线思维,做好长期应对风险的思想准备。我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规模经济市场,这意味着消费回补和消耗潜力释放空间巨大,必须准确认识形势变化,科学应对,善于在危机中把握新机遇。在国家和政府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发展在疫情过后必将迎来新的曙光。

猜你喜欢
失业小微农民工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小微企业借款人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