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21-01-14 21:06刘小熙
黑龙江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人才产品

刘小熙

(东北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1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客观上推动了大健康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增值占GDP的15%左右,而我国仅占4%~5%。我国大健康产业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医疗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影响及弘扬传统文化与继承中医事业的同时,拓展大健康产业。

1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迎合产业发展内因

人口老龄化与较高的病死率及家庭社会负担增大是推动和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内因。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三亿,即将成为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老年人多合并有基础疾病,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与身体素质,还能使老龄化问题逐步向扩大内需与拉动经济发展等潜在的格局过渡[1]。

1.2 迎合产业发展外因

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施行后,提出了大健康观与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倡议,并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与诠释了大健康发展理念。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多,推动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多集中在养生与旅游及养老、保健、医保等领域,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必然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推动其正规化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医药学不仅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并丰富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健康养生理念,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推动世界医学发展与人体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必然会向养生保健与康复理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中医药领域倾斜,积极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2]。

2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完善政策体系的限制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起步较晚,且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由于中医药行业的扶持政策与标准尚未完善,导致产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中药材保护条例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但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的统筹规划上严重缺失,导致各地区发展失衡,普遍存在产业发展形式化与主观随意性及不成规模等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未根据国家现行政策与管理办法制定本土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导致地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制度化基础保障缺失。同时,管理办法与政策体系等滞后,更新与优化的步伐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2 产品科技含量低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科研人才缺乏与企业投入科研经费少、缺乏科研技术团队与平台、产品生产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中医药健康产品普遍存在低附加值与短平快等特征,严重缺失质控与行业标准,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原料资源严重浪费。产品在质控、研发、工艺优化、包装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大部分企业为牟取暴利,存在盲目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的问题,在产品研发上忽视国民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产品研发缺乏完整、真实的数据信息支持,导致大众对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存在错误观念,降低了消费者的认可度,影响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3 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中医药文化内涵的认识片面,对中医药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理解模糊,甚至对中医药文化与事业发展存在偏见,导致中医药各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受阻。中西方药学理论体系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导致中医药大健康产品仍扮演着保健品的角色,无法过渡为药品角色。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政策法规壁垒影响下,中医药大健康产品难以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无法归置于国际医药市场的要求与标准范畴内,造成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薄弱。

3 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3.1 突显产业特色

在提高国民健康要求与逐步提高经济水平的背景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与机遇,逐步设立了关注国民身心健康的全新理念,涉及范围较广,除倡导的合理健康管理与科学健康生活及正确消费观念等,开始向与健康相关的科技产品与服务信息及后期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至满足社会健康需求所关联的服务与活动。要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加大传统医疗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在创新性发展中不断融入新的服务理念与思路,推动医疗产业的治疗模式,逐步向预防与治疗、调养、保健等多元模式转变。

3.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更加缺乏健康服务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等,教育事业应当积极承担起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重担,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管理制度、教学评估等,贯彻落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引导下的教育思想。一是教育思想职业化。突显教育的人文属性与职业技能培训属性,紧盯大健康产业分工体系,围绕市场专业需求设计专业,围绕专业发展制定知识结构,围绕技能要求制定课程体系,切实体现出教育务实思想。二是培养目标市场化。根据市场需求的人才特征进行人才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应达到的意识水平与能力结构等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服务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教学内容与方式实践化。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结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课程与手段,并采取全过程实践化的教学方式,打造与市场及中医高度契合的课程体系。五是评估方式企业化。采取人才培养单位与人才使用单位综合评估的方式,确保人才评估的客观性。

3.3 走综合发展道路

首先,加大旅游产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整合力度。积极打造集旅游与康复、保健、养生等一体化的新型旅游模式,发展刮痧与美容及药膳等中医药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医文化精髓,提高人们参与旅游的兴趣。其次,迎合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综合实力强的中医药大健康企业,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增强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最后,走互联网+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道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化与大众化等特征,多样化与时效性的传播中医药文化。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便于中医药数据库的建立,使中医药信息更加全面与便捷。

4 总结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不能固步自封,应当紧跟新时代发展机遇,实现创新性与规范化发展。加大与互联网及国家发展战略、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整合力度,满足人才与产品研发等科技需求,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内容,推动传统医疗服务领域转型升级,实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多模式化与国际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人才产品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人才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