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就有效果
——创办少年法学院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经验

2021-01-15 05:46江苏省南京市关工委
中国火炬 2021年1期
关键词:法学院关工委法治

江苏省南京市关工委

江苏省南京市少年法学院建设发端于五老自创、规范于工作品牌、完善于“雨花经验”,现已全市推广,成为南京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一张鲜亮的“名片”。

注重典型引路

2008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法院退休干部、全国“十佳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孙以智同志(雨花台革命先烈、中共南京市委首任书记孙津川的后代),对当时各中小学重“智”轻“法”、青少年法治观念普遍淡薄、“五五”普法工作难以在学校落地生根等情况,动员组织退休的司法干部,以关工委的名义到学校免费开设法治教育课。他们用鲜活的案例、身边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深得学校和家长的欢迎。但这种法治教育模式内容比较零碎、时间无法保证,学校文化课程任务重的时候,法治教育只能靠边站。“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区关工委会同教育部门建章立制,在法治教育内容、课时、教员、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形成了制度规范,全年272 节法治课在各中小学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批五老担任校外政治辅导员、法治班主任、法治副校长,保障了学校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

2019年,南京市关工委把“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作为市关工委主题教育“十大品牌”之一,进行重点培植和打造。由市关工委领导带队,安排五个工作组分片下基层调研,确立了以关工委议事协调、政法委牵头抓总的少年法学院建设基本思路。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明朝作为政法战线的老领导、老专家,要求相关部门帮助总结提炼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制度成果。2019年底,市关工委、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司法局、市法学会等六部门在雨花台区召开了“少年法学院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思路。

鼓楼区建宁路街道少年法学院——五所村社区少年学法活动社区行——周建志愿者解读法律知识

2020年初,市委政法委正式把全市加强少年法学院建设纳入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区级层面年内组建完成,有条件的逐步向基层延伸拓展,标志着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建设经验进入全市推广阶段。组建工作由市关工委牵头,注重质量与进度相协调、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各区少年法学院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截至目前,全市12 个区组建工作已全面完成,有62%的街道组建了少年法学院。

坚持需求导向

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少年法学院建设在制度设计上解决了“多头管”“多头教”“教不好”的问题。市关工委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在市委领导下,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市委政法委履行牵头抓总职能,明确教育局、司法局、团市委、法学会等部门职责分工,在领导体制上形成工作合力。各区、街道(园区)参照这一组织架构,成立少年法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少年法学院实行统一“派课制”,负责属地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退休公安民警、基层检察官、法官30%直接转入法治辅导员,退休思政课教师100%直接转入五老志愿者,抽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资深专家学者,成立法治报告团。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少年法学院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了法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当前青少年什么问题突出,安排教学内容就重点加强。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我们及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民法典出台后,我们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诉求和民法典的内在逻辑性,科学设立学习内容,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针对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学生因学习压力、恋爱受挫、家庭困难等原因,及时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解决“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在优化教学方式手段上下功夫,把渗透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融为一体,增强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立法治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模拟听证会、法治夏令营等法治教育活动,让孩子多渠道、全方位接受法治教育。

强化创新思维

今后少年法学院建设将在三个方面创新突破。一是促进德法教育有机融合。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坚持把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紧密结合。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入道德大讲堂的元素,创建德法同行大讲堂,帮助广大青少年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守法守纪底线,努力培养“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加强德法教育理论研究。要研究当代青少年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推动青少年德法教育理论创新。建立健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德法教育机制,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德法教育中的运用,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青少年、服务联系青少年的本领,打造网上少年法学院。三是完善德法教育评估体系。依托少年法学院平台开展青少年德法教育,效果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总之,评估体系越完善、越科学,评估结果就越客观、越精准,评估结果对于调整优化少年法学院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就越明显。

猜你喜欢
法学院关工委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更正——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THE JUSTICIABILITY OF CSR
“僵尸”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