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2021-01-15 04:03璐,刘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学者

邹 璐,刘 华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建设好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当前,推动教师结构优化、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现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作简要梳理和评述,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理论依据和宝贵经验。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本内涵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首先,要理解“一体化”。一体化本义是指在同一体系下,几个原始独立的主权实体以某种方式相互包容与合作。而一体化建设,就是需要一种系统思维,即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采取某种途径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一个有序完善的整体。

(一)“德育一体化”的提出和内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从德育一体化演变而来的。颇多学者对德育一体化的概念发表了看法,还未达成统一认识。张孝宜等学者进行了综合性的概括,提出德育一体化就是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用系统的方法对学校德育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设计,使德育系统内部相互联系,互补相成,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2]其他学者从某些角度进行了概括,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张健等学者从三维角度(学校、家庭、社会)出发,认为德育是以学校德育为主,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多方的德育合力。[3]刘世明从学校思政课与日常的思想教育出发,认为要以学校思政课为德育的主要大课堂,同时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素材,促进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的一体化。[4]邹维提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德育提出的一个概念。学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安排:充分整合德育内容、有效衔接德育活动、协同多方德育力量。[5]李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提出要“形成一个有活力的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从而造就中国特色大中小幼育人新模式。”[6]由此可见,德育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最初形态,与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息息相关的。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

提到思政课,大部分人认为是指大学思政课,所以在当前思政课研究中,关注高校的研究较多,对中小学思政课的研究较为缺乏,主要是一些系统思考和某一方面的研究。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如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从狭义上是指思政课各学段的纵向的一体化,既要体现各学段的统筹安排和有效衔接,还要体现不同学段的特点。广义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横向的一体化。

(三)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

思政课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主导力量。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中央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规定中小学德育老师也属于思想政治教师范畴,并表明办好思政课教师是最为重要的,教师要充分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①”)中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7]从教师配备、素质、评价、激励、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要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②”)也强调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并指出要全面考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实际,协调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发展。[8]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各地各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献言献策,广泛开展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研活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教师队伍还是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政课教师人员配备不足,供给错位。郭亚红等学者指出思政课专职教师供给不足,后备力量缺乏,存在很大的缺口。[9]第二,部分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高,难以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有学者指出思政课教师要自己先立德,方能以德服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扣子的同时,也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扣子是否“扣得正”。第三,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没有用科技构建智慧课堂。张彩云指出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上位的法理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等,无法精准施教。[10]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协同合力不足。王世娟指出,目前大中小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联系,教育教学条块分割、各自为战。[11]还有学者指出思政课教学社会协同普及程度低,多数教师对协同合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层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徐蓉指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队伍管理理念相对陈旧、队伍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12]王世娟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管理缺失的困境,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专门小组负责推进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属于边缘课程。[11]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并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当前学界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不断优化路径,提高工作实效。主要围绕政治要求一体化、专业素养、管理和体制一体化,这三个维度展开一系列论述。

(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政治要求一体化是第一要义。旗帜鲜明讲政治,立德树人是思政老师的庄严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更要坚定立场、擦亮思政课堂的鲜艳底色。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思想的指引者、灵魂铸就者,更应以身作则,知行合一,以强大的信仰力量潜移默化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李东坡等学者提出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思想课教师要树立铸魂育人的思政自信、理直气壮讲思政、旗帜鲜明讲政治、拨开云雾讲信仰。[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同时石书臣等学者指出必须让思政理念和政治方向贯穿整个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思政课的政治、价值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14]

(二)提升素质,优化能力

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师需不断反思、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徐蓉指出教师应该具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主要包括以下能力:第一,对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第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和创新力;第三,对各学段课程思想、教学理念的联结力。[12]张彩云指出教师要提升素养,潜心问道,重点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还应着重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自我管理素养。[10]还有学者指出,积极鼓励优秀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效应整合优秀资源,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同时鼓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密切联系,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完善管理机制,协同育人

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学界还围绕形成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管理体机制展开讨论。主要包括:教师培养体制、教师配备体制、教师备课机制、教师研修机制、教师评价激励体制以及党委领导机制。在教师培养机制方面,有学者提出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和专业建设,适当扩大招生数量,改进完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加大优质教师的供给。在教师配备机制方面,郭亚红指出要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数量,按照当前思政课教育改革要求,核定思政教师编制,明确规定大中小学各学段专职教师配备比例。[9]在教师备课体制方面,张彩云指出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推进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的步伐,为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专业的理论支撑。[10]同时,还应加强大中小学不同阶段教师面对面交流,相互交流经验,提高备课效率。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方面,有学者指出在评价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时,应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的导向,克服以分数、升学、论文为衡量指标的弊端,构建和谐的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学大赛,将参赛获奖纳入绩效考核。在党委领导机制方面,徐蓉指出要落实好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加强党对学校思政课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责任主体,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共同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促进全党全社会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良好氛围的形成。[1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队伍学者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学者介绍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