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立”起来

2021-01-15 00:4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40期
关键词:屠户肖像孔乙己

话题引入

“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这里的“立”,也就是让人物活灵活现起来。怎样才能让人物“立”起来呢?鲁迅先生说“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老舍先生说“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茨威格是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高手……生动恰切的人物描写不仅能使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突出,而且能收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但是,让人物“立”起来,又不止于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请看下面的讨论。

众说纷纭

铭泽:同学们,对面来了一个人,我描述一下,你们猜猜是谁?她梳着马尾辫,头发乌黑,走起路来辫子一甩一甩的。

赵杨:这描述虽然细致,可是太没有针对性了,我只知道她是个女生,因为有马尾辫,其他能凸显人物个性的信息却没有。老师,您说是这样吧?

老师:是的。你们知道吗?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在铭泽同学的描述中,恰好只“画”了人物的头发。

铭泽:老师,我懂了,我应该说“她长着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

老师:铭泽,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睛”只是个比喻,强调要写出人物的本质特征,而非只是画眼睛。即描写人物时,必须排除各种生活的表面现象,着眼于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其灵魂的秘密。

添溢:老师,所谓“灵魂的秘密”,是不是说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性格特征?

老师:你说得很对,那大家知道用哪些描写方法能够凸显人物个性吗?

铭泽:老师,这个我知道!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赵杨:老师,我还知道肖像描写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要通过简短的几句话突出人物性格,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添溢:趙杨说的话,我特别认可。你们还记得《藤野先生》中的一段肖像描写吗?“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不加任何渲染,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生活俭朴的老师形象。

赵杨:那我再说说个性化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特点。你们听听我这句描写:“她手里拿着啃了一半的苹果,蹦蹦跳跳地向我跑过来,扑进我的怀里。”这个人一定是我的弟弟妹妹,见到我很高兴,向我撒娇,同意吗?你们见过谁的妈妈、奶奶蹦蹦跳跳的?

添溢:哈哈,赵杨,你说得太对了!我想说说语言描写。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情感最直接的表露,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与修养。所谓“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明其性”,你们记得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一段关于少年闰土的语言描写吗?“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管贼么?”“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短短几句语言描写,一个热情、活泼、纯朴、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铭泽:那我说说心理描写吧!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细致刻画,给我感触最深的场景莫过于开家长会了。妈妈去开家长会,我独自在家,生怕老师当众指出我的退步,更怕会后老师把妈妈单独留下来“告状”。我似乎看到了妈妈那逐渐阴沉的脸色、紧攥的拳头。只怪自己最近太放松了,成绩退步了很多,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

老师:太棒了!这一段心理描写很生动,通过想象妈妈去开家长会的种种情形,表现出自己的不安,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借助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心理。大家还记得《天净沙·秋思》中的写景句子怎么翻译吗?

赵杨:老师,我记得。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

老师:特别好。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悲秋情绪,飘零天涯的游子看到草木凋零的景象,更会引发无限思乡之情。这首小令便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这种方法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在一篇作文中,若想使人物个性突出,除了可以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外,还需要注意:第一,深入而细致地观察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唯有认真观察,才能使笔下的人物鲜活而有生命力,而不是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第二,写作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添溢,你来举个例子吧!

添溢: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吧!“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段肖像描写突出了孔乙己矛盾而尴尬的身份,他自视清高,以知识分子自居,但又好喝懒作、家境贫寒。当别人揭他伤疤,说他偷书时,他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又说了些“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孔乙己面对短衣帮的取笑,自然是厌烦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现出满不在乎、不予理会的样子,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以上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综合运用,均表现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老师:说得特别好,举的例子也非常典型。我们还可以在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性格。可以是不同时段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人物的对比。你们能举个例子吗?

铭泽:老师,我记得《范进中举》中有对胡屠户不同时段的描写的对比。岳父胡屠户在范进中举之前,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吃完饭“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找岳父借盘缠时,胡屠户一口啐在他脸上,把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还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中举后,范进发疯,胡屠户为把女婿打醒,“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打完后,“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心里懊恼“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称呼女婿为“贤婿”,夸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回家路上“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前后态度天壤之别,在对比中,庸俗势利、凶暴粗鄙、尖酸刻薄的胡屠户形象跃然纸上。

赵杨:铭泽说得真好。我来说说不同人物的对比吧!《故乡》中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杨二嫂和闰土。杨二嫂说:“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圆规(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些简单的语言、动作描写,将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的杨二嫂刻画得淋漓尽致。“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下午,他(闰土)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闰土则不同,虽然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苛税,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但他却只拣了几样需要的东西,体现出他的勤劳、质朴、不贪心。

猜你喜欢
屠户肖像孔乙己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地毯肖像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肖像》
昙花破案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张屠户
从古文中学习写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