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1-16 00:28兰婷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3期
关键词:跨学科国际贸易贸易

兰婷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贸易形式更加多样,对外贸人才提出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专业普遍开设了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以期全方位培养综合性的外贸人才。

一、跨学科视域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跨学科概念

根据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我国高等教育设置有13 个学科门类,每一门类下设置若干一级学科,目前一级学科有110 个,一级学科再设若干二级学科。学科分类的高度细化有利于各个研究领域都能吸引到专门人才,但面对复杂性、综合性的研究对象依靠单一学科并不能完整揭示本质。为此,很多学者提出跨学科研究构想,将多学科的研究理论、技术、方法与成果进行交叉与渗透。在查阅学者们对跨学科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贸易地理这一研究对象,可以如下界定:跨学科是将重心放在一个学科,利用其他相关联的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和研究成果来解决现实问题,并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的交叉学科。跨学科又名“边缘学科”,但它绝不是“边缘”,随着经济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已涌现出一大批跨学科课程。

(二)国际贸易地理简介

国际贸易地理学科性质: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科学。该学科主要运用地理学方法来研究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及发展差异,国际贸易本身随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地理学着眼于研究分析某一特定地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状况和发展变化,具备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特点,通常采用地图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拟定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是对国际贸易地理的总体介绍,涵盖地理环境介绍、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世界大宗商品地理分布与贸易流向、国际服务贸易地理、国际贸易运输等内容,为学习分论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打下基础。下篇分论内容是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非常多,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往往设置为专业选修课,32 学时,考查性质,学生和教师重视程度相对不高。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体上是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传递知识,学生通过听课接收知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等基础知识,这种模式无疑能最高效地让学生理解吸收。但是这种单向传递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知识讲授轻启发引导,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体验感和参与感。

(四)现有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国家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采用最新版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依然赶不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速度。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及其外贸数据每年的情形都有所不同,这是由国际贸易的动态性决定的,但教材内容没法做到与授课时间一致,陈旧和过时这是无法避免的。照本宣科没有现实意义,根本无法将之用于实践,而且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厌学。

二、跨学科视域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模式构建

经管类专业招生同时面向文科生和理科生,跨学科课程国际贸易地理其中的地理知识文科生高考是必考的,而理科生往往地理知识相对欠缺。为了最大化利用课堂的32学时,弥补教材的缺憾,同时兼顾到两类学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必要探索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

总论部分,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形式,一方面教师要设疑、质疑、多问,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思考,让一言堂变群言堂。一方面,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好可探索的主题,留给学生在课下思考探究;比如,在世界主要商品贸易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有限的学时内只讲授了能源、初级产品铁矿石、工业制成品汽车贸易地理概况,更多商品的生产布局、消费市场、贸易流向等贸易地理现状同样涉及商品学、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学,教师以此布置课后作业,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商品作为主题,完成作业就是在进行探索性学习。

(二)小组合作,多元参与

针对一部分理科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差、课堂学时相对教学内容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分论国别贸易地理内容上,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自主选择国别、分层参与互动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组员在资料搜集、课程设计、制作课件、授课演示、互动答疑等方面协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引入翻转课堂理念

国际贸易地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且知识更新速度快,想要了解掌握各国家、地区的地理环境,只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国别贸易地理内容的课程教学上,根据教学学时的安排,选择若干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一方面将超级大国美国作为教师主讲主题,分别讲授美国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美国对外贸易概况及与中国贸易关系,备课需要补充地图、链接相关网页、准备视频等弥补教材的不足。一方面,学生组建小组先行学习,转换角色模仿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最新资料,完成备课、讲课、互动、答疑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备课时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需要给予引导,避免偏离教学目标。每一次换位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学生需要进行点评。这既考验和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多媒体软件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也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的参与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采用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基于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连接教室端、移动端、管理端将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务管理整个教学过程,使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也利于因材施教。

三、跨学科视域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模式实践

国际贸易地理的国别贸易教学内容上,采取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学生分工合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大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与传统教学模式互为补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师生的好评。

(一)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介绍近年与中国贸易密切的伙伴,包括美国、日本、主要的欧盟国家、东盟国家、亚洲四小龙、金砖国家,根据全班分组数量,小组自行选择一个国家匹配。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学术论文和经贸网站,各小组针对选定的主题分工合作,展开资料搜集、整合,头脑风暴制作课件。小组完成的课件及辅助资料提交到超星平台,教师可以把控是否脱离教学内容和目标,及时纠正。

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持人,引入主题国家,维持课堂秩序,把握课堂节奏。小组代表既是汇报人,也是授课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设置问题启发思考。主题讲授结束后是生生互动环节,主持人鼓励学生对本次授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考验授课小组备课的广度和深度。接着教师会对该小组的授课作出综合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线上教学:教师在超星平台布置开放性探索性作业,比如“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一份关于世界某商品(或服务)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简要报告。”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教师挑选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展示。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课堂学时少的矛盾,针对各章节主题设置线上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

(二)考核评价

上述教学模式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置常规评价与线上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五五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次数与质量、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平台讨论区参与次数与质量,期末由分组任务课堂效果和个人课程小论文构成。这种考核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课堂参与、课后拓展交流互动的综合考察,而不是只对教材知识点死记硬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效果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结课后,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班学生发放匿名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1份,问卷显示:小组分工合作汇报仅1 名学生无实质参与,77%的同学认识到本课程是跨学科性质;80%以上的同学认为本课程换位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国贸专业、扩充地理知识、增强人文素养;75%以上学生不同程度反映锻炼查找资料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PPT 制作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做学习的主人;90%以上学生积极参与前期汇报内容的搜集、整理、制作;90%以上学生认可生生互动,比较有趣;希望多扩展课外贸易知识,多鼓励学生互动,多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

四、结论与建议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教师需要熟悉学生学情,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大量阅读筛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以及课后在线上设置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讨论题目延伸,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线上交流和线下互动过程中,不仅要做组织者和引导者,还要做参与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建立互敬互信的平等关系。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丰富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资料,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跨学科国际贸易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