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2021-01-16 01:58郝章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4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郝章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权衡信贷风险和回报对于商业银行保持其资产业务稳定性至关重要。尽管金融监管机构向公众保证,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在控制之中,但是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新报告中显示,其信贷的风险值不断加大,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持续增长。大量银行业文献表明许多银行的损失是来源于不良贷款,信贷客户未能按时履行还贷义务可能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从而产生信贷风险。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通常与银行信贷政策的失败有关。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如何进行应对各种层面的信贷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任重而道远。

在当今的大环境中,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与日俱增,形成势不可挡之势。其发展变化是推动银行业务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金融科技是指金融和技术的结合,这是一种使用信息技术改善金融业活动的新兴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融科技已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兴起有助于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并保证金融服务的安全性,指明了今后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将与科技发展联系更为紧密。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运作中应用了新兴的金融科技。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名为E-ICBC2。0的新发展战略技术;中国建设银行从2016年开始推广机器人顾问的应用;中国银行与腾讯公司建立了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联合金融技术实验室。

而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业务,金融科技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控制银行信贷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拓展了客户信息的多方面来源渠道,有助于更为详细地调查贷款申请者的背景;提高了银行信贷产品的迭代速度,大数据的应用使得银行能够更及时了解到客户需求动态,从而不断开发新型信贷业务;此外,金融科技优化了银行信贷产品管理的流程,提高了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商业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发挥科技赋能优势,能够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中,把握业务发展机遇,合理控制信贷风险。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数据搜集以及应用能力不足

在授信业务中,商业银行在判甄别户的信用背景时,信息获取渠道较为有限,有限的信息渠道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对客户形成清晰的用户画像。与此同时,在信息迭代延迟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得到的用户数据往往较为陈旧,这可能客户的信用评估状况存在误判现象。当前,许多商业银行尚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多方信息来全面获取和分析其客户的信用信息,这是对于大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导致客户的信用档案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很难及时复核客户提供信息的准确性。目前商业银行的放贷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银行信贷产品业务员的主观性影响。未能充分调用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上的应用,未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刻画更为客观的用户画像,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依然存在。

(二)信贷风险评级模式落后

当前,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机制仍较为落后,它们对于客户的信用评级以传统的数据为基础,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但是未能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带来的裨益。在当前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评级模式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且数据更新及时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此外,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实施的信用风险管理必须经过层层审批。这个过程中,评级机制难免会受到各层审批员主观性的影响,这对最终风险管理决策的成效具有显著性影响。除此之外,多个部门要负责审查和批准信贷业务,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就有可能产生部门间的相互推诿,这也不利于整个信贷业务的正常运作。当前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评级过程浪费了大量时间,这一情况对其整体业务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风险管理人才相对缺乏

就现在的市场大环境而言,融合信息科技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高技术人才是“一将难求”的。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研究的金融科技企业雇主中,有90%以上的雇主表示我国的金融科技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峻、短期内不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情况不容乐观。有接近一半的雇主表示寻求到完美契合职位需求的人才是十分艰难困苦的。在当今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同业竞争,也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竞争,所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酷的。如果商业银行想寻求更为长久稳定的发展,需要不断吸纳金融科技人才扩充人才队伍,构建完备的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其金融科技水平来面对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不断招贤纳士,但是,专业的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无法将信息技术与金融知识有效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是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三、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全面提高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

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使信贷风险管理的数据采集与应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再正式进行信贷风险管理。他们必须从多个渠道收集客户信息,分为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外部渠道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各商业银行之间应当在这方面实现合作共赢。除此之外,要加大和互联网公司等其他行业的合作共赢,多渠道、多方面的搜集了解用户的信用等情况,从综合的角度来研究分析用户的偿还贷款能力。而内部渠道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自身丰富和完善信贷产品,获取更多的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多方面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支撑商业银行综合评定客户的信用状况,最大可能降低由于用户信息搜集不全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发生的频率。

(二)运用信用风险管理新模式

在传统信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把更多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其中,以更为精准的评测客户违约概率,构建更为完备、具有现实意义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此外,商业银行必须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全面分析,以全面捕捉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的各个方面,以便在短时间内分析研究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较为精准的衡量信贷风险。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推动信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有必要在原始的信贷审批过程中更多地应用大数据和其他信息技术,这也是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其产生的干预。大数据审查模式有助于信贷业务更快更好地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其可以高效高速的寻找到有风险的数据,这不仅可以降低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支出,而且可以将信贷审批的效率最大化。

(三)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如今,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商业银行应该网罗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使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改善。第一,对员工加大相关培训力度、扩充相关培训内容。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教导,了解并掌握新兴信息科技技术,培养员工的大数据逻辑思维,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能力,使员工素质得以整体提升。第二,聚焦金融科技发展,重点培养人才队伍。持续关注金融科技前沿发展,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内部竞聘等多种渠道汇集金融科技人才,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不断进步的人才队伍。以此保障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第三,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数据安全。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要尤为重视网络数据安全。应积极推动信息安全产品的引入,解决金融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高度重视用户隐私的保密性与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论

本文从金融科技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策略要点,首先解释了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金融科技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客户数据搜集和应用能力有限、信用评级模式较为落后以及专业的金融科技人才相对短缺。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了三项策略建议,一是多渠道获取客户信贷相关信息,与多方合作,从而生成更详细准确的客户信贷信息报告;二是完善信贷评级流程,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信贷业务的效率;三是组建更为专业的金融科技人才团队,以提升自身的信贷业务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