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抗战桂林文化城系列论文之十五

2021-01-16 06:07黄伟林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丰子恺桂林书店

黄伟林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抗战时期,数以千万的中国人走上了逃难之路。丰子恺也是逃难者之一。他不是一人逃难,而是举家逃难。从1937年11月6日离开家乡石门湾到1946年11月10日重返石门湾,丰子恺的逃难历经十年,其间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病痛折磨、担惊受怕。应该说,逃难肯定是一场痛苦的经历。然而,阅读丰子恺的文章,可以发现,丰子恺笔下痛苦不多、恐惧极少,更多的是乐观、幽默、责任和信念。1940年1月,丰子恺带着1 岁到72 岁的眷属10 人,行李十余件,好不容易到达遵义。比他先到遵义的张其昀说:“听说你这次逃难很是‘艺术的’?”丰子恺承认,他的这次逃难,的确是受艺术的帮忙[1]268。张其昀说丰子恺的逃难是艺术逃难,丰子恺认为这个艺术的逃难也是宗教的逃难,傅彬然更称之为伟大的旅行。“艺术的逃难、宗教的逃难、伟大的旅行”三个短语可以用来概括丰子恺抗战期间的流亡经历。

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解读丰子恺这一“艺术的逃难”:一是丰子恺在广西的逃难经历,二是丰子恺对桂林山水的看法以及对广西性格的理解,三是丰子恺为什么能够成就其“艺术的逃难”。抗战时期,丰子恺曾在广西避难一年多。1938年3月21日,丰子恺还在长沙的时候,曾给他的一位广西籍学生,在柳州生活的覃恒谦写过一封信,介绍了他的流亡情况,并表示自己有可能奔赴广西。当时丰子恺有三种意向:一是返沪,二是入川,三是赴桂[1]220。丰子恺认为,返沪路太远,入川路太难,最后他决定入桂。

丰子恺为什么入桂,交通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久闻广西“模范省”的大名[1]220,想去看一看。“模范省”最初的含义主要是经济建设,但到了广西,模范省的含义逐渐有所变化。因为当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虽然抵抗的声音很大,但不抵抗的声音也不小。广西励精图治,抵抗的意志尤其坚决,成为抗日的代表之一,得到全国的敬重。全面抗战爆发后,丰子恺从东向西一路流亡,广西自然成为他所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地。去广西还有一个原因,1938年5月丰子恺收到桂林教育局来函,聘其到桂林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授课,不久,唐现之校长也聘请丰子恺到桂林师范学校任教。

一、在广西的生活与工作

1938年6月24日,丰子恺一家抵达桂林,在马皇背租住了三间平房。在桂林,丰子恺的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消费水平低。在长沙的时候,丰子恺到一个熟识的服装店定制中山装,老板推荐每套法币40 元,丰子恺只定制了一套法币9 元的。而在桂林,丰子恺定制的中山装,只要法币4 元。在桂林住旅店,单铺房间每天桂币3 元,相当于法币1.5元,还可以打折,最后是法币1.2 元。在旅店吃饭,客饭每人6 角,相当于法币3 角。在桂林,丰子恺定制了12 人的用具,竹床、竹桌、竹椅、竹凳,应有尽有,共费法币30 多元。在上海,这一笔钱只能买一只沙发,而且不是顶上的。三天之后,这些用具全部送到。丰子恺的三间平房里到处是竹,他称他们成了“竹器时代”的人。在外省,人们用法币,到了广西,人们用桂币,两元桂币相当于一元法币。丰子恺只有法币,因此,用钱时都要打对折。于是,丰子恺在文章中幽默地写道:

因为买物打对折习惯了,后来对于别的数目字也打起对折来。有人问旅馆茶房,这里到良丰多少路?茶房回答说四十里。那人便道“那么只有二十里了!”有人问一杭州人,到桂林多少时日了。杭州人答说三个月。那人便道:“那么你来了一个半月了!”后来大家故意说笑,看见日历上写着六月廿四日,故意说道:“那么照我们算,今天是三月十二日,总理逝世日!”[2]161

1937年,丰子恺已经 40 岁,有 6 个孩子,最小的孩子丰一吟生于1929年。之后,丰子恺的妻子一直没有生产。没想到,流亡路上,十年不育的丰子恺的妻子怀孕了。1938年6月25日,丰子恺到达桂林的第二天,就为即将出生的儿子丰新枚写了一篇散文《未来的国民——新枚》。文章说:

大肚皮逃难,在流亡中生儿子,人皆以为不幸,我却引为欢庆。我以为这不过麻烦一点而已。当此神圣抗战的时代,倘使产母从这生气蓬勃的环境中受了胎教,生下来的孩子一定是个好国民,可为未来新中国的力强的基础分子。

十年不育,忽然怀胎,事情有点稀奇。一定是这回的抗战中,黄帝子孙壮烈牺牲者太多;但天意不亡中国,故叫老妻也来怀孕,为复兴新中国增添国民。[1]223

10月24日,丰子恺的妻子在广西省立医院生下儿子丰新枚,丰子恺在10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

牛棚(即我的书房)上漏,我书房迁彬然所曾居之四室。拟请工人修牛棚之漏,平牛棚之地,留给新枚居住。倘他吃牛奶,住牛棚,将来力大如牛,可以冲散敌阵,收复失地。至少能种田,救世间的饿人。即使其笨也如牛,并不要紧。中国之所以有今日,实因人太聪明,不肯用笨功的缘故![3]8

最初,丰子恺任教于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丰子恺对广西创办暑期艺术师资训练班颇为赞赏,他在《未来的国民——新枚》一文中说:

在这禽兽逼人的时候,桂人不忘人间和平幸福之母的艺术,特为开班训练,这实在是泱泱大国的风度,也是最后胜利之朕兆。[1]220-221

在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授课至7月,该班结束,丰子恺一家迁至两江泮塘岭40 号。丰子恺在此居住了将近一年,任教于刚刚成立的桂林师范学校。桂林师范学校创办于1938年,丰子恺到来时,校舍建筑尚未建好,学校在斧斤影里、杭育声中先行开课。1938年10月24日,丰子恺参加了桂林师范学校第一个纪念周,当时全校学生130 余人,教师十余人。纪念周结束后,丰子恺为高师班上第一堂美术课。课堂上,他讲美术的范围和方法,认为美术即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绘画必须从写生入手。美术课后,他又给简师班上图画课。丰子恺在桂林师范学校教书一个学期,除美术课外,他还上国文课。第一次上国文课,他讲的是他自己的文章《我的苦学经验》。

当时学校的学生多是广西人,而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皆有口音。丰子恺为浙江口音,学生不是很听得懂,但丰子恺要求学生努力听懂。他认为,语言对于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听惯了全国各省的语言,胸襟和气魄也会广大起来,不限于广西一省,而扩张于中华全国。

丰子恺在桂林开了一家书店,名崇德书店。根据他的日记,这家书店是1938年9月1日开办的。丰子恺投资并设计,开明书店的朋友给予了帮助,四个月的营业数是2000 多元,效益还不错,可以维持4 个人的生活。然而,这家书店1938年12月28日在空袭中被毁。崇德书店被烧毁的情景,丰子恺没有看到,当时他在两江。但巴金看到了,巴金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桂林的受难》,写到崇德书店被烧的情景:

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2]193-194

崇德书店的遭遇给巴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完《桂林的受难》十来天后,他又一次走到桂西路。他经过商务印书馆,整洁的门面完好如旧;他走过中华书局,没看到什么特别景象;然而,当他过了新知书店,他想寻找那个图书成了燃料的崇德书店,想看看那3 个职员善良年轻的面孔,然而,“怎么我要去的那个书店不见了?”他这样写道:

啊,街道忽然短了,凭空添了一大片空地。我看不见那个走熟了的书店的影子。于是一道亮光在脑中掠过,另一个景象在眼前出现了。我觉得自己被包围在火焰中。一股一股的焦臭迎面扑来,我的眼睛被烟熏得快要流出眼泪。没有落雨,但是马路给浸湿了。人在跑,手里提着、捧着东西。大堆的书凌乱地堆在路中间。……

我再往前走,我仿佛还走在和平的街上。但是一瞬间景象完全改变了。我不得不停止脚步。再没有和平。有的是火焰,窒息呼吸、蒙蔽视线的火焰。墙坍下来,门楼带着火摇摇欲坠;木头和砖瓦堆在新造成的废墟上,像寒夜原野中的篝火似地燃烧着。是这样大的篝火。烧残的书而散落在地上。我要去的那个书店完全做了燃料,我找不到一点遗迹了。[2]180-181

正如巴金所描写,这个1938年9月开业的崇德书店,三个多月后即遇上了日机大轰炸,烧为灰烬。犹如昙花一现,从此桂西路再无巴金熟悉的那个崇德书店。

1938年秋天的时候,浙江大学郑晓沧路过桂林时,专程到马皇背丰子恺家拜访,表示浙江大学有意聘请丰子恺。1938年12月23日,丰子恺接到马一浮的信说郑晓沧明确表示,浙江大学拟聘丰子恺为艺术指导。1939年1月12日,丰子恺向唐现之校长提出辞职,唐现之校长理解他的愿望,但要求他完成该学期的工作,2月底再离开学校。1939年2月28日,丰子恺为桂林师范学校上高中国文最后一课。

1939年4月5日,浙江大学的校车专程到两江接走了丰子恺一家。4月8日,丰子恺一家抵达宜山。丰子恺到宜山第一天,就遭遇了空袭。汽车进东门的时候被警察拦住了,说是有警报,不能进城。司机赶紧掉转车头,向后开回几公里。后来警报解除,汽车重新进城,忽然看见许多人狂奔而来,惊问,又是警报,丰子恺一家老幼,就近逃出东门。丰子恺本人则躲进一个山洞里,直到天黑警报才解除。

有一天,正是赶集的日子。一个纱布摊忽然收拾起来,隔壁的地摊不问情由,也把货收拾起来,一传二,二传三,全街的地摊尽在收拾,说是警报来了,大家仓皇逃命。丰子恺带着小儿下楼来想逃,刚出得门,看见街上的人都在笑。原来并无警报。那纱布摊中途收拾,动作着急了些,隔壁的地摊就误以为有警报,更着急收拾,如此一传二、二传三,演出了三人成虎的笑剧。可见当时人们多么害怕空袭,时时处于恐惧中。

二、对桂林山水和广西性格的看法

丰子恺是浙江人。浙江山水非常好,许多古代名画都是以浙江山水为原型创作的。丰子恺看惯了浙江山水,而且非常喜欢浙江山水,他对桂林山水评价不高,甚至很低。

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笋。因为不但拔地而起,与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无一点树木或花草。

我有时候遥望群峰,想象它们是一只大动物的牙齿,有时望见一带尖峰,又想起小时候在寺庙里的十殿阎王的壁画中所见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个巨人来,掉在这些尖峰上,一定会穿胸破肚,鲜血淋漓,同十殿阎王中所绘的一样。这种想象,使我渐渐厌恶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不是模范的山,只是山之种——奇特的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受不了这句盛赞,若改为桂林山水天下奇,则庶几近情了。[2]165

在丰子恺心目中,山的线条可能应该是弧形的,比较柔和的,桂林的山的线条非弧形,比较刚性。此外,桂林多岩溶峰林地貌。所谓峰林,即山峰如树木,与地面呈垂直角度,不像江南与中原的山,与地面的角度不是垂直的。这是从形态上看。另外,从材质上看,桂林的山是石山,不像江南与中原的山,是土山。石山树少,土山树多。山是需要树的装饰和营养的。民国时期,桂林的山植被确实较少,特别是桂林城区的山,植被尤其少。从民国时期桂林的山水照片可以看到这一点。山水审美,本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丰子恺对桂林山水的看法,确实与当时许多参观者有所不同。

在《教师日记》及其他文章中,丰子恺多次谈到广西人的性格。

一是强硬相。所谓强硬相,即不讲道理地坚持己见。当时丰子恺召集学生干部讨论办壁报的事情,丰子恺主张不要将漫画单独放在一个栏目中,而应该分散在时事、评论、报告、文艺等栏目中。但有两个学生再三反对,坚持要将漫画和文章分居。他们的理由并不充分,是常识缺乏而主观强硬的表现[3]32。

二是气质朴野。后来丰子恺还用过一个词,广西民风朴节。丰子恺说广西民风朴节,有夸赞的意思。他写他在桂林买竹制家具,竹器店为了约期不误,情愿推掉其他生意,不愿欺骗搪塞。这说的是广西人淳朴诚信。但朴野也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文明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低。丰子恺认为应该通过轻快活泼的教育调剂广西学生的气质[3]33。

丰子恺曾遇到一件事,一个桂林新开张的旅馆,茶房是广西人,丰子恺进去的时候,见门口有二牌,写有“傅彬然”“丰子恺”的名字,丰子恺指着傅彬然那张牌,告诉他应该加上先生两字,茶房马上去改,将“傅彬然”改成了“傅彬然先生”,丰子恺那张依旧。由此可见,该茶房不能举一反三。在宜山的时候,丰子恺还注意到往来于宜山城中之浙大教师家族,姿态服饰皆秀丽,一望可知为江南人物,而其背景则为唐突之岩石,陈旧之建物以及衣裳朴陋之本地人民。

三是漠视死亡。学校有学生病死了,丰子恺认为生死事大,在课堂上想表示一点惋惜,当说到“最近我们很不幸,损失了一位同学”,发现班上有人窃笑,似乎不太把死亡当回事。丰子恺认为,有些广西人直有“视死如归”的意思[3]45。

1938年11月30日,丰子恺在教室里将他创作的宣传画悬壁上,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丰子恺问学生为什么笑,学生回答没得头[3]46。丰子恺这幅画,是根据广州事实描绘的,他认为触目惊心的情景,却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对此,丰子恺颇为恼怒。由此,丰子恺认为某些学生还没有资格学习画漫画的技法,而应该矫正对待生死的态度和做人的态度,要有同情心,能够为受难中的人们设身处地地着想。

四是喜于服从。有一天蒋介石到两江谒李宗仁的母亲,路过桂林师范学校,有可能进校参观,学校立刻召集学生打扫卫生,瞬息之间,校园砖砾一空,楚楚可观,对此,丰子恺表示欣赏[3]50。但丰子恺对广西人的喜于服从也有另外的评价。当时桂林师范学校有一广西籍教师,调到教育厅去做科长,学生开欢送会的时候,他表示他来学校作教是服从命令,调离学校也是服从命令。丰子恺意识到,这是广西不同于浙江的地方,他认为此种教育宜于训练民众[3]87。

五是弱于精准。丰子恺的孩子告诉他,自到广西后,买物付钱,商从往往多找。无论在桂林,在两江,所遇均不止数次。因商人多不善算。若买物各类稍多,或稍零碎,即不易算出售价。仰天良久,始得总数。然其总数往往错误,非多算,即少算。丰子恺得出结论:广西一般商人不长于数学。

六是勇往直前。丰子恺认为广西人一种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而且短刀直入,率直痛快。广西有模范省之称,正是受环境的影响;广西产武人,多名将,也是拔地而起山的影响[2]166。

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虽然处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但阅读丰子恺那些叙述抗战时期经历的文章可以发现,他始终有一种乐观的人生观。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就像棵大树》,其中说道: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4]225-226

《教师日记》记录了不少丰子恺的内心生活:

下午请圩上新开之联华照相馆摄合家欢。流亡时一行十人。在敌机肆虐下漂泊十四月,而老者益健,壮者益康,幼者益长,且添一可爱之婴儿,成十一人。此亦今世不易多得之事,不可不有以纪录之。

逃难虽曰损失,所损失者财物耳,因奋斗磨炼而增益者,超过所损失者甚远。虽曰流离,迁地而已;因迁地而增广见闻,加多阅历,其所得尽足以以偿流离之苦。[3]97

抗战以前,吾尝深居简出,好静恶动。今则反动甚烈,每思遍游天下,到处为家。彬然见吾率眷老幼十一人行数千里,赞曰“伟大的旅行”。吾将使成为“更伟大的旅行”。但有旅行,决不吝惜。与其积钞票于箧,不如积阅历于身。[3]113

1939年2月28日,丰子恺为桂林师范学校上高中国文最后一课,专门编了讲义《国文解话》,讲述诗词趣事。临别之际,为什么讲述诗词趣事,丰子恺认为有两种意义:一则高尚之古代诗词趣话,足以引起研究兴味,对于艰苦质朴之广西青年尤有调剂感情之效。二则自都德作《最后一课》后,最后一课便带有不详之气,今吾国正在积极抗战,最后胜利可操左券。故吾之最后一课必多欢笑,方可解除不详也[3]116。

刚到宜山的时候,遭遇空袭,进不了城,全家人在郊外吃粽子充饥。明明是逃警报,但丰子恺如此写道:

正是清明时节,我们虽是路上行人,也照故乡习惯,裹“清明粽子”带着走。这时候老幼十人,连司机及几位搭客,都吃着粽子,坐着闲谈。日丽风和,天朗气晴,倘能忘记了在宜山“逃警报”,而当作在西湖上野餐看,我们这下午真是幸福!从两岁的到七十岁的,全家动员,出门游春,还邀了几位朋友参加。真是何等的豪爽之举,风雅之事!唉,人生此世,有时原只得作如是观。[5]146

丰子恺有强大的意志力。在广西期间的丰子恺40 多岁,正值盛年。由于找不到汽车,丰子恺一家分成几批离开宜山。他本人从宜山到德胜,完全是步行。先是从宜山走到怀远22 千米,然后又从怀远走到德胜又是20 千米,一直走到天黑,终于走到了德胜。42 千米打破他平生步行的记录。在德胜,丰子恺与家人汇合,等了几天,仍然没有汽车,于是雇了12名广西苦力,四乘滑竿,将他一家,当时是他们夫妻、岳母、丰一吟和丰新枚共5 人,加上十余件行李,连人带物,一齐抬走。迤逦而西,晓行夜宿,3 天才到河池。为此,他终于能够理解旧小说中所写的关山行旅之状。

丰子恺有极高的知名度。1939年1月12日,丰子恺离家去学校,驻扎在他邻家的士兵忽然对他说:“原来你就是丰子恺先生……”,接下去说了恭维他的话[3]75。当时丰子恺已经决定离开桂林师范学校,他的同事兼朋友傅彬然集唐人诗为他送别,其中一句就是“天下何人不识君”。1939年4月13日,丰子恺为浙江大学讲第一课艺术教育,他的课大概是讲座性质,自由听讲。4月15日,艺术教育第二次课听者骤增,百余人,后排无座位,均站立,下课后听学生说有许多人是逃其他的课来听丰子恺的课。4月19日,在文庙上艺术欣赏课,教室仅能容二三十人,听者达百余人,挤在门外,要求听课。结果临时改到饭厅上课[3]160。可见丰子恺名气之盛,粉丝极多。丰子恺一路逃亡,经常逢凶化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天下何人不识君”。

丰子恺离开广西的时候,颇费周折。在河池,丰子恺找不到汽车,他手里拿着一大束钞票找司机,有的司机看看他手中的钞票,抱歉地说,人满了,搭不上了。这时候传闻敌人将先攻河池,包围宜山、柳州,又传闻河池日内将有大空袭,天气晴朗,正是标准的空袭天气。如果警报响起,同行的72 岁的老太太怎么办呢?等了几天,仍然等不到汽车。旅馆老板安慰他,让他暂时不走,在这里休息一下。丰子恺说:“你虽然好心,但如果敌人打到这里来,我怎么办?”老板说:“可以到我山里的家中避乱。”丰子恺说:“那我如何回报你呢?”老板说:“若得先生到乡,趁避乱之际,写些书画,给我子孙世代宝藏,我便受赐匪浅了!”于是,丰子恺与老板成了朋友。第二天,老板拿了一副大红闪金纸对联来,要丰子恺写字。丰子恺满口答应,提笔就写。由于闪金纸不吸水,墨汁历久不干,管家将对联拿到门外晒。刚晒不久,老板上楼找丰子恺,说有一位赵先生要见他。这是一位穿皮上衣的壮年男子,见面就说“久仰”,口音是江苏人。他说他是此地汽车加油站的站长,刚才路过旅馆,看见门口晒着红对联,是丰子恺写的,而且墨迹未干,猜想丰子恺一定还在旅馆里,便来访问。丰子恺将他找不到汽车离开河池的苦衷告诉这位站长,站长马上表示这个问题由他来解决。当天夜晚,这位姓赵的站长带了司机来,同时拿出一卷纸,请丰子恺作画。第二天,赵站长亲自来送行,丰子恺老幼5 人,行李12 件,安全顺利地到达了贵州的都匀。

显而易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强大的意志力和卓越的艺术教化成为丰子恺“艺术的逃难”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丰子恺桂林书店
桂林行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乐!乘动车,看桂林
最美书店
在书店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