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化:红色基因传承与校园红歌实践

2021-01-16 16:32李子豫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歌内化红色

李子豫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时提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突出强调了新时代加强红色教育的重要性[1]。红色教育是实现革命精神内化与红色基因传承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为了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追梦的智慧、凝聚奔跑的力量,校园无疑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展现了形式多样的内容,校园红歌实践无疑给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供了抓手,红色经典传扬、红色故事传颂、红色旋律传唱成为激发学生精神需要、提升学生奋斗能力、提供符合新时代语境的学生遵循的校园行动热潮,更是引领学生高举旗帜跟党走,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血脉之中的有效方式和具体实践。传唱具有朴实浓韵的红色感情基调的校园红歌,既能给学生展现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又能向学生展示革命精神的红色记忆,让学生在敬仰英雄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民主富强、社会文明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同时,从中受到感化和教育并汲取精神力量,进而油然生发出一种向英雄学习的豪迈气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如何将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融入校园红歌实践各环节和全过程,已然成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精神内化基本概念与内涵

所谓内化(Internalization),实际上是个体活动中经过语言中介而实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味着个体心理世界与一定的文化因素之间的协调、整合,使人类的许多知识与经验被吸收并转化为不同个体的知识与经验,使一定的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被吸收并转化为不同个体的信念、价值与态度[2]。从字面结构理解精神内化的含义,可以看成是“精神”和“内化”共同构成的词,“内化”是核心,“精神”则是通过社会实践或文化活动整合、转化的结果。在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传承时代语境中,红色精神的内化成为新时代实现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的重要选择,精神内化的概念及其路径也变得更为明晰。当前,我国学者对红色资源转化为精神动力问题进行了相应研究。比如,蒋怡认为红色教育能够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政治引领功能、品德塑造功能和情操陶冶功能。将红色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了解革命精神和培养其传承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3]。这些观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对精神内化过程主客观条件的相关逻辑。

二、校园红歌与红色精神内化的关系

红色精神内化是学校提高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关键。引导学生将共产党人的信仰、忠诚、追求、奉献等基因密码内化为学生的时代品格和奋斗能力,关注学生自身精神需要及其生发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创造性地通过合理的行为遵循来加深学生的红色记忆,厚植学生的红色情感。校园红歌实践作为红色教育一种独特的精神内化形式,以朴实无华的方式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凝聚着众志成城的力量,闪烁着艺术文化的光芒。校园红歌以特定的“声音之道”,发挥着独特的艺术功能和鲜明的引领作用,蕴含着红色精神内化价值(见下页图1)。先秦儒家“乐教”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理论,其思想核心就是“乐”对子民进行教化、规范行为、维护秩序,这既是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乐教”是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情感力量让学生心灵发生深刻影响。作为弘扬真善美的声音,校园红歌更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性。校园红歌融入人的真情实感,以歌曲形式广泛传唱,在共情中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认知能力,在精神内化中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进而激发学生增强红色基因传承的自觉性。作为立德树人一种天然的精神内化平台,没有陷入刻板的思想教育模式窠臼,敢于打破现实困境,勇于促进红色精神内化,有利于红色基因的世代传承,有益于红色血脉的世代传续,有助于红色精神的世代传继。

三、校园红歌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

人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来自“需要”[4]。在全新的历史语境中,中国人民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归根结底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总体上来说,新时代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社会欣欣向荣、思想百花齐放,人们获得了不同于前辈的时代体验与心理感受,美好生活对人的需要影响呈现出立体性、维度性、丰富性、多元性。在人性的价值规定性层面,表达出人活着的最高理想境界就是“尚美”的需求[4]。

校园红歌既是学生对理想、价值、审美、文化、信念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又是学生积极的、健康的精神体验和满足,是学生“尚美”需求的时代表达,为学生提升了精神内化需要,提高了精神内化能力,提供了精神内化遵循。校园红歌作为一种红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承载中华民族腾飞梦想、记录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音乐叙事、音乐情绪、音乐指向、音乐意涵等红色音乐资源激发学生的精神需要,校园红歌就是学生满足诸如感性生存需求、理性知识需求、审美实践需求等方方面面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校园红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度,激发学生努力去获得新的精神能力和精神空间。校园红歌承担着塑造和引领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的责任和使命,其盛行反映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反映了学生对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一种盼归,对学生精神内化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是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自然性动力。

在复杂多元的新时代语境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观念必然会对价值观处在形成阶段的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把校园红歌中的精神作为内化内容,使每个学生在主动汲取红色文化养分中获得主体想要的认可、尊重、归属感等心理需要,以此推动和巩固学生精神需要的形成,恰恰能够推进外在的思想觉悟与行为遵循向学生个体精神内化的进程。首先,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科技、文化赋予了学生踏踏实实的文化自信,学生愿意通过校园红歌表达自己为“中国梦”奋力奔跑的决心及其价值观感。其次,国家富强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让学生对国际视野下的多元价值体验有了自己的判断,总想通过某种方式淋漓尽致地发表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事实上,2019年中华大地上的每个校园里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经久不息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灯火里的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震撼场景,就是学生精神需要与红色基因传承相统一的过程,也是校园红歌提升和激活学生精神内化需要的过程,更是学生置身于诸多红色精神和红色情感的认知体验过程。这些过程,在202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立体展现:百校学生现场同唱《十送红军》、千校千万学生线上云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恢弘场面,提升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国家认同能力,表达了学生真挚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自身的红色精神内化。

四、校园红歌实践中的精神内化困境

校园红歌实践多少存在影响精神内化效果的根本性困惑。校园红歌实践所关心的本应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考虑更多的是社会“应该唱什么”,而不是“人家唱什么”的问题,更不能成为彼岸世界的理想关怀,用彼岸世界的理想价值对照此岸现实存在,从而不断对校园红歌实践发出主观批判声音。从总体来看,现阶段造成校园红歌实践精神内化困境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或许有如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社会风气的因素,二是锻造平台的因素,三是站位意识的因素。

1.校园红歌实践的社会风气因素

让学生在校园红歌之美中洗礼,使学生在红色教育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是锻造学生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校园红歌活动中,一些社会风气多少影响了实践效果。表现在学校层面上,出现了追求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校园红歌实践不是为了一时的目标效果实现,赚取领导的肯定和赞许,更不是只关注多少人参加了校园红歌活动,组织了多少支合唱队伍,而要关注学生唱了哪些有意义的歌曲、所选歌曲的内容是否符合活动的初衷等问题。在这方面,学校要以上率下,共同示范。一要做当事人。为了增强精神内化的效果,校园红歌实践要加强顶层设计,人人争做红色旋律的主唱人员;二要有敬畏感。敬畏是构筑约束教师群体内在范式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个体崇敬和畏怯基础之上的一种人心秩序,是教师遵循教书育人规范、遵守为人师表操守应有的职业崇敬和畏怯之心。在校园红歌比赛活动中,以崇敬和畏怯之心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向参与红歌活动的意义上来,让红色情感在学生间正确传递,让红色精神在学生心中顺利内化;三要显精气神。校园红歌活动中表现的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现象要杜绝,有效掌握学生内在精神需求及其内在张力的相互博弈,使校园红歌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思想情境成为支撑学生精神状态的外在根据,使社会风气与红色精神内化同向同行,促进红色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信仰。

2.校园红歌实践的锻造平台因素

学生精神内化过程中的文化认知是基础,包括对历史、社会、制度等文化方面的正确认识。校园红歌活动作为重要的精神实践平台,在文化认知方面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真实的精神情境。校园红歌实践初衷以传唱红色歌曲为目标,拓宽精神实践的渠道和路径,拓展精神内化的方式和内容,拓张精神锻造的平台和空间,以根植学生红色情感,厚植学生红色底蕴。因此,校园红歌实践目标要精心策划,避免活动走过场。比如,学校组织校园红歌比赛要把重心、重点放在育人上,不能只追求活动照片、活动视频以渲染自己的赤胆忠心。一方面,容易导致校园红歌实践的形式主义,只注重活动场面如何点缀,规模如何组织,而忽视了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情趣的内容选择。另一方面,只强调校园红歌实践活动合照和出镜视频的入圈效应,过分注重活动的表演性,其结果势必把校园红歌实践推向卡拉OK模式演进,使学生唱一首忘一首丢一首,因而使学生错过了促进红色文化认知的绝好机会。可见,校园红歌活动作为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的重要实践平台,不能受功利主义的价值追求而削弱红色精神锻造平台的有效性发挥,进而影响校园红歌实践对学生红色精神内化的效果。

3.校园红歌实践的站位意识因素

校园红歌实践要标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不能在思想意识、政治站位上出问题,更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导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重要遵循,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有针对性地推进校园红歌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才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校园红歌作为历史积淀和精神传承,是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喜闻乐见的,具有弥足珍贵的思想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并非抽象深奥的教条,不能把红色精神作为空有其名的口号,而要将校园红歌真正融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红色教育内容细化到校园红歌实践目标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崇高价值追求渗透到校园红歌实践全过程。校园红歌实践如果片面强调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益,没有创设有益于立德树人的红色教育情境,没有把红色文化教育背景与具有艺术性、灵活性和生动性的校园红歌实践形式紧密结合,必然导致校园红歌实践的思想支撑不强、教育价值不够、精神内化动力不足等现实情境。只有思想意识不退场,站位觉悟不掉线,才能增强红色精神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增强红色传统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增强红色教育的内化力和执行力。

五、校园红歌实践及其精神内化路径

1.发挥校园红歌文化优势,创设精神内化良好环境

红色印记需要在共同价值观、民族自豪感等相融合的环境中锻造,需要在全面立体、丰富多样的红色场域熏陶、实践,才能将红色文化营养内化为精神品质。学校要重视创设共享红色资源的实践平台、共建红色精神的锻造基地,努力为学生打开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通道,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奋斗热情和报国之志,使红色精神的种子真正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内化环境,使校园红歌实践环境与红色教育规范相协调,依托环境力量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更好实现学生红色精神内化。校园红歌实践作为引领学生朝着美好目标奋进的重要载体,要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成长创造可感知的现实机会,使红色精神在不断扩展的实践主体中得到锻造;要强调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选择,通过优秀作品传唱红色好故事,弘扬红色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校园红歌的文化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强精神内化环境的影响力。从文化氛围来看,要营造浓郁的线上线下气场,将校园红歌实践与榜样示范活动结合起来,使红色精神更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从中产生情感共鸣,受到榜样启迪,实现红色精神自我内化目标。从文化视角来看,要突出校园红歌的文化标识,使相互辉映的红色元素成为新时代学生奋斗、奔跑、奉献的文化符号,成为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精神符号,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孕育真挚的情感,以红色文化的真实情感润泽学生的精神世界。

2.开展校园红歌体验活动,把握精神内化发展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党全面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校园红歌实践活动是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以德为先”教育理念的鲜明体现。在学校德育体系中,红色教育作为一脉相承的德育主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必然要求校园红歌体验结合新时代特点,深化红色主题,让学生接受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信念在学生成长之路中牢牢扎根,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园红歌体验活动,不设活动门槛、不限活动对象,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一方面,网络和自媒体对新媒介技术具有天生感性偏爱的学生而言,早已成为其接收知识、传递讯息的基础性技术载体。因此,校园红歌体验作为一种有效的价值观引领方式,在自媒体快速发展时代,可以发展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完成对学生价值世界的引领。线上可以着力打造具有可视化、可对话等鲜明技术特点的区域性网络平台或区域性自媒体、融媒体平台,将校园红歌以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线下可以依托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利用线上平台资源的同时,结合线下课内外教学活动,将校园红歌的育人功能横向覆盖到边,纵向渗透到底。另一方面,学生在立体、具体、感性的校园红歌体验中,不仅要把伟大革命实践所蕴含的、重大历史事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知识传播下来,更要把先进革命人物所表现的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赤诚的爱国主义情怀、优秀的思想道德风范、顽强的艰苦奋斗作风等精神内核传扬起来,让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在旋律中发扬光大。

3.提高校园红歌实践品位,增强精神内化实际效能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历程的缩影,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唤起了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能够唤起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最深层次的因素[5]。校园红歌实践的意义就在于传播红色文化,在于复制和传承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在于挖掘校园红歌实践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并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到学校立德树人各个环节。校园红歌实践要提高品位,增强精神内化的实际效能,帮助学生实现红色精神的有效内化。

一要突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把学生的知识建构、品质培养、价值塑造目标融合到校园红歌实践之中,成为学生传播红色文化最鲜明的时代旋律。

二要强调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把无数共产党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担当精神融入到校园红歌实践之中,成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最鲜亮的时代底色。

三要体现忠诚为民的人民情怀,把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荣辱相生、命运与共的人民情怀融汇到校园红歌实践之中,成为学生传扬红色精神最鲜艳的时代印记。四要表现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把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和革命经历锻造的坚贞不屈、勇敢刚毅、舍身忘我的品质融通到校园红歌实践之中,成为学生传颂红色经典最鲜活的时代故事。面对新时代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校园红歌实践要利用有效的组织方法、活动内容、参与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精神内化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不断梳理出校园红歌实践中的精神内化元素与红色教育的共振点,为学生树立革命崇高理想提供根本遵循,为学生塑造革命价值观念提供政治营养,为学生开启革命斗争思维提供思想引领,为学生赓续革命精神血脉提供信念支撑。

六、结语

回望党的百年历程,让我们看到一代接着一代干那不惧风险、不畏艰难的精神历史,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精神,看到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最深层的内核。校园红歌实践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蕴含着这一精神的内化功能和价值,承担着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任务和使命。实现校园红歌实践的精神内化价值,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园红歌的文化优势,创设良好的精神内化环境,通过开展全员式的校园红歌实践来把握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的发展,通过提高校园红歌实践组织者的政治意识与引领能力增强精神内化的实效性。从学生精神内化形成过程的条件来看,校园红歌实践可通过激发学生精神内化需要、提升精神内化能力来为学生的精神内化提供主观条件,同时在客观方面也可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行为遵循,引导其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实践证明,校园红歌实践能够净化学生心灵,能够内化为迈进新征程的源动力,外化为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猜你喜欢
红歌内化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红色在哪里?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