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辽宁省高职教育人才供给问题研究

2021-01-16 07:41姜宇沈阳理工大学谢晓波辽宁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工程中心齐东丽沈阳理工大学
环球市场 2021年1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供给

姜宇 沈阳理工大学 谢晓波 辽宁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齐东丽 沈阳理工大学

一、辽宁省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需求分析

(一)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数量总量不足

辽宁省共有职业院校175所,共有在校学生数11.9万人,2018年共招学生数3.4万人,毕业学生数4.1万人。较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众多的高职院校给辽宁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改革的动力的和资源基础。尽管如此,从2010年到2018年,辽宁高职在校生数量呈下降趋势,高职人才供给数量逐年减少,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职业教育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低下,致使省内职业院校缺乏吸引力;二是受限于目前我省招生录取制度,现行录取模式主要是中职和高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这种高职招生录取模式使得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被阻拦在高职院校门外;三是受限于辽宁省人才外流的影响。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的突显,经济活力不足,竞争力下降,企业发展低迷让人才流出率异常升高,大量高职毕业生“孔雀东南飞”,这种人才外流直接导致省内高职技能型人才供给的总量不足。

(二)结构性浪费和结构缺失并存

辽宁是教育发达城市,为了适应老工业基地发展需要,辽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辽宁职业教育结构性矛盾突显出来。首先是结构性浪费,一部分院校热衷于扩大专业规模,为追求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地位趋同,往往青睐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塑造,人才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浪费”。其次是结构性缺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不能及时适应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辽宁传统优势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供给量高于产业人才需求量,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人才供给量远低于产业人才需求量,人才的培育与供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市场反应敏感性差,造成有效教育资源不足,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

(三)人才供给方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都把职业院校定位为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的单一主体,而把企业定位为职业教育需求侧的主体,企业定位不准造成校企合作不畅。企业人才培养主体意识不强,配合学校程度不够,认为培养学生是浪费资源,不愿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即使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也往往存留于形式,仅仅停留在签订合作合同上,校企协同育人缺乏有效制度保障。

二、辽宁省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对策建议

(一)稳步扩大高职教育人才有效供给

202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给高职教育扩展了宏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辽宁已出台了很多激励职业教育人才的制度和政策,但是要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还有很大阻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学历认证、待遇保障、社会地位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舆论的供给力度。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宣传动员,主动挖掘生源,向考生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在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的基础上试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评价入学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招生录取方式,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提供更加宽松的入学政策,从而扩大有效学位供给。优化辽宁技术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长期工作的优惠政策,减少人才外流的规模。

(二)精准定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

辽宁省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适应市场需求,适应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根据辽宁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供给链条与产业链条的无缝衔接。根据辽宁省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建设服务于机械加工、石油化工、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同时,建议高等院校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依据,根据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情况,预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及方向。学校除了学科建设之外,也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建设,在人才流动越来越快的情形下,应加强培养一专多能,专业技能适应多岗位需求的人才,让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

(三)大力激发高职人才培养的主体活力

职业教育应从单一培养主体发展到多元培养主体,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校内外协同育人,激发各个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活力,形成高职教育市场的良好生态。学校是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主体,高职教育体现的职业性与教育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建议提升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充分发挥教研融合的作用。明确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企业既是需求侧,更是供给侧,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尽量给企业创造条件,将被动合作转为主动合作。建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条件的企业变为学校股份成员,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使企业真正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主体。辽宁省各级政府也是我省高职教育的重大资源提供方,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增强高职教育制度性、政策性有效供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和改革动力。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供给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