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效率综述研究

2021-01-16 02:46蔡家晟钱徐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效率影响因素

蔡家晟 钱徐恺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增长,粮食流通效率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呈现出来。文章从粮食流通的定义、流通效率指标测度的方法、流通效率实证分析、流通效率政策提升四个方面对粮食流通效率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目前对于粮食流通效率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对该方面的研究总体偏少,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对粮食流通效率的研究还需要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继续拓展。

关键词:粮食流通;效率;影响因素;评价体系;政策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306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数农产品比如粮食已经从过去的数量严重不足到现在富足,消费者开始提出对粮食高质量和粮食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所以粮食流通环节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农民增收以及确保城乡市场供应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农产品流通问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等问题上,对粮食流通效率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关于实证方面的分析更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农产品流通效率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对我国粮食流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 粮食流通的概念

中国的粮食储备最早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常平仓制度,但是一直到近几年才有真正意义的粮食流通的概念。王遐见[1]提出粮食物流可以定义为,按照不同的需求,选取最适合的运输路线以及运输工具来进行粮食实体的运输,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中国在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基础上,控制一些重要的物流节点,建立全国粮食应急调控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方面开始科学化、现代化的运作。陈来柏等[2]提出粮食流通是指包括生产、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粮食商品的实体运动以及粮食商品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涉及的环节包括:粮食的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以及信息应用。李凤廷等[3]认为,粮食流通指的是为原粮、成品粮和其对应的信息流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它和粮食储运的概念有明显的区别,因为,现代的粮食流通更注重使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以及技术对粮食储备、运输等一系列传统的功能进行整合,目的是达到粮食流通的安全、高效率以及低成本。

2 流通效率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粮食流通效率的概念主要有两种界定,第一种观点是Shepherd[4]提出的流通效率=流通产品的总价值/流通总成本×100%,其值越大,表示流通效率越高。但该测量方法有比较明显的缺陷,缺乏一种客觀的比较标准。同时通过上式可以得到流通成本的增加或者流通产品价值的降低都会使得流通效率降低,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两种情况的改变都不会使流通效率发生变化。比如说,厂商为了竞争,降低零售价格促销,这虽然使得产品总价值降低了,但是没有降低流通效率。

第二种观点是Anrooy[5]提出的流通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最大的消费满意度”。具体来说就是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在消耗较小资源的情况下,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效用。

国内学者也对流通效率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定义。徐文富[6]提出将流通效率归纳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指的是通过改进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从而产生的效率,技术效率则包括包装、加工、储运这一系列物流过程的实际操作效率。徐从才[7]指出流通效率是在流通过程中体现的价值补偿和利益的和谐程度,具体来说就是流通效率=商品从生产到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总价值-商品流通消耗和占用的资源。

3 粮食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

3.1 制度性因素对粮食流通效率的影响

在讨论粮食流通制度性因素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粮食流通成本以及人工费用过高,该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解决。

辛贤等[8]提出主要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导致我国粮食流通成本高居不下。王遐见[9]指出影响粮食流通效率的因素:第一,政府对粮食企业限制太严,导致粮食流通链萎缩,功能单调;第二,政府部门对粮食市场的投入少,导致粮食流通不畅,效率低下;第三,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国有粮食企业粗放管理,力量分散,设备利用率较低;第四,国有粮食企业设备普遍陈旧,经营观念落后。胡非凡等[10]提出对制度性因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点是粮食企业的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要素,是降低粮食流通成本进而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

3.2 粮食流通方式对粮食流通效率的影响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主要方式包括:包粮运输、散粮运输、集装箱运输。

徐丽等[11]通过对运输成本的研究提出,发展包粮流通、散粮流通与集装箱运输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浦历生等[12]比较了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后,得出散粮无缝化运输成本最低,散粮集装箱运输成本最高。

3.3 突发公共事件下粮食流通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那些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会影响社会公众健康,并且会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国内外学者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对粮食流通的影响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国际上才开始关注粮食流通应急体系的建设问题。

李凤廷等[3]提出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我国长期盛行的“重储备、轻物流”观念导致的粮食流通“短腿”现象变得格外突出。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粮食的储存而轻视粮食的流通,这样会导致发生突发事件不能瞬间激发储备粮的物流活性。

钱煜昊等[13]提出现有的研究未能从粮食流通应急体系本身去评价我国的粮食储备在应急时的能力。粮食流通应急体系和粮食流通体系的关系是:粮食流通应急体系并不能独立于粮食流通体系而存在,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后者是依托前者发展起来的。通过研究发现,首先政府的政策在粮食储备和加工转化能力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其次,我国社会粮食储备体系总体上走下坡路;第三,我国存在粮食物流设施跨地区衔接程度低和物流管理制度缺乏顶层设计两大问题。

3.4 粮食流通效率的评价体系

在对粮食流通效率的测度上,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随机前沿生产(SFA法)、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优点:首先SFA法具有统计特性,可以对模型参数以及模型本身进行检验;其次,该方法可以建立随机前沿模型,这对于跨时期的面板数据研究而言,其结论更加贴近于现实。但是生产函数形式的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流通效率的测算精度。因子分析法的优点是采用了降维的思想,能保证变量之间的可类比性。但缺点是:首先,容易遗漏重要因子而且对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其次,本身的工作量比较大,使用该方法时需要频繁地进行推理复核。

由于SFA法和因子分析法在处理粮食流通效率时都面临着较难解决的问题,所以近年来DEA法被广泛地用于测度流通效率,该方法有比较强的客观性,而且符合一定的经济逻辑。由于该被解释变量是效率,所以其值介于0与1之间,而且其有效决策单元被严格限制为小于或等于1。Anderson等[14]提出了DEA法的改进版,即超效率DEA法,该方法突破了有效决策单元最大值被限定为1的条件。Gong等[15]使用两阶段的数据包络分析测度了国内外35个网络零售企业的效率,提出了调整经营规模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法能够提高效率。李晓慧[16]利用Malmquist计算我国1993—2008年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尹敬东等[17]对粮食流通效率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使用了DEA法对省级粮食流通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国内的粮食流通效率比国外的低。该论文采用的劳动力投入指标是仓储企业总的数量,资本投入指标选取的是国内的总的基本建设投资。宋亮等[18]认为文献[17]这两个指标的选取欠合理。于是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粮食主产区粮食流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流通量作为产出指标,其中粮食流通量=粮食收购量+销售量;并选择国有粮食企业的职工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由于粮食行业的数据一般难以获得,所以用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仓储能力作为代理变量。他们提出技术进步推动了粮食流通效率显著提高,并且省域流通效率差异逐步扩大。

4 结 论

本文介绍了粮食流通以及粮食流通效率的定义,认为粮食流通效率就是粮食在流通业中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利用程度。资源优化配置体现在微观层面,由企业和市场来表现;资源利用体现在宏观层面,通过流通产业来表现。

粮食流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制度性因素、流通方式以及突发的公共事件。首先,政府政策对粮食流通效率起了抑制作用;其次,三种粮食物流方式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粮食流通效率;最后,由于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粮食流通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粮食流通效率会受到较大影响。

在粮食流通效率主要的三种测算方法中,数据包括分析法相比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因子分析法被更多学者采用,该方法不仅客观性强,而且可操作性高。笔者认为使用数据包括分析法测算粮食流通效率关键在于产出指标以及投入指标的定义和数据的搜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产出指标与投入指标进一步的细分可能是使得结果更为精确的方法。

综合国内外粮食流通效率方面的研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高效的粮食流通对个人、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想研究粮食流通效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发现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实证计量方法来阐述问题的论文少之又少。数据的难获得给研究粮食流通带来了困難,所以未来对粮食流通效率方面的研究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是互联网与粮食流通的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其具有多元化、高效率以及国际化的特点。这使得其超越了传统流通方式的内在价值,影响了流通领域。利用互联网销售的手段,能够促使消费者与粮食进行直接的对接,从而有效地缩短粮食流通的周期。

5 政策启示

一般来说,现代经济学的目的是稀缺资源怎样达到最有效配置,一种是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成本最小或者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但是流通效率的高低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如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商品流通如果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或者利润最大化就可以说是流通效率高,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如果买到的商品质量高、价格低、品种多样就说明该商品的流通效率高。

关于怎么提升流通效率,一方面可以从流通的渠道方面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首先,可以通过渠道中的生产者和零售者的合作实现流通效率的提高,合作可以降低流通的成本;其次,降低零售企业固定成本并扩大其规模可以有效地提高流通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层面政策的优化来实现流通效率的提高。首先,可以壮大流通主体,加强主体间的合作来实现流通效率的提高;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培育大型的粮食物流企业,鼓励种粮企业规模化发展,降低粮食流通的成本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最后,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多种所有制的粮食市场主体使得国有企业掌握粮源,进而提升规模效率。

从面对突发事件角度如何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优化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储备的结构;其次通过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来促进粮食储备主体进行多样化发展;第三,城镇和乡村的储粮体系需要完善。

纵观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流通效率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测算的研究最为丰富。对粮食流通效率的研究比较少,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对如何提升粮食流通效率进行研究,但是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粮食流通效率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有关粮食流通方面的调研数据一般来说都是由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外界想获得比较精确的粮食流通方面的数据是比较困难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遐见.粮食流通业的现代化路径选择:江苏粮食物流现代化能力建设研探[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1):90-94.

[2] 陳来柏,曹宝明,高兰.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41(2):11-14.

[3] 李凤廷,侯云先,邵开丽,等.突发事件下的粮食物流:基于情景应对的储备粮紧急调运决策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60-75.

[4] SHEPHERD G S. Agricultural price analysis[M]. Ames: Lowa Stats University Press, 1963: 45-45.

[5] ANROOY R V. Vertical cooperation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in the aquaculture products marketing chain: a national perspective from Vietnam[R].[S.l.]:FAO,2003:26-27.

[6] 徐文富.农产品运销学[M].台北:中正书局,1997:9.

[7] 徐从才.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6.

[8] 辛贤,万广华,刘晓昀.中国饲料粮区域间流通及对价格的反应[J].中国农村观察,2002(1):22-29+80.

[9] 王遐见.粮食流通与现代化物流[J].农业经济问题,2004(5):21-24.

[10] 胡非凡,吴松娟.国内粮食物流研究综述[J].粮食流通技术,2007(4):1-5.

[11] 徐丽,赵启兰.集装箱运输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2):11-13.

[12] 浦历生,彭程.北粮南运水路通道的无缝化连接[C]//东北地区粮食外运:现代物流方式的优化选择研讨会论文集.2004:29-36.

[13] 钱煜昊,罗乐添,王金秋.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粮食流通体系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9):70-79.

[14] ANDERSEN P, PETERSEN N C.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3, 39(10): 1261-1264.

[15] GONG Y M, LIU J W, ZHU O E. When to increase firm’ sustainable operations for efficiency?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the retailing industry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9, 277(3): 1010-1026.

[16] 李晓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效率增长[J].商业经济管理,2011(6):18-25.

[17] 尹敬东,王菲.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粮食流通行业技术进步的评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4):26-31.

[18] 宋亮,朱强,林思源.粮食主产区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粮食经济研究,2019,5(1):21-34.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Grain Circulation

Cai Jiasheng, Qian Xukai

( Institute of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grain circulation efficienc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arantee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increase consumer welfare. The demand of consumer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grain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demand to meet the quantity demand, the dem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demand to diversify the variety of grain at present. Circulation efficiency measures the rapid, efficient and low-cost index of food and other products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grain circulation efficiency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finition of circulation,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circulation efficiency index,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tion efficiency policy. The study found that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efficiency of grain circulation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aspects of overall is less, also exists some shor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e efficiency of grain circulation is also need in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content continues to expand, never build a complete system of efficiency of grain circul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grain circulation, efficiency, influencing factors, evaluation system, policy implications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效率影响因素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