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电商平台信息共享的平台渠道引入策略

2021-01-16 02:56段玉兰王勇石国强
预测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商平台信息共享

段玉兰 王勇 石国强

摘 要:本文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拥有私有市场需求信息的电商平台组成的在线销售系统,制造商批发商品给电商平台,同时也可引入平台渠道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考虑渠道间的替代率、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和销售成本对电商平台信息共享決策和制造商平台渠道引入决策交互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处于中等范围、佣金费率较高且渠道间的替代率较小,或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处于中等范围、佣金费率和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小,电商平台自愿信息共享以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其余条件下,电商平台信息共享的决策不影响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其中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很小且佣金费率处于中等范围,制造商能引入平台渠道,否则,不能引入。

关键词:平台渠道引入;信息共享;电商平台;渠道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21)01-0075-09doi:10.11847/fj.40.1.75

Abstract:This research establishes an online sales system composed of a manufacturer and an e-commerce platform with private demand information, the manufacturer wholesales products to the e-commerce platform, and can also introduce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to sell directly to consumers.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the commission rate, the channel substitution rate and the sales cost of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e-commerce platfor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the sales cost of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is in the middle range, the commission rate is high and the channel substitution rate is small, or the sales cost of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is in the middle range, the commission rate is low and the information value owned by the platform is small, the platform voluntarily shares information to induce the manufacturer to introduce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when there are deviations from these conditions, the decision to share information on the e-commerce platform does not affect the introduction decision of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in particular, if the sales cost of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is small and the commission rate is in the middle range,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will be introduced, otherwise,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will not be introduced.

Key words:marketplace channel introduc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e-commerce platform; channel competition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4.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电商平台主要存在两种销售渠道:(1)分销渠道,类似于传统的批发零售,电商平台向制造商批发商品并自行定价销售。(2)平台渠道,电商平台允许制造商在平台上开设旗舰店或者专卖店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同时对制造商按照商品类别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费[1,2]。引入平台渠道后,制造商拥有商品的直接定价权,更容易调整商品的供需关系[3],同时也增加了一个收益来源,因此一些最初仅有分销渠道的制造商纷纷引入平台渠道,如VIVO、三只松鼠等除了将商品批发给京东外,还在京东平台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但制造商通过平台渠道销售商品时也需付出较高的销售成本(包括网站建设、员工培训、物流配送等),远离消费者的制造商缺乏市场需求信息无法衡量引入平台渠道带来的潜在收益是否能够弥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而随着电商平台销售网络的强大以及大数据分析与智能云平台等的应用[4],电商平台能够较准确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如果电商平台与制造商共享市场需求信息,则制造商可以更精确地衡量潜在收益与销售成本的关系,以更好地做出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进而影响电商平台的收益。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拥有私有市场需求信息的电商平台组成的在线销售系统,拟探讨以下问题:(1)单一分销渠道下,电商平台共享信息会加剧双重边际效应,减小电商平台的收益[5],因此电商平台不信息共享,但当面临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时,电商平台是否仍然不愿意信息共享?(2)电商平台信息共享的决策对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决策有何影响?(3)什么条件下制造商才能成功引入平台渠道?

2 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包括三方面,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电商平台经营模式选择的研究和信息共享的研究。关于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Takahashi等[6]针对具有生产和配送的两级双渠道供应链,提出了一种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Xu等[7]分别考虑在集中和分散决策下风险规避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Zhou等[8]在免费搭便车和服务成本共享下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和服务决策。Chiang等[9]研究了消费者对直销渠道的接受度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发现当消费者对直销渠道的接受度高于一定的阈值时,零售商在双渠道模式下收益较高。Arya等[10]发现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可以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且当零售商的销售渠道成本优势足够大时,双渠道模式对零售商有利。Chen等[11]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价格和质量决策。Li等[12]在不对称信息下研究了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对供应链成员的影响。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双渠道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其中文献[9~12]与本文的研究主题最为相关,均研究了制造商增加一个渠道对供应链成员的影响,但与文献[9~12]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区别于开通直销渠道,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时,零售商的收益渠道只有分销渠道,而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时,电商平台的收益渠道为分销渠道和平台渠道。其次,上述文献中,是否引入直销渠道是制造商的个人决策,而本文中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需要经过电商平台的同意,需由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共同决策,且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影响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决策。

第二方面是关于电商平台经营模式选择的研究,当电商平台采用分销渠道销售产品时为分销模式、采用平台渠道销售产品时为平台模式、同时采用分销渠道和平台渠道时为混合模式。Jiang等[13]按照产品的销售情况,将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分为“长尾产品”和“短尾产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电商平台在面对不同种类产品时经营模式的选择。Hagiu和Wright[14]假设促销对需求的影响是制造商的私有信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了信息和网络效应对电商平台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Abhishek等[1]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电商平台构成的销售系统,研究了线上溢出效应与线上渠道的替代性对电商平台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上述文献中的电商平台只能采用单一的平台模式或分销模式,但现实中存在很多电商平台采用混合模式,Tian等[2]构建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电商平台组成的在线销售系统,研究制造商的竞争程度和订单的完成成本对电商平台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李佩和魏航[15]构建了由两个存在竞争或互补关系的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研究零售商选择分销模式、平台模式或混合模式的条件及当市场环境变化时三种经营模式的转变机制。Ryan等[16]研究了电商平台从分销模式转化为混合模式的条件,以及混合模式下电商平台和制造商的定价问题。Yan等[3]考虑存在线上溢出效应的情况下,电商平台从分销模式转变为混合模式对制造商和电商平台的影响。上述文献中,文献[3]和文献[16]与本文的研究内容最相关,均是研究在线销售系统引入平台渠道的问题,但文献[3]和文献[16]均是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研究,而随着电商平台大数据的累计,电商平台和制造商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凸显,基于此现实背景,本文考虑了电商平台的信息共享对平台渠道引入的影响。

第三方面是关于信息共享的研究,Cachon和Lariviere[17]研究了制造商在不能核实信息的情形下如何设计合同与供应商共享信息。Li[18]研究了多个零售商之间存在水平竞争时与单一制造商信息共享的决策。Shang等[19]研究了一个零售商从两个制造商处批发产品并销售时的信息共享策略。Yue和Liu[20]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决策。Ha等[21,22]在线性和非线性的成本结构下研究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存在竞争时,零售商的信息共享决策。罗春林等[23]研究了网络平台销售模式中需求信息共享的决策。Jiang等[24],Guo和Iyer[25]研究了制造商的信息共享策略。上述文献均是在既定的销售渠道下,研究是否信息共享,而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电商平台如何通過信息共享影响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

综合可见,针对包含制造商和电商平台的在线销售系统,研究该系统销售模式的文献较多,但鲜有文献考虑电商平台信息共享与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关系。事实上,由于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销售信息、客户信息等数据,且一般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较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而市场需求信息对制造商销售渠道的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拥有私有市场需求信息的电商平台组成的在线销售系统,考虑渠道间的替代率、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和销售成本对电商平台信息共享决策和制造商平台渠道引入决策交互关系,发现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

3 模型说明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拥有私有市场需求信息的电商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构成的在线销售系统,制造商将产品批发给平台,平台以一定的零售价格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除此之外,制造商还可以同时引入平台渠道销售商品,并支付给平台一定销售收入比例的佣金费,如京东《2019年开放平台各类目资费一览表》中公示,手机存储卡为4%,国表为8%,军刀军具为10%等,引入平台渠道前后在线销售系统的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引入平台渠道销售产品时,除佣金费外,制造商还需付出一定的销售成本(包括网站建设、员工培训、物流配送等),销售成本通常被认为是在线销售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费用[26],最高可达销售额的25%[27],且可看作是一项固定成本[2,15],因此本文假设平台渠道的固定销售成本为Υ。由于现实中电商平台相对于制造商更有销售优势,如电商平台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更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一些电商平台(京东、苏宁等)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在订单配送时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3],简便起见假设分销渠道的销售成本为0,因此,Υ也可以看作是平台渠道相当于分销渠道的销售劣势。

假设市场需求为a+θ,a为确定性的基础需求,随机变量θ反应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其均值为0,方差为σ2[19],随着销售季节的接近和平台数据分析功能的完善,平台对产品的需求信息有着比制造商更精准的认识,如2017 年的“11·11” 活动, 京东利用大数据优势智慧决策,对销售情况、订单量等精准预测,实现了最快一单从下单到收货仅7 分钟。设平台拥有的关于随机变量θ的信号信息为Y,不失一般性,假设E[Y|θ]=θ,即Y为θ的无偏估计量,进一步假设θ关于Y的条件期望是信号Y的线性函数[5],

4 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

本文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首先分析给定平台信息共享策略下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随后分析平台的最优信息共享策略,简便起见,本文假设制造商生产商品的成本为0。

4.1 无信息共享

若平台不信息共享,则制造商将基于期望收益最大化进行决策。下面将分别考虑不引入平台渠道和引入平台渠道两种情形。

4.1.1 不引入平台渠道

给定平台的信息共享策略为无信息共享,若不引入平台渠道,平台和制造商的博弈顺序为:制造商基于期望收益最大化决策产品的批发价格w,随后平台根据w决策分销渠道的销量qP,制造商和平台的决策模型分别为

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均衡解如定理1所示, 此处“NN”表示平台不信息共享且无平台渠道引入。

定理1 无信息共享下,若制造商不引入平台渠道,均衡批发价格和均衡销量分别为

制造商和平台的期望收益为

4.1.2 引入平台渠道

给定平台的信息共享策略为无信息共享,若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则平台渠道和分销渠道将展开竞争。该情形下的博弈顺序为:制造商基于最大化期望收益决策商品的批发价格w,随后平台和制造商同时分别决策分销渠道的销量qP和平台渠道的销量qM。制造商和平台的决策模型分别为

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可得无信息共享下具有理性预期(RE)的纳什均衡(SPNE),均衡解如定理2所示。理性预期假设下,所有参与者根据他们的信念(belief)做出最优决策,且信念与实际的均衡结果一致[30],此处“NI”表示平台无信息共享且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

(3)综合结论1(1)和结论1(2)的结论可得结论1(3)。

结论1(1)表明,只有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和销售成本Υ均不高时,制造商才会引入平台渠道。结论1(1)较为直观,较低的佣金费率意味着制造商可以从平台渠道中分得较高比例的收益,这为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提供了动机,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不高,则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的收益增加。结论1(2)表明,只有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较高时,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平台的收益才会增加。这是因为,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平台渠道和分销渠道将展开直接竞争,竞争效应下平台分销渠道的收益减小,只有当从平台渠道收取的佣金费足以弥补分销渠道中收益的减小时,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平台的收益才会增加,否则,平台的收益减小。

综合结论1(1)和结论1(2)的内容,可得结论1(3),即只有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处于一定范围且销售成本Υ不高时,制造商才能成功引入平台渠道,因为只有当制造商愿意引入平台渠道,且引入平台渠道后平台的收益不至于减小时,引入平台渠道的决策才能被执行。

4.2 信息共享

若平台与制造商共享市场需求信息,则制造商和平台均将基于最大化收益进行决策。

4.2.1 不引入平台渠道

给定平台的信息共享策略为信息共享,若制造商不引入平台渠道,该情形下的博弈顺序为:由于平台信息共享,因此制造商基于最大化收益决策商品的批发价格w,平台依据制造商的批发价格w决策其分销渠道的销量qP,制造商和平台的决策模型分别为

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可得均衡解如定理3所示, 此处“SN”表示平台信息共享且制造商不引入平台渠道。

定理3 信息共享下,若制造商不引入平台渠道,均衡批发价格和均衡销量分别为

4.2.2 引入平台渠道

给定平台的信息共享策略为信息共享,若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两者博弈顺序为:制造商基于最大化收益决策商品的批发价格w;平台决策分销渠道的销量qP,同时制造商决策平台渠道的销量qM。制造商和平台的决策模型分别为

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可得均衡解如定理4所示,此处“SI”表示平台信息共享且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

定理4 信息共享下, 若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均衡批发价格和均衡销量分别为

对比定理3和定理4可得,给定平台共享市场需求信息时,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结果如结论2所示。

平台共享市场需求时,类似于结论1,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较高或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较高时,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支出的费用,此时制造商不引入平台渠道。而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较低时,引入平台渠道后平台收取的佣金费也不足以弥补由于直接竞争導致的收益的减小。因此只有当平台的佣金费率λ处于一定范围内且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不高时,在线销售系统才会引入平台渠道。

相对于信息不共享的情形,平台信息共享后,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可能性增加(Υ2>Υ1),这是因为平台信息共享加剧了双重边际效应,双重边际效应下,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的收益增长更为显著,因此更容易引入平台渠道。平台引入平台渠道的条件不变,因为只要从平台渠道收取的佣金费大于分销渠道收益的减小,平台就有动机引入平台渠道,而信息共享前后,对佣金费率λ的要求不变。

由上述分析可知,只要佣金费率λ大于某一特定的阈值λ2,平台总会引入平台渠道。但信息共享的决策会影响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决策,进而影响平台的收益,因此平台为了最大化收益会根据制造商的引入策略决定信息共享与否进而使制造商做出有益于其的决策,接下来将分析平台的最优信息共享策略。

5 平台的信息共享策略

比较信息共享策略和平台渠道引入策略交互作用下平台和制造商的收益,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3表明,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很低或很高时,平台总不信息共享,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处于中等范围但销售成本Υ较高时,平台也不信息共享。这是因为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很高,或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处于中等范围但销售成本Υ较高时,平台信息共享前后制造商均不引入平台渠道,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很低时,平台不允许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因此上述情况下,信息共享前后,制造商均不能引入平台渠道。单一分销渠道下,平台共享信息会加剧双重边际效应,使制造商的收益增加,自身的收益减小,因此平台总不信息共享。

結论4表明,当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较小时,若佣金费率λ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b较小,平台与制造商共享市场需求信息,若佣金费率λ较低,平台不与制造商共享市场需求信息。解释如下:当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较小时,若佣金费率λ处于一定范围(λ2<λ<λ1)内,平台信息共享前后,制造商均能引入平台渠道。此时平台有两个获取收益的渠道,在分销渠道内,平台共享信息会加剧双重边际效应,制造商的收益增加而自身收益减小,在平台渠道内,平台共享信息使制造商的收益增加,从而自身获得的佣金费增加,因此平台信息共享会对两个渠道的收益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最终的结果如结论4所示。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b较小时,平台共享信息后平台渠道中增加的佣金费足以弥补分销渠道中由于双重边际效应导致的收益的减小,此时平台共享信息,而当佣金费率λ较低时,平台信息共享后,分销渠道中双重边际效应导致的收益减小值大于平台渠道中增加的佣金费,因此平台不信息共享。

结论5表明,当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处于中等范围时,若佣金费率λ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b较小,或佣金费率λ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小,平台自愿共享信息,且表现为诱导效应,若佣金费率λ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大,平台不共享信息。解释如下: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和佣金费率λ均处于中等范围,平台信息共享前制造商不引入平台渠道,但平台信息共享后,制造商利用信息优势可以通过平台渠道获得更多的收益,制造商可能引入平台渠道。此时的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与否影响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特别的,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b较小,或佣金费率λ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小时,平台信息共享后虽然失去了信息优势,但可以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平台新增的佣金费足以弥补失去信息优势导致的收益减小,因此平台信息共享。当佣金费率λ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大时,平台共享信息后新增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失去信息优势导致的收益减小,因此平台保留信息,从而在单一的分销渠道中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较高收益。由此带来的管理意义为:平台在增加佣金费率时,可以与制造商信息共享以防制造商退出平台,如淘宝2011年“10·11” 事件,很多商家由于费用增加而选择退出平台,因此,为了减少收益的损失,平台在增加佣金费时,可有针对地对部分制造商实施信息共享策略,以减少制造商退出平台渠道的可能性,甚至达到通过信息共享策略同时提高自身和制造商收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平台的信息共享策略与制造商的渠道引入策略交互作用,对在线销售系统的影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当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处于中等范围(Υ1<Υ<Υ2)时,平台的信息共享决策对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的决策影响显著,且当佣金费率λ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b较小,或佣金费率λ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小时,平台自愿信息共享以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这与现实情况相吻合,京东、亚马逊、苏宁、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开通平台渠道,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且与一些商家制定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京东和黑莓、夏普、VAIO等制造商均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扩大平台的市场覆盖率,还可提高在线销售系统的运作效率。

结论6 δ1随着b的增加而减小,随着λ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6表明,当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较低且销售成本Υ处于中等范围时,伴随着两渠道替代率b的增加,平台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减小,这是因为两渠道替代率b增加意味着两渠道的竞争程度增加,而两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不利于平台渠道的销售,平台信息共享后从平台渠道增加的佣金不足以弥补分销渠道中由于双重边际效应导致收益的减小,因此平台信息共享的意愿降低。相反的,伴随着佣金费率λ的增加,平台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增加,佣金费率λ增加意味着平台可以从平台渠道中分得较高比例的收益,而信息共享可以使平台渠道的收益增加,因此随着佣金费率λ的增加,平台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增加。

上述结论表明,平台信息共享的决策与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λ和销售成本Υ有关,且当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Υ处于中等范围时,若佣金费率λ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b较小,或佣金费率λ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小,平台自愿共享信息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且该诱导效应随着两渠道竞争程度b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台渠道佣金费率λ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条件下,平台信息共享的决策不影响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决策。

6 结论与管理启示

为了丰富产品种类,增加客户流量,一些最初仅有分销渠道的大型电商平台近几年纷纷新增平台渠道,允许制造商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后拥有产品的直接定价权,更容易调整商品的供需关系,但需花费固定的销售成本和支付给电商平台一定比例的佣金,远离消费者的制造商由于缺乏市场需求信息,不确定引入平台渠道后的收益能否弥补花费的成本,而随着电商平台销售网络的强大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电商平台能够较准确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假设电商平台事前确定信息共享策略,本文研究了渠道间的替代率、平台渠道的佣金费率和销售成本对电商平台信息共享决策和制造商平台渠道引入决策交互关系的影响。

信息共享對电商平台收益的影响有不同方向的效应:分销渠道内,电商平台共享信息会加剧双重边际效应,使自身收益减小,但电商平台信息共享会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从而使自身获得的佣金费增加,两个相反的效应同时作用,最终得到了电商平台的最优信息共享策略,以及电商平台信息共享决策与制造商平台渠道引入决策的交互关系。发现,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属于中等范围、佣金费率较高且两渠道的替代率较小,或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属于中等范围、佣金费率较低且平台拥有的信息价值较小,平台自愿共享信息,以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此时电商平台信息共享会使电商平台和制造商的收益均增加,出现“双赢”的局面,其余条件下,电商平台信息共享的决策均不影响制造商平台渠道的引入策略,其中若佣金费率较高且渠道间的替代率较小,电商平台信息共享,否则,电商平台不信息共享;若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很小且佣金费率处于中等范围,制造商能引入平台渠道,否则,不能引入。

由此带来的管理启示为:(1)对电商平台而言,电商平台应积极鼓励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扩大市场覆盖率,如京东、卓越亚马逊、当当和苏宁易购等均开放了第三方卖家平台;当渠道间的竞争程度较低时,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与制造商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如京东与WorldKitchen、PMI、美亚以及夏普等多个知名制造商签署了深度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将充分利用其大数据分析、智能云平台等技术为其提供运营支持。(2)对制造商而言,应综合考虑平台渠道的销售成本、佣金费率和两渠道的替代率,以合理做出引入平台渠道的决策;制造商在建立平台渠道时应和平台的分销渠道有所区别以引导电商平台自愿与其信息共享,如联想、惠普等大型制造商在京东旗舰店中销售的产品与京东自营的产品均有所区别。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电商平台可能会自愿共享市场需求信息以诱导制造商引入平台渠道,未来还可以研究其他影响制造商平台渠道引入的因素,包括制造商的资金约束、库存约束等,除此之外本文假设电商平台事前拥有完全信息,有些研究中指出电商平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未来也可以研究电商平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的策略对制造商平台渠道引入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Abhishek V, Jerath K, Zhang Z J. Agency selling or reselling? Channel structures in electronic retail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8): 2149-2455.

[2]Tian L,Vakharia A J, Tan Y, et al.. Marketplace, reseller, or hybrid: strategic analysis of an emerging e-commerce model[J].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8, 27(8): 1595-1610.

[3]Yan Y, Zhao R, Liu Z. Strategic introduction of the marketplace channel under spillovers from online to offline sale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8, 267(1): 65-77.

[4]Han S, Fu Y, Cao B, et al.. Pricing and bargaining strategy of e-retail under hybrid operational patterns[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8, 270(1-2): 179-200.

[5]Li L, Zhang H.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M].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Springer US, 2002.

[6]Takahashi K, Aoi T, Hirotani D, et al.. Inventory control in a two-echelon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setup of production and delive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1, 133(1): 403-415.

[7]Xu G, Dan B, Zhang X, et al.. Coordinating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risk-averse under a two-wa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47: 171-179.

[8]Zhou Y, Guo J, Zhou W. Pricing/service strategies for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free riding and service-cost sha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8, 196: 198-210.

[9]Chiang W Y K, Chhajed D, Hess J D. Direct marketing, indirect profits: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dual-channel supply-chain desig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1): 1-20.

[10]Arya A, Mittendorf B, Sappington D E M. The bright side of supplier encroachment[J]. Marketing Science,2007, 26(5): 651-659.

[11]Chen J, Liang L, Yao D Q, et al.. Price and quality decisions in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6, 259(3): 935-948.

[12]Li Z, Gilbert S M, Lai G. Supplier encroach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14, 60(2): 449-462.

[13]Jiang B, Jerath K, Srinivasan K. Firm strategies in the ‘mid tail’ of platform-based retailing[J]. Marketing Science, 2011, 30(5): 757-775.

[14]Hagiu A, Wright J. Marketplace or reseller[J].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61(1): 184-203.

[15]李佩,魏航.分销,平台还是混合?——零售商经营模式选择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8,21(9):55-80.

[16]Ryan J K, Sun D, Zhao X.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online marketplaces[J].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 21(6): 997-1014.

[17]Cachon G P, Lariviere M A. Contracting to assure supply: how to share demand forecasts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7(5): 629-646.

[18]Li L.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with horizontal competi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2, 48(9): 1196-1212.

[19]Shang W A, Ha Y, Tang S.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with a common retailer[J]. Management Science, 2016, 62(1): 245-263.

[20]Yue X, Liu J. Demand forecast sharing in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 174(1): 646-667.

[21]Ha A, Tong S. Contracting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under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8, 54(4): 701-715.

[22]Ha A, Tong S, Zhang H.Sharing demand information in competing supply chains with production diseconomi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57(3): 566-581.

[23]罗春林,毛小兵,田歆.电商平台销售模式中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25(8):149-157.

[24]Jiang B, TianL, Xu Y, et al.. To share or not to share: demand forecast sharing in a distribution channel[J]. Marketing Science, 2016, 35(5): 800-809.

[25]Guo L, Iyer 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sharing in a vertical relationship[J]. Marketing Science, 2010, 29(29): 483-506.

[26]Zhao J, Zhu K. Channel competition and pricing decision with online channels opened by both a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2018, 33(6): 834-844.

[27]Agatz N A H, Fleischmann M, van Nunen J. E-fulfillment and multi-channel distribution: a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 187(2): 339-356.

[28]李曉静,艾兴政,唐小我.电子商务环境下交叉竞争供应链的渠道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3):459-465.

[29]Huang S, Guan X, Chen Y J. Retailer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supplier encroachment[J].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8, 27(6): 1133-1147.

[30]Su X, Zhang F. On the value of commitment and availability guarantees when selling to strategic consumer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9, 55(5): 713-726.

猜你喜欢
电商平台信息共享
横向动态联盟的信息共享效应研究
基于WebGIS的合肥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基于电商平台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经济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服务化客户逆向服务研究
中国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物理框架设计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试论电商平台主导的供应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