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构建

2021-01-17 23:17沈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五育并举职业教育

沈艺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重视加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要齐头并进。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与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探索“德育双证”结合新道路,在五育并举平台建设下筑牢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高素质人才评价体系的共同基础,形成“五育+德育双证”的新发展理念,拓宽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五育并举,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体系

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时强调,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现阶段,我国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守党的教育根本方针。要把牢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时刻保持清醒,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倾向,既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综合施策,推进由智育“一枝独大”转向“五育并举、齐头并进”。为此,迫切需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院校愈发关注“五育并举”,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的评价办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勇于探索适合高职学校发展新模式,聚力同频共振,以“五育+德育双证”增質量,提升职业教育成效;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大做强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重大战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高素质人才支撑。

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教育效果,对学生实施“五育+德育双证”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体系、校园文化体系、五育并举等方面去完善学校的“德育双证”的探索与实践。

1.更新教育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重视加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要齐头并进。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与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探索“德育双证”结合新道路,在五育并举平台建设下筑牢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高素质人才评价体系的共同基础,形成“五育+德育双证”的新发展理念,拓宽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发展道路。

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除了为学生授课外,更要以自身综合素养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3.开设提升综合素质课程,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要重视“五育”课程的构建,合理地设置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积极调动教师讲授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研究和开发素质教育课程,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4.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课堂上不但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求任课老师在专业课堂上渗透素质教育内容,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要在专业知识中挖掘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五育”元素,进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感悟高尚情操,激发求知动力,树立良好道德,在实践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比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在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技能水平和人民素质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坚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天津高职院校要立足天津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技术特长优势,积极结合天津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需求,在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制定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职教育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的评价办法。

以天津职业教育为视角探索与实践,以“五育+德育双证”探索模式为小切口,结合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切实带动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大大变化,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平台建设

基于“五育并举”平台,尝试梳理、完善现有“五育并举”的成功举措和缺失短板,尝试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体系化,并提升其融合程度和可操作性;

建立切实可行的“五育并举”实施监控、考核平台,以此形成德育双证毕业所需的具体、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形成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二)评价与考核体系构建

结合新时代下的用人需要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五育并举”理念的指导下,培育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青年人才。在“五育并举”和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大环境下,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之一,做好五育并举建设下的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工作,事关国家未来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形成。因此,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五育+德育双证”的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体系,以保证学校把相关工作扎实有效的落到实处。

(三)德育德育双证书探索

“五育并举”平台的搭建和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体现育人方式的窗口。新时代,重提“五育并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解决,尝试五育并举平台、探索与实践德育双证毕业的可能性,是提高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水平的重要路径。

1.学校立德树人机制:“五育并举”平台建设和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顺利落地,可有效完善学校立德树人机制。目前,“五育并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五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理空间和行政区域方面的不平衡,“五育并举”平台和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能为“五育并举”搭建一套完整的参考、实施和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五育”发展不平衡问题;(2)“五育”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劳”没有齐头并进、并行发展,总是侧重于其中的一个部分,“五育并举”平台和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将倒逼学校进一步思考“五育”充分发展、进而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五育”之间不融合,实际工作中,总是出现将“五育”相互分割的情况,事实上“五育”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五育并举”平台和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将进一步理清“五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出一条“五育”融合发展的正确的道路。

2.全体教师潜心育人评价制度:德育双证毕业模式下,我们对“好教师”的素养标准、专业标准及培养方式等,都将产生新内涵、新要求和新方式。(1)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基于“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德育双证毕业的育人模式下,智育即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业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教师是否完成好教学任务、履行好教师职责也不再“唯分数论”,要求教师必须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2)创新、完善学生管理模式成为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育人模式下,教师必须有达到好“五育并举”平台所体现出的育人目标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固定的学科、课程、课本设置之外,有通过“隐性教育”培养好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具备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五育并举”融入到学生课堂生活外的方方面面;(3)“融合能力”成为潜心育人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五育并举”落地实施,关键在“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融合能力”,在课前、课后,都能从“五育”融合的视角出发,利用、生成各类资源,并不断反思、完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3.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教育的作用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凸显出“教育第一”的战略位置。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上,就是教育要培养出现代的人,从学校走出去的人要具有现代人应该有的理想信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五育并举”的灵魂便是育人,追寻的基点是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国际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基于“五育并举”平台建设下的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将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4.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五育并举”的切实落地,是实现德育双证毕业的重要前提,而优秀的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又是推动“五育并举”落地的根本保证。根据德育双证毕业模式的要求,除专科课程,还要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课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美育课程、劳动课程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这就要求教育系统丰富、均衡人才体系,从而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为德智体美劳教育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15日中发[2004]16号文.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五育并举职业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