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前后党的群众工作

2021-01-18 23:33刘俊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民盟民主党派决议

摘要:政治协商会议如期召开,经过各方努力取得满意的成果。各界群众纷纷庆祝,中共积极实施政协协议,而国民党肆意破坏,甚至撕毁决议,党领导各界群众进行斗争,进一步孤立了国民党。

关键词:求同存异 竭诚拥护针锋相对

1946年,蒋介石国民政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中央认为,国共关系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持一种“一时偏和,一时偏战,和中酝酿战,战中酝酿和”的局面,确立应对时局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政治进攻、军事自卫的原则。因此,我党代表团即将出席各党派和无党派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和国民党重新谈判,为全国的和平民主而奋斗。”

一、党开展群众工作,政治协商会议成绩圆满。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中国共产党尽可能把一切和平力量团结发动起来。中共与民盟为代表的中间派,在建立什么性质的国家问题上,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主张必须废除国民党的专制,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民主联合政府。因此,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采取团结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策略。会议一开始中共就大力支持民盟,民盟参加会议的名额才得以保住9个。在会议进行中,中共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共同商量,相互支持,与国民党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民盟和中共协作默契,在会议当中双方如有什么重大的行动和主张,彼此先接头交换意见,白天开会,晚上中共和民盟的代表分别到对方的代表团去协商讨论第二天如何表态的策略。未能参加政协会议的民主党派如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纷纷向会议提出意见书或建议书,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与此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政协会议。中共和民盟一起邀请了34位国内著名的学者名流,组成政协代表顾问团,提供咨询,这些顾问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专家人才。为了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政协会议的成功,民主建国会、人民救国会等联合重庆各人民团体代表组成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协进会,连续在“沧白堂”進行讲演会,邀请参加政协的各方面代表宣讲会议精神,使会外群众及时了解会议的展沧白堂情况,听取民意。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和一些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主办的报刊,连续发表社论和评论,反映各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对政协会议的各项议题的进展加以评论。社会舆论的支持和配合,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经过激烈斗争, 1946年1月31日政协会议胜利闭幕。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决议。政协决议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事实上承认了“联合政府”的主张,确立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和平民主的愿望。

二、各方对政协协议的反应。

政协协议的签订,令社会各界看到和平民主的曙光,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竭诚拥护,愿与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共谋实践。毛泽东也公开表示:“政治协商会议成绩圆满,令人兴奋。”“总的方面,中国走上民主舞台的步骤,已经部署完成。” 2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由于政协的成功,“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决议,现已陆续公布,望各地在党内外,特别在各大城市,分别进行适当的广大的宣传,举行庆祝大会,发出庆贺通电,要求政府立刻实行决议;而在我们自己方面,则准备为实现这些决议而奋斗。”

1946年2月3日,延安各界两万余人在延安南门外广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大会向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及重庆国民政府发出通电,表示边区军民坚决执行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切决议,希望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其后,关中分区、绥德分区以及新正、固临、鄜县等地也纷纷举行群众集会,表示要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敦促国民党认真实行有关各项决议。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要求国民党尊重民意,实施政协决议。

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是一个各方都接受了的政治民主化新方案。周恩来表示“中国共产党愿意拥护这些协议,并保证为这些协议的全部实现,不分地区、不分党派的努力而奋斗”。中共认真履行政协决议,积极进行部署.(1)准备提交参加联合政府的人员名单。1946年2月1日,周恩来同蒋介石会面,转达了毛泽东关于军党分立,长期合作的意见,并说毛泽东将参加联合政府。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了参加宪草审议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和行政院的人员名单(因谈判正在进行中,这个名单暂时没有向国民党当局提出)。(2)中共甚至准备把中央机关从延安搬到淮安或淮阴。3月4日,在欢迎军事三人小组来到延安的晚会上,毛泽东回答张治中道,“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淮阴,开会就到南京。” 以便有利于到南京同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3)积极履行整军方案。中央2月l日发出指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去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党即将参加政府”,“我们的军队即将整编”。 3月6日,《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签字的第10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精兵简政”的党内指示,对兵员裁减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布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我军进行了大量的复员工作。“经过这次精简,全军总数由一百三十八万人减至一百二十七万人”。在给党内的指示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甚至指出:“在整编后的军队中,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于军队的直接领导(在几个月之后开始实行),不再向军队发出直接的指令,”以便真正执行军队国家化的政协决议。随后,各地雷厉风行,拟定计划,并先后付诸实施。

政协决议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但国民党政权不能容忍任何民主改革,国民党顽固分子说政协协议是国民党的失败,肆意加以诋毁。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国民党暴徒制造“沧白堂”事件。政协闭幕后,又野蛮捣毁重庆各界人士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制造了 “校场口血案”。并捣毁了《新华日报》、《民盟报》的营业部,破坏民主自由事件不断出现。时隔不久,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和国民参政会上,蒋介石从根本上推翻了政协协议。

三、党领导、发动群众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

对国民党修改、否定政协协议的行为,中共先后在《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严厉谴责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反动行径。社论指出,国民党二中全会的各项决议“从根本上从实质上从基本精神上完全动摇了政协决议,”中共将“决不动摇的坚持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决议,特别是宪法原则决议,必须百分之百实现,反对任何修改” 。各民主党派也纷纷发表讲话和文章,谴责国民党违反政协决议,号召“一切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提高警惕,坚持政协决议”,“加紧发动群众,去击碎反动顽固分子的最后抵抗”。

针对国民党的暴行及肆意破坏行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校场口血案案发当天,《新华日报》、《民主报》、《商务日报》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对案件做了真实的报道,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度愤慨。各界爱国民主人士通过进步报刊发表文章,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反动势力制造流血事件的罪行。徐特立、谢觉哉等31位知名人士在延安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决议、疯狂迫害国统区爱国民主进步力量的血腥暴行。在南方局的领导下,重庆广大人民群众成立后援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较场口事件的活动。2月16日,成都各界举行集会和游行,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并抗议国民党特务在重庆制造较场口事件,要求国民党政府履行政协决议,严惩凶手,并致电慰问受伤人士。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北京等大中城市和解放区,纷纷举行游行或集会,抗议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

为维护、实现政协决议,国统区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1946 年 5 月 5 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50 多个单位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表宣言,要求立即停止内战,实施政协会议决议。6 月 23 日,上海 150 多个人民团体的近10万群众在北火车站广场召开反内战大会,并欢送由大会推举的代表马叙伦等人赴南京请愿,呼吁和平,反对内战。1946 年 6 月底,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在昆明举行招待会。民盟负责人在会上发表谈话,坚决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并和各界人士共同发起呼吁和平的“万人签名运动”。国民政府妄图扼杀人民民主运動,先后制造了“下关惨案”、“李闻血案”等特务暗杀事件。更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在做好内战准备后,于1946年6月26日,公开宣布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政协协议》的通过,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中共顺应民心,认真履行,表达了中共对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而国民党为维护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竟然出尔反尔,在全国人民面前推翻《政协协议》,甚至不惜与人民为敌实施一系列的暴行,充分暴露了蒋介石挑起内战、破坏和平的丑恶嘴脸。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行径的揭露和斗争,使人民逐步认清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的真实面目,认识到不要和平民主团结的恰好是国民党自己。事实证明中共战后和平建国方针的确立,及由此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完全是正确的,不仅得到民主势力的支持,也为广大人民所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完全、彻底走向孤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7页。

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与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2、63、64页。

4、《解放日报》,1946年3月19日。

作者简介:刘俊红(197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工作单位:陕西省委党校;研究方向: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民盟民主党派决议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缅甸补选:民盟执政一周年的风向标?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民盟第七届民生论坛昆明举行 聚焦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