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2021-01-18 23:33蒋继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答题建构

蒋继鋆

摘要:“教学”,其实是教与学;教与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通常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其实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学,学生学的过程也会给教师的教一些启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但是对于任何学生,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必须研究学,研究学的规律,进而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对教师的教学有着重大启示。

关键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政治教学

一、指导学生阅读,发现“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事先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提供概念框架(即明确最近发展区)。这种概念框架促使学生的学习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更新的水平,使教学真正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提纲泛读,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的要点先提出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自然段的中心思想,并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其次,教材细读,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具体任务是力求把教材读通、读透,重建认知结构,能够比较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从而做到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高思维素质。

二、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同化和顺应,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等等。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思考,进行独立思考后,往往会出现一些具有闪光性的思想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或留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余地,促进其认识的飞跃。同时,教师应适时、适当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思考成果,当学生自己的见解得到教师肯定时,一方面,他会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会激励他们更勤于思考。

三、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它要求教师打破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的做法,要求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增长能力的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始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眼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學习才有创新的可能。当前学生无疑可问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置和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涌出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充裕的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悉心配置问题通道,来启发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点化下,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教学不仅要以问题为中心,更要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实践或尝试知识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中必须增强实践环节,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在观察生活、思考人生中不断提高。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思维水平。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会用”是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会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既言之有理也言之有据,当学生在引据说理,据理力辩中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体验后,他们就会学着把所分析的事情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运用的能力。

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占有知识,而是一种自我调节、自主建构知识、经验以形成自己的见解的过程。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体现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搜索能力、答题要点的构思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外现。教师要在平时的练习、作业和测试中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应知识一味地灌输、传递知识,而是应该切切实实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的真实过程之中,让学生懂学习、会学习、善学习。只有让学生懂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实际行动;只有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展,提高学科能力;学海无涯,只有善学习,才能实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版》:1998年第1期。

[2]刘学锋、刘学惠、郝靖:《建构主席课堂研读》,《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3期。

[3]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与教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答题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