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家校共育工作实践探究

2021-01-18 23:33谭云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共育转化

谭云霞

摘要:一个问题学生一般都可以追溯出一个问题家庭或一种问题意识。我们在争取家校合力的过程中,应尽其所能争取家长的教育立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与家长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发力,才有望合力消除问题孩子形成的问题根源,促进正向转化的成功。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各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年国家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家校共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我们在争取家校合力的过程中,固然对改变别人的家庭现状无能为力,但却可以尽其所能争取家长教育立场的改变和教育意识的提高,与家长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发力,消除问题孩子形成的问题根源,促进正向转化的成功。

接手2016级这些孩子是从2018年秋季开始,当时班上23名学生,7个问题孩子,学习低差,毛病不少:玩游戏、看电视无节制;撒谎、懒惰。或粗暴不懂礼不知感恩,有孩子甚至和要管教他的奶奶发生言语和行为冲突;或怯懦胆小,任何事都拿不了主见。这些孩子中有5个是留守儿童,他们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监管,其中3个是单亲家庭,母亲有离异再嫁了的也有生下孩子后外出杳无音信的,有一个寄养在伯父家的孩子,伯伯语言障碍伯母视力残疾。另有2个倒是母亲亲自监管,但其中一个母亲长期呆茶馆,另一个孩子的母亲忙于农活,因孩子入学以来学习没上路,家长也就放弃管理了。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以争取教育支持,这是老师和学校首先要做的。但我们总会发现老师与家长间沟通诸多不顺,关系剑拔弩张。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家长的因素,但也需要教师思考自己沟通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一、和问题学生家长沟通的三个关键词:尊重、共情、期待

(一)尊重理解,同议问题

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家校关系是平等协作的关系,应就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家长进行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协同一致帮助问题孩子解决问题。居高临下、埋怨指责只会让家长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尬笑赔礼,数落听多了的家长往往只无可奈何地一句:老师,就麻烦你了,帮忙带起跟班走就行了,我对他也没办法。到头来除了把家教力量推向对立,问题一点都得不到解决。

(二)共情同理,凝聚合力

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始终能牢记与家长沟通的初衷是形成教育合力,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共情家长、拥有同理心,不需要强压怨怒也不需强颜装欢,毕竟我们教师大多也是孩子家长,站在家长立场想想,谁都不愿教养出问题孩子,更不愿因为自身原因或家庭原因而引发孩子的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而不是指责和埋怨,更不是否定和放弃。

共情问题学生的家长,拥有同理心,我们就能平心静气坐下来与家长沟通,探讨孩子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查找孩子的问题摆进家庭的困难,老师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予帮助,传达自己的善意。

1.义务“延时服务”

对我班的7个问题孩子,在与家长沟通中达成了一致协议,下午放学后让他们在校完成作業,老师进行必要的辅导。家长忙完了后再来接孩子回家。这样既帮家长解决了无时间管理或管理不下来孩子的问题,又有效杜绝了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或下河捉鱼摸虾,一段时间过后,孩子身上发生了变化:手机、电视瘾小了,慢慢能自觉完成作业了。同时酷爱麻将的妈妈也能渐渐提前“下班”,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在家阅读了;放弃了孩子学习的妈妈又重新管理起了孩子的在家学习。

2.呼唤爱的感召

找到了问题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尽量减少其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从根本上转化问题。大人外出务工或是离异离家,都是生活中不得已的事,但孩子会因为父母爱的缺失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不过如果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能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父母都是爱他们的,这份亲情的感召定会唤起孩子内心向善向上向美的精神力。因此,对留守孩子或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加强与第一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到他们的父母争取到教育合力更重要。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但多打电话多发视频与孩子沟通交流,传达自己的爱意和对孩子成长的欣喜,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与鼓励,是简单容易的,而对孩子的精神激励却是巨大的。亲情的力量、爱的召唤,才是从根本上转化问题的良方。

3.携手共进退

对在家长面前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就特别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亲情教育、孝老敬老爱老教育,《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等故事都很经典,《孝经》《弟子规》等不仅熏陶的是孩子的书香气,也会感染孩子的思想行为。当然,必要时还得有雷霆手段作辅助。班上小鑫的父母离异后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抚养,也许隔代教育宠溺过多,孩子一直不听老人管教,四年级时为了玩手机竟与奶奶对干上了。老人无能为力求老师相助,这种情况需要文教说理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我和搭班的老师放学后带孩子回到家中,除严厉指出他行为中的错误,也给他讲了许多敬老孝老、知恩图报的道理,孩子哭着给奶奶下跪主动赔礼道歉、承认错误,清清楚楚陈述了自己以后要怎么做、再不怎么做,然后我们又与孩子、孩子奶奶约定,老师会随时家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孩子在家表现情况。与此同时,这整个事件我们又与孩子在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借助他们随时可煲的温馨家庭粥作为问题转化的正向催化剂。现在,这孩子的奶奶说到孩子都是满意和欣慰的笑,孩子有空不抢手机玩了,会帮他们下地干活,还会煮简单的饭了。

(三)接纳欣赏,传达期待

其实许多问题学生的家长同问题学生一样,在太多的否定中丧失了自信,难以客观公正的反观问题。但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客观甚至用放大镜去发现问题孩子的优点,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表达你的欣喜与肯定,通过家长传达你的赏识与期待,在家长及孩子的心里先挂上一只“鸟笼”,他们自己就会往笼子里放“小鸟儿”[4]。家长眼中曾让自己头疼的问题孩子就会越来越可爱,越来越争气,对孩子的期望值逐渐提升,这种期待效应反馈到孩子身上,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向期待的方向发展。

二、沟通小贴士

与家长的沟通,是成人与成人的沟通,是为了共同托举的爱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能让家长看到你的诚意、关切和爱意,沟通就会变得顺畅有效。

1.亲人般、朋友般的沟通方式最容易拉近沟通的距离。在两个共点力一定的情况下,合力的大小是受夹角大小影响的,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家校合力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家校之间情感的距离越近,产生的合力才会越大,效果才会越好。

2.多用陈述、疑问语气最让人容易接受。多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征询意见,少用感叹、祈使、命令句,即使有感叹也应该是表达欣赏和赞美。特别是问题孩子的家长,我们更应该小心翼翼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

3.沟通的内容是交流问题共想对策,指责挖苦和讽刺只会加深家校的隔膜疏远共育的距离。

4.放大问题孩子的优点,先向家长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喜爱,再谈问题传达期待。美好的期待在家长头脑中生根,才能促成开出共育的绚丽之花。

赵桂荣老师说“教育就是一场期待花开的旅行”,“长长的路慢慢地走”,家校共同携手,耐心地等待这一生命的过程,无论多少曲折,一定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J].甘肃教育.2021(6):30-31.

[2]曹锦羽.携手共育静待花开——家校合作视野下的“问题学生”转化策略[J].启迪与智慧.(2020):43.

[3]鸿雁.墨菲定律[M].吉林文史出版社.孙建军.(2018):38.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家校共育转化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