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1-01-18 23:22张海永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策略研究乡村振兴

张海永

摘要: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提升就业质量,是实施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命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不断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创业活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就业创业  策略研究

2021年8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会议指出,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就业服务。从地方实践看,农村劳动力因受产业布局、就业环境、市场活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存在着就业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本文结合秦皇岛实际,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升就业质量的迫切需求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乡村振兴的坚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显著增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就业质量,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发展动能转换、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过8年不懈努力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除了继续加强产业项目建设、体制政策衔接、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提高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入手,多渠道促进就业,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只有稳定的就业,才能让剩余劳动力转化成经济收入。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及就业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相对短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秦皇岛市共有常住人口3136879人,15—59岁人口为1928327人,占61.47%,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人数减少20万人,比重下降9.7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06711人,占63.9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30168人,占36.03%。青龙、卢龙、抚宁、昌黎四县16—60岁人口平均比例为57%,全市农村劳动力约为64万人。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呈多状分布。据河北省农村勞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调查显示,截止2021年8月31日,秦皇岛市实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04599人,年内新增就业15362人。

1、按照就业地区划分,转移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周边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小范围、近距离、季节性转移为主。在已经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当中,选择在本市就业的数量远远占据高位。

2、按照就业行业划分,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是众多农村劳动力转业就业选择的主要行业。

3、按照产业结构划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去向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吸纳就业效应初显。

4、按照就业形式划分,农村劳动力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实现就业的占比最高,直接映射出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单位就业总量和占比的提高,反映了农民工除了对工资收入的需求外,对社会保障和维权意识正在提高。同时,自主创业的农村劳动力当中,返乡创业人员数量增加。此外,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出现新变化。近年来秦皇岛市外出农村转移劳动力呈现回流现象,截止到2021年8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在县域之内务工的人数高达270515人,占全部转移总量的53.6%,其中乡镇内转移就业人数为146193人,占全部转移总量的28.97%。两项占比居历年最高。

(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以来,秦皇岛市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方面尽锐出战,千方百计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开展有组织输出输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对“三无”人员实行兜底安置等措施,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由2018年的1.62万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2.62万人,实现了应就业尽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脱贫劳动力4.7万人,其中弱半劳动力1.4万人。目前,帮助脱贫劳动力通过企业务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就业2.93万人,所有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虽然绝大多数贫困劳动力已经实现脱贫摘帽,但仍然有为数不小的边缘易致贫人口、弱半劳动力和暂时无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实现稳定就业。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性较差。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以小范围、近距离、季节性转移为主,在就业机会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据调查显示,秦皇岛市目前以单位就业的173450人中大部分与用工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但是,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主要险种的社会保险比例还很低,这些人大多选择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用工企业有选择的给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缴纳全险的比例还很低。农民工大都从事高强度高危险工作,发生事故时,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此外,加上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劳动保护条件差、职业病和工伤问题多、生产生活环境差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缺乏稳定性。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通过积极增加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完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强化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比较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城市区,用工信息、劳动力价位等一些外出务工者十分关注的信息在发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劳动力依靠亲属介绍或自发外出。外出务工者轻信个别街头广告,上档受骗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难度。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依然任重道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就业素质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化科学技术装备在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文化素质大大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发展和向高端部门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此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对就业岗位的选择受限,即使有就业机会,也只能转移到非农行业中苦、脏、累岗位,从事简单劳动。这样不仅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更深层次转移,也降低了转移的稳定性。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存在隐形壁垒。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 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 6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45%,全国还有近2亿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随迁子女在城市没能实现“落户”。因为户口和城市的公共服务绑定在一起,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存在着很多壁垒:就业方面,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占比仍然高达59%。子女教育方面,只有8.7%的随迁子女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生活还面临教育花费高、医疗保障欠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将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造成隐形流动壁垒。

(五)农民因环境和自身条件创业动力不足。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下,缺少市场经济下应有的投资精神和创业精神,只能选择低层次的就业方式,把自己束缚在土地上或外出务工。此外,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然存在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不够、新产业新业态发育不足、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机制缺乏、产业融合程度不深、乡村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就业质量的意见建议

(一)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一是要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办好农村基础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好人力资源基础储备。二是要抓好农业科技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有市场经济头脑、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为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创造条件。三是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培养产业工人后备队伍,适应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点帮助特困家庭子女免费上职业技校,解决其就业难题。四是着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做到培训后能就业、好就业和稳就业。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十四五”时期,需全面加快统筹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加快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为农民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打造统一信息化平台。

(三)畅通转移就業渠道,全面提高就业质量。一是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巩固现有跨省劳务协作成果,拓展省内劳务对口协作,完善跨区域、常态化的劳务合作机制。实时开展人岗对接,优先提供输出服务,畅通跨区域共享交互、跟踪服务的常态化岗位信息和发布渠道,确保输出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收入稳。二是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通过挖掘当地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项目工程,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同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支持和鼓励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三是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高品质服务型、特色手工艺等文化旅游型、快递物流等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打造“一县一品”区域劳务品牌。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督,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淡化和消除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心理。二是切实开展好维权工作,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实施维权保障全国联网,在本地农民工聚集的地方设立维权保障代理机构,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依法保障并全面落实农民工在子女入学、户籍、住房等方面的权利,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彻底打破现行城乡居民不平等的制度。四是加强和改进针对农民工申诉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仲裁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畅通农民工欠薪维权的绿色通道。

(五)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深耕就业创业沃土。就秦皇岛地域而言,一是改善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板栗、中药材、葡萄、甘薯、大樱桃等产业发展,促进生猪、皮毛、肉鸡等养殖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厂化高效生态现代渔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二是实施品牌农产品培育计划,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于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各县区要优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和持续打造,真正叫响一批“秦字号”农产品品牌。三是提高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全市域、全季节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把农业产业变成旅游产业,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把农田变成景区,把秦皇岛市休闲农业打造成为京津冀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四是发挥农村集体所有资源优势,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开发建设集住宿、餐饮、娱乐、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既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又能为集体带来丰厚稳定的赢利,还可以依托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民宿、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等。五是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乡村特色经济鼓励各县区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扶持政策,倡导“互联网+”模式促进本地区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塑造品牌,不断提升秦皇岛的知名度、美誉度。积极开展农村直播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直播操作、运营技能,培育一批农村主播、网红农民,打造网红乡村。

参考文献:

[1]栾美薇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促进农村就业问题研究 黑龙江粮食,2021,(04):40-42.

[2]何庆兰等《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策略研究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