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2021-01-19 01:36许宇振芜湖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赵成仕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瓶装水矿泉水铜绿

□ 许宇振 芜湖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 赵成仕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强,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空气以及人与动物的皮肤和肠道中[1—2]。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致病因子,能够导致人类的皮肤炎症和急性肠道疾病,是重要的水源性和食源性致病菌,同时也是重要的医源性致病菌[3]。近年来,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也越来越被重视。我国也在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值[4—5]。本文对556 份成品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以期为饮用水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成品饮用水产品质量以及监管部门的分析决策提供一定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样品为2019 年6 月到2020年5 月采集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包装饮用水和天然饮用矿泉水样品。

1.2 仪器与试剂

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讯YXQ—LS—75S Ⅱ),超净工作台(苏净安泰SW—CJ—2FD),生物安全柜(苏净安泰BSC—1304 ⅡA2),生化培养箱(上海三发SHP—160)。

铜绿假单胞菌基础培养基(CN 琼脂)、营养琼脂、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金氏B 培养基、乙酰胺液体培养基、氧化酶试纸、钠氏试剂等均购自北京陆桥计数股份有限公司,无菌滤膜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按照GB 85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的第57 条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6]。

1.3.1 水样处理

在超净台中将250 mL 水样通过滤器中的0.45 μm 无菌滤膜过滤,过滤后的滤膜平铺于CN 琼脂平板上,36 ℃倒置培养48 h。

1.3.2 验证试验

观察并计数CN 琼脂平板上的菌落。计数所有蓝色或绿色(绿脓色素)的可疑菌落,进行绿脓菌素确证试验;紫外灯下观察菌落,计数所有发荧光但是不产绿脓色素的可疑菌落,进行乙酰胺肉汤确证试验;计数所有红褐色不发荧光的可疑菌落,进行氧化酶、乙酰胺和金氏B 培养基确证试验。

1.3.3 菌落计数

经验证试验确认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乘以滤膜上的可疑菌落数,即为每250 mL 该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

本文检测了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包装饮用水和天然饮用矿泉水样 品 共366 份。GB 853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和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中均规定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要求为n=5,c=0,m=0,即检测的5 份样品中均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经检测,共27 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2 份样品为仅产生绿脓菌素的菌株,2 份样品为仅发荧光但不产绿脓菌素的菌株,8 份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既有产绿脓菌素的菌株,又有发荧光但不产绿脓菌素的菌株,5 份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包含有1.3.2 所述的全部3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7.38%。

表1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

2.2 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

本文检测的366 份样品中,包装饮用水为241 份,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样品数为22 份,检出率为9.13%;饮用天然矿泉水为125 份,其中有5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00%(表2)。饮用天然矿泉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明显低于包装饮用水。

表2 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

2.3 桶装水和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

本文检测的安徽省各地区的桶装水和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如表3 所示。桶装水共检测了102 份,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9 份,检出率为18.63%;瓶装水共检测了264 份,铜绿假单胞菌检出8份,检出率为3.03%;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低于桶装水。

2.4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样品分析

在27 份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样品中,桶装水为19 份,占检出样品的70.37%;包装饮用水检出22 份,占检出样品的81.48%。在22 份检出包装饮用水中,桶装水为15 份,占检出包装饮用水样品的68.18%,瓶装水为7 份,占检出包装饮用水样品的31.82%。

表3 桶装水和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完全致病菌能够产生内毒素和其他致病因子,且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对人体尤其是抵抗力较低的老幼病孕人群具有高致病性,因此WHO 建议免疫低下的人群不饮用瓶装水[7]。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瓶装水和桶装水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增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饮用水的监督检查力度,尽快尽量降低成品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

本次试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7.38%,桶装水检出率为18.63%,说明安徽省包装饮用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问题,且检出率较高[8—9]。桶装水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瓶装水,这可能是由于桶装水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回收利用的,包装桶的消毒方式不正确或者消毒不彻底会造成交叉污染,且桶装水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封口松动泄露的问题从而造成污染。虽然桶装水的检出率较高,但是瓶装水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也达到了3.03%,在27 份检出样品中,依然有8 份非桶装水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占检出样品的29.63%。这说明除了包装和运输之外,水源本身的污染和水源的灭菌效果也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瓶装水矿泉水铜绿
云上阿尔山矿泉水
给瓶装水一个身份证——一种用于瓶装水区分的可识别标签
塑料瓶装水经过暴晒会致癌?
KHS新型瓶装水专用灌装系统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百岁来天然矿泉水纯净好喝
澳洲容澜矿泉水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