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宽而行,“发现”未来 于杏林

2021-01-19 01:23肖彦峰
教育家 2021年51期
关键词:发现家长课程

肖彦峰

温州市瓯海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瓯外”)创办于2016年,五年来,瓯外把握瓯海区“未来教育”创新区建设契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五重构”教育改革路径,创新“发现课程”,重构校园空间,致力于培养具有“大格局,宽视野”的榉园学子。如今,瓯外已成为瓯海区教育改革的一张名片,真正实现了“一所学校,回暖一座城”。

建构“发现”课程体系,挖掘独特潜能

校园里有一棵树,它身上挂着点滴,树梢干枯了一半,然而,就是这棵“半死不活,却一直顽强地生存”的榉树,见证了瓯外的发展历程,承载着瓯外的育人精神。移植之初,榉树一度濒临死亡,后专家判断是浇水过多所致,这也启发潘春波校长将护树与育人相贯通,顺应孩子天性,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由此,瓯外校园也被称为“榉园”。

瓯外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瓯外确立了“向宽而行”的校训,旨在培养具有宽视野、大格局的榉园学子,并以“宽”为引领,建构“发现”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助力学生自主成长,“向宽而行”。

“学习就是一次又一次发现的过程”,瓯外师生即是在一次次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未知,发现自我的。发现课程由四个环节构成,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好学、乐学、会学。其问题速学与目标导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沟通助学与运用创学两个环节则着眼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发现课程将注重人际沟通的乔哈里视窗理论融入课程建设,强调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现。为提高课堂沟通效率,发现课程采取清单制,教师课前准备“发现备课单”,梳理学习内容,预留拓展空间;课上为学生准备“发现学习单”,列出思考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自主发现。通过发现清单这一抓手,教师适时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扫除知识盲区,打开问题隐蔽区,突破学习未知区,从而实现学习公开区的最大化,打造高效课堂。

瓯外承担着一至九年级不同学段的教育职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学校在“培养树正气,有志气,透大气, 露朝气,展才气,显灵气的榉园好少年”目标的指引下,制定相应的课程与发展要求。小学阶段,以“小文人、小博士、小能人、小健将、 小达人、小公民”等课程为依托;针对初中学生,则进行一对一匹配的课程升级,设置全语言课程、全思维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发现课程已经实现全学科覆盖,极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积极性,提高了沟通的有效性。

多方资源整合,共育大国学子

发现课程是潘春波校长20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淀,也是其在积极教育、生命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理念与实践层面的独特创新,并无理论依据,也无教材支撑,对教师的学科融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具有很高要求。为提高教师发现课程的设计能力,潘春波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领教师深入钻研,大胆探索,并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优化课程设计。

潘春波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从入职前便已开始,他要求新教师在正式入职之前跟岗实习,熟悉工作环境,把握工作内容,了解学校文化,以便入职之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瓯外还针对新教师成长制定了《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新教师入职前十条法则》,要求教师学会沟通,增强课程意识,提高教研能力,进行思维创新,制定自身三年发展规划,以推动教师健康成长。

乔哈里视窗理论还适用于家校交流,便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从而形成教育合力。瓯外开设“榉园·S+H课堂”,设置家长课程,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传播教育理念,分享教育经验,帮助家长“常反思,常超越,常突破”,走出舒适区,接纳新思想。定期组织家委会成员参与户外拓展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计划的制订,强化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维权中心是瓯外处理家校问题的一大创新,该中心由家长作为负责人, 开拓多元维权途径,推动矛盾双方充分沟通,消除不必要的矛盾与误会,保持家校双方的良性互动。学生维权中心在“学校”“学生”“家长”三个维度中加入信息流,形成四维关系模型,突破了家委会的一般职能,实现家长协调功能的自洽,从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

瓯外的课程理念是“让孩子经历100个世界”,“要开拓视野,扩大格局,不能将孩子局限于校园”。潘春波认为,接触社会,亲近自然,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人格,成长为具有“宽”视野的人。瓯外借助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小人物走进大社会”社会实践项目,带领孩子走进博物馆、法院,走进社区,走向人群,感知社会,认知未来。瓯外还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共建创新项目,将清华附中的经验与资源进行校本化落实,帮助本校教师提高学科模式建构能力,学习制订学生成长规划,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建构良性教育生态。

全场域文化浸润,创新发现场域

踏入瓯外校门,左右两边形成一条成长之路,路边设置一到九年级成长驿站,每一个站牌上均写有这一年级学生的成长目标,为学生开启新的成长历程。瓯外的校园里也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走廊、大厅都是学习园地,空地、角落都摇身变为实践场地。教学楼、图书馆的大厅里设置了文化体验场所、交流学习空间、才艺展示舞台,学生们可以切实体会红船精神,感受科学之美,提高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模式,瓯外已经成为全场域文化浸润的学习乐园。

瓯外将校园周边的一处垃圾场改造为“乐活星球”实践基地,设置农耕园、百草园、 果园、茶园、花园五大园区,分段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涵盖认知、活动以及成果的展示运用,带领孩子了解植物,学会种植,感受生命的多样,体会收获之艰辛,并将劳动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学校还利用空地,设置“乐活农场”,开设农场课程,引導学生设计防虫花架、自动浇水系统,通过劳动实践进行学科融合,形成代际相传的劳动文化。

瓯外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并将劳动教育贯穿全部教育场景。学校设置“榉园小当家”“小小志愿者”学生岗位,鼓励学生积极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瓯外还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构建“生活+劳动”课程体系,安排家庭劳动课程表,鼓励家长与德育教师积极配合,优化家庭劳动实践效果,不着痕迹,让教育自然发生。

瓯外善于利用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将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的龙舟文化纳入榉园工坊创造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了解龙舟,体悟龙舟精神。并邀请传统文化传承人、手工专家现场指点龙舟制作,带领学生进行文创产品的创意衍生。此外,学校还与古董收藏爱好者沟通合作,建设小型文化博物馆;开设陶艺馆、茶艺馆、冠盛车学院等,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大格局、宽视野离不开健康的价值观,瓯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阅读、实践、课程、劳动都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瓯外还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偏远地区薄弱校合作,开设双师课堂,带领学生与偏远地区学生同上一堂课,了解不同学习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力,既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又见识现实世界的多样,培养博爱之心。

搭建宽广课程生态,营造宽松学习氛围,构建宽容生命理念,注入宽厚文化,瓯外秉持“宽”教育理念,创新课程建设,重构教育空间,以劳促教,多元融合,培养“宽”境界大国学子的步伐愈发坚定。

猜你喜欢
发现家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