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策展学新的动向与时代命题

2021-01-20 10:41范迪安
美术馆 2020年2期
关键词:策展策划时代

范迪安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主任

2019 年毫无疑问是为我们每个人留下重要记忆的一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为我们回顾和总结美术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契机。这一年,中国美术界的首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新中国美术70 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取出中国美术优秀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的重要经验。“策展在中国”包括了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年轻的策展实践和中国策展学,包括了这一阶段的策展活动和所形成的学术思考。

2019 年美术界围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做了大量努力,使十三届全国美展成为自举办以来组织发动范围最广、评审遴选程序最严、传播影响最广的一次展览,在各个展区都形成了对美术文化新的关注热潮,许多展区不断延长展期,使展览能够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新的期待和需求。

当然,全国美展有一套历史积淀下来的组织程序,我在参与国家级、全领域的美术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到,多年来,展览策划的实践为各级政府、文艺团体组织大型展览提供了参考经验,使得这些展览在策划的思路上更多预判社会效益,注重组织过程中各方面力量的发动。因此十三届全国美展既是中国美术的一次大面积丰收,也是中国美术在理论思考、组织形式各方面走向新时代的体现。

回到具体的展览策划中,策展界有了许多新的成果与动向。我认为,有四种类型的展览富有学术深度:第一类是艺术家个展。更加注重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回归到创作现场中去,用历史眼光关照当下个体,将艺术家在艺术方法论上的重要经验提炼出来,丰富了改革开放的文化语境中,艺术家从艺术史中涌现的特点。

第二类是大批涌现的科技类展览。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机器人间”、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亚洲数字艺术展”等等,都代表了科技艺术展览策划的新动向。2019 年国庆期间,20个新媒体展览的信息被共同汇集并传播,使整个社会能够以综合的视角关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中国的进展,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革命与艺术的关联性方面有新的思考。毫无疑问,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科技发展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为艺术的创造、生产、传播、接受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科技艺术展览的策划,我们能够及时捕捉新的现象,探讨科技艺术中的社会责任、社会伦理,乃至人际关系等尖锐的命题。

①“亚洲数字艺术展”展览现场,费俊策展, 北京联想大厦,2019 年

②城市边缘:2013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 年展

第三类为设计类的展览。这类展览具有更多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特征。近五年来,设计类展览始终是策展界关注的对象。诸如“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北京国际设计周”“珠海国际设计周”等,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设计类展览具有广阔的社会接受条件,提出了许多设计在中国发展的课题。许多设计展既反映了国内设计的快速发展,也注重到中国设计和世界设计之间的比较,为策展理念的打开提出了新的话题。设计类展览注重与公共文化的关系、产能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的培植。许多设计类展览能够把公共艺术兼容进来,在公共艺术的展览中运用设计类的作品,从而在这些策展实践中更多地谋求“跨”与“越”的方法和理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第四类大家比较关注的、策展界的新动向,是中国艺术通过展览策划走向世界舞台,并且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的视角。以威尼斯双年展为例,从上一届邱志杰先生策划的“不息”到这一届吴洪亮先生策划的“Re-睿”,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划越来越体现出中国策展人对全球策展态势的分析和思考,尤其注重把中国本土文化资源与当代创新融合的成果推向世界,使得中国策展界越来越有信心打通国际策展交流的渠道,将国际的舞台空间和中国的平台连接起来,为我们今天探讨策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我特别赞赏这届论坛所提出的“策展与时代”这一主题,“时代”这个词,特别值得策展人意识到它的当代性和重要性。我们都在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论述,在习总书记有关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言思中,有两个频繁出现的词:“时代”和“人民”。艺术能够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精神风貌,这是几十年来我们的文艺传统;对于时代的重视,对于把文艺的发展和时代联系起来作更深的阐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上随时可见,比如提出“要与时代同步”,提出“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文艺要“为时代放歌”“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这些都提出时代对于中国文艺的重要性,也提示我们从事展览策划的同仁们要更加重视展览策划与时代的关联。

这次论坛从“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两个角度展开,两个角度十分切合今天要探讨的一些共性问题。策展不仅仅是文化自身的问题,更是中国在城市发展、城乡建设新条件下所提供给策展人的平台。今天中国城市发展的巨大实践行动— —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都市圈的建设,为整个文化生态的结构、具体文化活动形式类型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条件。反过来说,文化如何为都市圈形成新的植根于城市深处的精神性,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

我刚刚从珠海回来,珠海国际设计周的举办,令我对一个本不熟悉的城市有了新的了解。珠海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新的湾区文化,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全世界有很多湾区,比如纽约、旧金山等等,这些湾区的建设如何能够通过视觉艺术活动形成自身的文化特点?全世界哪里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都市群,如粤港澳大湾区一样,由四个特区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展览策划是一个小小的切口,面对大的发展形势,将有许多新课题涌现。

与此同时,中国的乡村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去乡村创新立业。与此同时,中国的乡村变化成为新时代新的图景。策展人在乡村也同样拥有活动的空间,这两年许多展览策划活动开始关注乡村、植入乡村,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从策展本体来说,我们在考虑中国策展学的建构时要更多注意策展的方法论问题。策划展览的方法有很多,策划的还原和归纳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动向。我看到许多策展同仁已经将策划的视野、理念放到艺术家原初的动机上去,通过展览现场连通艺术创作的现场,使展览现场和社会现场建立起更加通畅的联系。策展毕竟是一种思考、一种研究基础上的归纳,在策展的方法上,归纳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归纳,才能提出新的学术命题,使策展本身更具备学术化的发展,策展人的学术视野和关注的文化命题都将体现在对艺术现象的聚焦与探讨上。

我们的年会每年召开一次,我相信每年都能够围绕“策展在中国”提出新的见解,以此来推动“策展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策展策划时代
穿行城市中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新时代博物馆策展人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例
《策展哲学》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e时代
e时代
特别策划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