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小红参对照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2021-01-20 06:09张容溶闫倩玲张玉洁张文斌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草酸钙浸出物薄层

张容溶,闫倩玲,张玉洁,张文斌

(1.文山州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学院 文山三七研究院,云南 文山 663099;3.文山学院 三七医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小红参为茜草科茜草属滇茜草(Rubia yunnanensis Diels)的干燥根及根茎。它以紫参之名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有滇紫参 、云南茜草 、红根 、小活血、色子片等,是云南的特产药材。主要分布于丽江、鹤庆、红河、昆明等地,生长于海拔 2 000 ~3 000 m 的向阳山坡地的疏林下灌丛、草地或路旁[1]。 迄今为止,小红参在民族民间的使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是云南省彝族、白族、普米族、傈僳族等民族共同使用的野生中药材,为临床上常用的典型民族药[3]。小红参的化学成分复杂,类型多样,以蒽醌及其苷类和三萜为主,此外还有环已肽类、萘醌类等[1]。

小红参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 年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 年版),性味甘、温,归肝、肺经。具有活血养血,祛瘀生新的功效。常用于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黄褐斑、不孕症、跌打劳伤、四肢麻木、关节肿痛、风湿疼痛、咳嗽气喘、头昏头痛、胃脘痛、心烦失眠等。

小红参为调经养颜胶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 WS-10418(ZD-0418)-2001-2012Z”。

本研究通过对小红参样品的检验,建立小红参的评价指标,制定了小红参对照药材质量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硅胶G 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CX40显微镜(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ZF-20D 暗箱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耀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AEG-120G 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制作所)、GZX-9240MBE 恒温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SX2-4-10 箱式电阻炉(上海电炉厂)、ZDHW 调温电热套(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XMTD-4000 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科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2 材料

对照药材原料总量为5 kg,分别来自丽江、鹤庆、红河、昆明、楚雄、文山的古木等地的野生品种,挖取地下部分洗净晾干即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

参考《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 年版第二册.彝族药》,对采自文山各地的108 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基本特征为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节间密,长0.5 ~ 2 cm, 着生多数根;根呈圆柱形,长10 ~ 25 cm,直径0.2 ~ 0.5 cm,表面为红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的皮部为棕红色,木部呈橙红色。气微,味苦、涩、微甜(见图1)。

图 1 小红参药材外观照片

2.2 显微鉴别

2.2.1 横切面显微特征

对来自不同样地的样品进行了横切面和显微切片检查。其基本特征为:木栓细胞5 ~ 8 列,外被落皮层,栓内层细胞1 列,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皮层较宽,细胞常纺锤形,细胞含草酸钙柱晶或针晶。韧皮部细胞较皮层细胞小,细胞含草酸钙针晶和红色素。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周围有木纤维,木化,木射线细胞1 ~ 2 列(见图2-图5)。

图 2 小红参横切面图

图 3 小红参横切面图切面图

图 4 红色素

图 5 草酸钙针晶

2.2.2 粉末显微特征

将样品粉碎并进行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其特征为粉末为红棕色;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60 ~140 um。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 ~60 um。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至22 um。壁厚(见图6~图8)。

图 6 草酸钙针晶束

图 7 导管

图 8 木纤维

2.3 薄层检测鉴别

2.3.1 石油醚—丙酮展开结果分析

取本品粉末0.5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各5 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90 ℃)-丙酮(4∶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显荧光斑点(见图9、图10)。

图 9 石油醚—丙酮展开日光下薄层色谱图

图 10 石油醚—丙酮展开紫外 光灯(365nm)下薄层色谱图

2.3.2 正已熔—乙酸乙酯—甲酸展开结果分析

取本品粉末0.5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各5 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正已烷-乙酸乙酯-甲酸(15∶5∶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 和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显荧光斑点。结果见图11、图12、图13。

图 11 正已烷—乙酸乙酯展开日光下薄层色谱图

图 12 正已烷—乙酸乙酯展开紫外光灯(365 nm) 下薄层色谱图

图 13 正已烷—乙酸乙酯展开紫外光灯(254 nm)下薄层色谱图

2.4 成分检测

2.4.1 水分

参考《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测定结果:5.4%,符合规定不得过12.0%。

2.4.2 总灰分

参考《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Ⅸ K。测定结果:14.4%,符合规定不得过20.0%。

2.4.3 酸不溶性灰分

参考《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Ⅸ K。测定结果:1.2%,符合规定不得过7.0%。

2.5 浸出物

参考《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XA 热浸法。测定结果:水溶性浸出物35.3 %,符合规定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8.0 %。

3 讨论

通过对小红参显微特征的观察,发现小红参的显微特征很明显,可以用于鉴别试验。而《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 年版第二册.彝族药》小红参的标准中并未收录显微鉴别项,故建议在标准中增加横切面显微特征鉴别及粉末显微特征鉴别。

通过参照《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 年版第二册.彝族药》中小红参的检验标准,对样品的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了检测,发现原标准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测方法及限度合理,所以保留原方法和限度。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方法一参照了标准中小红参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二为改进展开系统后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考察,发现方法二中的特征斑点更明显,更具有鉴别意义。

猜你喜欢
草酸钙浸出物薄层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草酸钙材料在石灰岩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草酸钙结石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玛咖中有效成分的不同方法不同条件下浸出物的含量比较
草酸钙结石的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