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红陶工艺创作及烧制技法探讨

2021-01-20 11:10沈建红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狮山制陶古人类

文 沈建红

《八桂载福》

南宁红陶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的顶狮山遗址,顶狮山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位于南宁邕宁区的砂层狮山上,有几百件古代南宁红陶珍品。顶狮山遗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也是南宁红陶最古老的工艺体现。

一、南宁红陶的特点

南宁红陶是南宁特有的地方陶种,因含铁量高、烧制成品呈暗紫红色而得名。南宁红陶泛指南宁地区以本地泥料生产的陶器制品,主要产区为邕宁缸瓦窑村、横县栾城杨村、宾阳邹圩下窑村、新窑村等地,上林、武鸣等地也有零星制作。南宁红陶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顶狮山文化时期,也就是说在一万多年前就已经有远古人类在邕江一带进行制陶生产,顶狮山文化周边的邕江两岸泥土细腻,杂质较少,是制陶的天然优质材料,所以在邕江沿岸还发现了多处古人类遗址,也都出土了陶器制品,这足以说明在南宁周边因为天然的优质陶泥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制陶活动,因此南宁红陶历史十分悠久。远古人类的制陶活动在秦汉之前是怎样被延续下来的,现在还缺乏这方面的文献资料,秦汉以后中原的大量人才和技术输入骆越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出现大量制陶生产活动,直到南宋才有关于南宁周边的横县栾城杨村的制陶记载,清中期才有宾阳邹圩的制陶记载,清末才有邕宁缸瓦窑村的制陶记载。虽然文献明显断代,但是现在的南宁红陶与远古人类制陶活动的原材料是一样的,只是加工方式在不断进步。南宁红陶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浓郁的南宁地方文化特色。传统的南宁红陶原材料一般取自南宁周边的红土和黄土,由于南宁本地土质含铝量高,红土与黄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以后,再经过研磨炼制等十几道工序,才能炼制出优质的南宁红陶陶泥,经权威部门检测,南宁红陶的泥质成分中含有硅61.35、铝19.16、铁6.07、钛0.90、钙0.97、镁0.85、钾1.27、钠0.12,烧失量为8.78,从成分上看,硅、铝、铁的成分比较高,所以耐高温,胚体硬度强,是比较难得的优质泥料。

作品采用改进后的南宁红陶泥料制坯,原材料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泥料的可塑性和细腻度,使原材料的骨架更硬,成型更好,烧制后不易变形,同时又便于雕刻,提高了泥质的细腻度,使得雕刻能表达更丰富的细节,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作品在制坯阶段经过精心设计,采用全手工制坯,经拉坯、晾坯、修坯、粘接、保湿、抛光等步骤制成坯品。

《壮锦紫金壶》

二、壮族元素运用及南宁红陶雕刻技法

根据坯品的形态和整体面貌,对它赋予壮族元素的雕刻,使红陶更具广西民族地方特色。根据坯品壶形或陶坯形状不同,借鉴极具广西特色的花山岩画造型这一广西壮族元素,设计出花山吉祥图腾造型图案,在花山的造型中具有祈求胜利、丰收、吉祥的寓意,所以作品寓意美好,八桂祈福。壶盖部分则设计了铜鼓的纹样绕壶钮一圈,使铜鼓的图案与花山图案相得益彰,妙趣横生。陶艺茶壶作品多按照一壶四杯的配置进行设计,这也是传统壶型的标准配置,四只杯子采用了壶身的主体图案,又与主体图案有所区别,使得图案能互相呼应又各自成趣,有了杯子的配合,整件作品更趋于完美。

笔者在数年的陶刻制作中,将传统国画技艺山水、花鸟虫鱼、书法篆刻等运用于邕红陶的陶刻上,研发了邕红陶陶刻单刀法和双刀法,一改以往邕红陶素烧之貌,以刀代笔,在陶器上刻画各类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采用雕刻蛙人舞、绣球、壮锦等元素,让南宁红陶富于壮族风格,彰显骆越文化。邕红陶的陶刻作品应采用平雕法和勾线法、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方法,在花山人物造型部分采用平雕阴刻法,在壶盖的铜鼓纹样部分采用阳刻线雕法,使得整件作品刀法多样、气韵生动,更加古雅。

三、烧制技法的运用

南宁红陶多采用电窑烧制,最高温度1200℃。南宁红陶烧制温度和主要的烧制方法:一般烧制两天或3天(看陶艺品的大小来决定),均采用前段升温缓慢,中段升温快,最后阶段升温平稳,到达顶端后要保温半小时左右,然后断电降温,直至常温开窑。

烧制完成后,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后期处理,需要进行磨底处理,用尼龙纱布在水中擦拭,去除烧制过程中的窑灰,以保持电烧窑变的原来面貌,减少人工后期修饰,使作品体现出南宁红陶原汁原味的美感。

综上所述,南宁红陶是艺术陶、绿色陶、环保陶,融入广西民族元素、南宁元素,以雕刻赋予工艺陶器之上,使南宁红陶更具艺术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

猜你喜欢
狮山制陶古人类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枕上千秋
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类都是谁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桃园,狮山春天的构想
指点江山 还看狮山
狮山这十年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