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人间乐园》幻想与象征性叙事的精神维度

2021-01-21 08:05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叙事性乐园幻想

张 骞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约1450——1516 年)于1490——1510 年间创作了《人间乐园》(图1)。这幅作品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画面中充满了幻想与象征性事物的图像。博斯运用艺术手段,将这些图像加以情节表现,用叙事性的方式将画面的表达上升到了精神维度。

象征性图像的运用方法是使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更深层次的抽象情感,让原有的图像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博斯的《人间乐园》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将大量具有象征性的图像综合融入绘画之中,从而表现出叙事图像的精神维度。

博斯《人间乐园》图像的实质是精神的集中反映,不仅是表达思想性的现实事物也是幻想的延伸。画面运用大量的象征符号并运用幻想的方式构成了各部分的图像,图像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得画面内容丰富,每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整体的叙事性表达,从而使得画面内容变得多元化。

“读书人可以根据文字理解教义,不识字的人只能根据图像理解教义”是公元6 世纪格雷高里一世倡导世人的佳句。赫希(Hirsch)在他的著作《解释的有效性》(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一书中提道: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意义是融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观赏者欣赏画面的目的就是要从作品中感受创作者的意图。《人间乐园》的图像呈现是博斯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表现宗教世界的产物,博斯成为现实与精神的媒介,精神层面的事物无法在图像之中直接表现出来,但幻想事物的叙事性组合可以运用象征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人间乐园》将那些超越本体形式的抽象含义以三联画的方式呈现,具有视觉震撼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精神传递的目的,不仅能让观赏者了解宗教和寓言的含义,也能从视觉上把人们引向特定场景之中。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人间乐园》 木板油画 普拉多博物馆藏

《人间乐园》的图像组合是事物人格化的体现,画面运用修辞的方式来表现理想化的主题。博斯运用图像符号的形式来体现意象表达和核心观点,同时运用修辞符号将象征含义与视觉形象纳入叙事性表达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修辞手法也是象征符号,被贯彻到关于“欢愉”“惩戒”的图像信息之中,是精神的幻想,也是对神圣与世俗观念的象征表现。

精神性的象征图像具有思维导向的功能,因此《人间乐园》主题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在其功能的图像指向性上。在整个三联画的视觉表现中,博斯将抽象的精神表达编辑到图像之中,整幅画面成为具有警示、描述宗教内容功能的存在,观众在解读博斯图像编码的过程中将自身带入博斯构建的精神世界之中,获得宗教经验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以实践者的角度参与了博斯构建的“天堂”“人间”“地狱”之旅。蒂利希认为象征的概念是:“象征的真理追求超出于事物自身,宗教不是一种理论沉思的问题,是存在与否的问题。”《人间乐园》思维导向的功能性符合蒂利希对象征的定义。整个画面精神层面与现实参与相结合,观赏者在象征的作用下,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和画面中所产生的宗教,寓言思想完美契合。

《人间乐园》同时运用叙事的方式深化表达主题。博斯在构图、图像布局、寓意表达等方面将抽象的内涵进行组合来延展精神性的空间。画面视觉内容要表达的主要内涵是“欢愉”和“原罪”,因此象征所构建的各部分图像相互杂糅,不仅能表达出主题思想,还可以更深层地表达各个部分的含义,这些图像的含义像一张大网相互编辑,可以指向更加宏大和神秘、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境界是超出叙事性表达之外的。

《人间乐园》的细节想要表达的寓意是隐秘的,需要依托于整个宗教背景之下,寻找幻想事物的象征寓意成为获取博斯隐藏在图像之中信息的途径,象征本身又被赋予了行动的内涵,成为绘画背后精神参与的方式。以此可见,叙事性象征图像,不但具有精神表达的作用,还具有实践和参与性。

猜你喜欢
叙事性乐园幻想
锁不住的幻想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