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纳法联合穴位贴敷预防中老年髋部骨折卧床后便秘的护理研究

2021-01-21 16:58田立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吐纳鸣音髋部

田立新

(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0 引言

髋部骨折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疾病,目前我国中老年人数正逐年增加,导致髋骨骨折人数越来越多。该疾病患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需长时间卧床静养,但中老年人的肠胃功能正逐渐减弱,再加上身体激素分泌和运动量下降等因素,极易引起便秘[1]。因此此类患者需接受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有研究显示,中医吐纳法、穴位贴敷均能有效预防便秘,改善预后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择收治的68例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吐纳法、穴位贴敷联合使用对中老年髋部骨折卧床后便秘预防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时间段我科室与骨伤医院合作的68例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参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在47-87岁,平均(63.98±4.8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髋臼骨折患者13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1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63.75±4.6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2例、髋臼骨折14例、股骨粗隆骨折8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比研究成立。

1.2 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解释预防便秘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引起便秘的因素,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时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其次采取饮食护理,叮嘱患者以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主,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饮水量控制在2000 mL。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吐纳法、穴位贴敷护理。吐纳法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于病床,操作者左右手重叠与患者脐部,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闭口规律呼吸,一鼻吸气,一口呼气。吸气时将气引至丹田,稍作停顿后,一口呼气,呈“嘘”声,将气缓慢呼出,以此循环十五分钟,每天两次。穴位贴敷:贴敷药物:芒硝、大黄各30 g,生地、玄参、麦冬各25 g,柴胡、枳壳、桔梗各20 g,桃仁、当归、红花各15 g,将药物碾磨成粉,并用75%的酒精调制成药膏(0.2 cm×0.3 cm)。取换患者仰卧位,暴露脐部处皮肤,并同时注意保暖,使用0.9%的生理盐水擦拭后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脐贴上并敷于脐部,并用防敏胶带固定。患者卧床第一天给予穴位贴敷,卧床第一天至第五天,贴敷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连续八小时。去除贴敷物后清洗脐部周围。每次贴敷前听诊一次肠鸣音,去除贴敷物后再次听诊肠鸣音。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防止发生瘙痒、皮肤红肿等现象。

1.3 观察指标。①排便情况和肠鸣音频率。记录患者的卧床后至第一次排便时间;每天上午九点、下午五点听诊肠鸣音,以肚脐为中心,上、下、中、左、右五个区域分别听诊一分钟,计算平均值。②便秘症状[3]。以Florida 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中的Wexner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腹痛、排便疼痛、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完整性、协助排便方式以及二十四小时内未排便成功的次数和间隔时间等八项内容,满分30分,评分越低表示便秘症状越轻。③舒适度评估[4]。以舒适度量表(GCQ)评估患者护理舒适度,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多项内容,满分112分,评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④大便性状判断[5]。以Brffsto]粪便量表对大便性状进行判断,将大便类型分为七种类型,Ⅰ型即分离的硬团、Ⅱ型为团块、Ⅲ型为干裂的香肠状、Ⅳ型为柔软香肠状、Ⅴ型为软团状、Ⅵ型为泥浆状、Ⅶ型为水样状。Ⅳ型和Ⅴ型即正常性状。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s)。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和肠鸣音频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多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和肠鸣音频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和肠鸣音频率对比(±s)

组别 例数 首次排便时间(h) 肠鸣音频率(次/min)参照组 34 67.22±6.63 3.32±0.75实验组 34 37.45±5.87 4.76±0.47 t - 19.603 9.487 P - 0.000 0.000

2.2 两组便秘症状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便秘症状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便秘症状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便秘症状评分 舒适度评分参照组 34 22.22±3.14 71.85±6.16实验组 34 16.87±2.39 89.79±6.07 t - 7.905 12.096 P -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大便性状情况对比。参照组患者中,Ⅰ型0例、Ⅱ型10例、Ⅲ型7例、Ⅳ型10例、Ⅴ型6例、Ⅵ型1例、Ⅶ型0例,大便正常比率为47.06%。实验组患者中,Ⅰ型0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14例、Ⅴ型10例、Ⅵ型0例、Ⅶ型0例,大便正常比率70.59%。实验组大便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P=0.049)。

3 结论

髋部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主要以手术治疗,但术后需长期需卧床静养,进而增加了便秘的发生率。髋部骨折卧床后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少等症状,便秘会使毒素停留在体内,损伤身体,继而诱发胃肠道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影响手术最终疗效,不利于患者康复[6-7]。因此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措施并不能明显改善这一问题。随着中医不断发展,其穴位敷贴和吐纳法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可起到清热排毒、促进肠胃蠕动,防止发生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均有关系,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常。本研究对68例中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多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大便正常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中医强调“散气”,是一种宣导邪气的方式,吐纳法就是一种“散气”途径,一吸一呼,宜降气机,调节阴阳平衡。人体安静状态下,通过吐纳练习,可促进膈肌运动,脏腑间摩擦,使消化液增加,进而促进肠道蠕动,助于排泄[8]。穴位敷贴使用的大黄、芒硝具有泻下逐瘀、润燥散结的功效,当归、红花和桃仁可活血化瘀,麦冬、生地等可滋阴增液。中医记载,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经络疏通下可和胃理肠、化瘀消滞。穴位敷贴可增强药物渗透力,促进药物吸收和大肠的传导排泄。吐纳法和穴位贴敷联合使用可有效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改善大便性状,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同时预防便秘。

综上所述,吐纳法、穴位贴敷联合使用预防中老年髋部骨折卧床后便秘有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肠鸣音频率,缓解便秘症状,同时改善大便性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吐纳鸣音髋部
中西医结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调和
油菜花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