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坑塘整治问题

2021-01-21 10:23刘小龙李占华张垚瑶
山东水利 2021年8期
关键词:坑塘村民农村

刘小龙,李占华,张垚瑶

(1.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250100;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250000)

近年来,农村坑塘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加之镇村疏于管理,坑塘内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频发,导致部分坑塘黑臭水体严重,水质状况日趋恶劣。

1 农村坑塘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缺少系统规划,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1)“私有化”现象突出。有的坑塘使用人未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被一些村民私自用栅栏围挡起来,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成为个人获利的工具;有的被就近村民垫土填坑,用于扩大自家院落面积,有的“围坑造田”、私搭乱建,使得坑塘面积缩小,在汛期降水较多时,不能有效蓄滞洪水,缓解沟渠排涝压力。针对这些不合理行为,村委会不及时阻止,久而久之成为个人的“自留地”,其他村民也会攀比抱怨,造成村集体利益受损。

2)开发利用无序。在土地利用性质上,多数坑塘属于农用地,有些属于未利用土地,还有少数人工坑塘属于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坑塘分布在村庄周围,有些夹杂在村庄内部,不论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挖掘,都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大的坑塘成为干坑后,村集体或村民种植速生杨等经济林木,有的用来堆积秸秆柴草,有的填埋生活建筑垃圾。缺乏系统规划,储水功能弱化,面源污染严重,景观功能缺失,难以发挥效用。

1.2 财力投入有限,缺乏改造资金

目前农村坑塘数量较多,治理起来资金需求量大,点多面广分散不集中,面临着财政资金投不起、社会资本不愿投的尴尬现状。山东实施涉农资金整合下放到县,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由市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安排使用,但由于县级财政收入状况水平不一,财力紧张的市县,资金主要用于保民生的刚性支出上,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支出比较紧张。社会资本对于投资坑塘治理,因缺少财政资金的激励奖补政策,短期没有较好投资收益,还面临一定投资风险,因此不能吸引其积极参与坑塘治理。

1.3 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亟待修复

与河湖相比,坑塘的水体环境比较封闭,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沟渠引水、人工注水维持水源补给,稀释自净能力较弱,自身净化功能较差。雨水、污水管道不分流,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后,人排泄污染基本解决,日常洗衣洗菜等生活污水随排水管道排出,造成污水直排坑塘;部分坑塘规模化水禽养殖后,粪污排放严重,长时间得不到疏浚治理,沉淀的淤泥几十年没有清理过,黑臭水体现象日益严重,坑塘面积也逐渐萎缩。

1.4 环保观念淡薄,教育引导弱化

早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没有形成,保洁员队伍没有建立,产生垃圾不能及时运出村,客观上也使得一些垃圾被弃入坑塘,成为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保护坑塘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尚未形成,各家自扫门前雪,个别村民往坑塘内倾倒垃圾的生活陋习没有彻底根除。这种不良行为存在隐蔽性、随意性、反复性等特征,给坑塘管理带来一定工作难度。

2 治理对策

2.1 坚持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规划

治理不搞一刀切,以建制镇为治理片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因坑制宜,分类施策。要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深度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有机结合,同步规划,统筹推进。针对每个村的自然历史风貌和风土民俗民情,根据每个坑塘的土地性质、位置功能及水源条件,可划分为生活型、生产型坑塘,对生活型坑塘进行景观设计,发挥其生态效益;对生产型坑塘实施莲藕种植、“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科学划定布局畜禽养殖区,严禁在坑塘内进行畜禽规模化养殖。实施街巷硬化同时,将雨水、污水管道提前分流到位,打通管网堵点,在坑塘周边规范设置排水口,在遇到强降水时,确保雨水流入坑塘,从而达到旱季蓄水、雨季排涝的目的。

2.2 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治理体系

坑塘整治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目标。将坑塘治理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评价体系,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考核范围,并针对考核情况分级分档,确定财政奖补比例。区县一级成立坑塘整治领导小组,农委可作为牵头治理部门,协调农业农村、水利水产、住建、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实施步骤。乡镇为工程实施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先易后难、逐步推开原则,选取群众积极性高、村班子基础好、村集体有收入、方案切实可行的村,开展先行试点,打造坑塘治理样板示范工程。要明确产权归属,符合条件的地方可以确权颁证。明确村委会日常管理主体责任,针对坑塘使用“私有化”历史遗留问题,要抓住农村“三资清理”“扫黑除恶”行动,坚决收回被侵占坑塘,与坑塘实际利用人签订承包合同,明确租赁收益,并在乡镇政府备案,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确定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

2.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破解经费保障难题

1)以公益事业项目为依托,实施坑塘整治工程。县级财政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中,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坑塘治理工程,可探索将坑塘治理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政策机制。

2)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大户承包、股权合作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坑塘治理。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利用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租赁收益,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坑塘治理。对于达到治理标准的坑塘可给予一定财政奖补,使有限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2.4 修复坑塘生态链,提升水源自净能力

1)水源问题:对于村庄外围离河道沟渠较近且水源稳定的坑塘,可通过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铺设明沟暗渠,引入外来水;对于村庄内部无客水引入的死坑,提前做好防渗漏措施,畅通村内排水管道,主要通过收集季节性降水,尤其是夏季雨洪水资源,解决水源问题。

2)水质问题:借鉴河道水生态治理技术,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巢增效技术等进行水生态修复示范;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在水源水质稳定坑塘投放鲢鱼、鳙鱼、鲫鱼等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增强自净能力,维护坑塘生命健康。配置成本低、易操作的检测设备,定期监测水质状况。

2.5 强化宣传引导,构建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坑塘要在治理,重在保护。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村民对坑塘保护的参与度和知晓率,通过村广播定期播报、粉刷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印发告知书,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推行智慧化管理,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将监控系统并入雪亮工程,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破坏坑塘环境行为,视严重程度进行批评教育、曝光出镜等惩戒措施。将保护坑塘纳入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监管。参照河湖长制,将坑塘治理纳入“河长制”工作体系,在镇村两级实行“坑塘长制”,对每个坑塘建档立卡,落实管护责任人、管护员及其工作职责。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农村坑塘是水系末端?的毛细血管,村庄外围离农田较近坑塘改造后,在雨季蓄水防涝,旱季为农业灌溉提供备用应急水源,促进农民粮食增收增产,长远看对粮食安全也起到一定作用。

3.2 社会效益

将坑塘治理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对符合土地利用条件的废弃坑塘,可建设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对水源水质稳定的坑塘,经过清淤疏浚,提升周边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近水、亲水、乐水场所。随着坑塘环境变好,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3.3 生态效益

能够涵养回补地下水源,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后,实现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养水,建设人工生态植物浮岛,安装曝气装置,促进水体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目的,最终实现水生态环境修复,促进坑塘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坑塘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整治废旧坑塘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近五十年来大理海西流域坑塘系统发展演变及分布特征研究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菏泽市农村坑塘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