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

2021-01-21 09:44田刚元陈富良
理论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

田刚元 陈富良

摘 要: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调整的必然趋势,习近平通过长期实践和深度思考形成了其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萌芽于“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孕育于“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形成于新常态下的巨大变革,发展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出发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是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关键议题、基本路径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核心要义予以深刻阐析,在有序高效恢复经济活力、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世界数字化治理等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数据要素;数字鸿沟;数字治理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1-0004-06

作者简介:

田刚元(1982-),男,山东青州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陈富良(1964-),男,江西萍乡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府规制理论。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未来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经济顺势快速“补位”“补链”,在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消费回暖、助力企业转型上显现出独特优势与强大潜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面对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与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习近平高瞻远瞩、统筹谋划,敏锐把握世界科技革命态势和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深刻阐述以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建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故此,在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全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深入分析其演进的内在逻辑、所蕴含的核心要义及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经济发展新辉煌、共享数字经济新红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从最初“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和“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到新常态下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再到新时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持续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是习近平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征程中走向成熟。

(一)萌芽、孕育于建设“数字福建”“数字浙江”的战略构想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与發展源于其长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早在2000年,“数字地球”和“数字社会”尚处于概念性阶段,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前瞻性地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播下了发展数字经济的“种子”。2001年2月,习近平在福建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福建在新世纪中发挥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1]即以“数字福建”建设为着力点与突破口,不断催生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培育塑造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新优势。这充分表明习近平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融互促关系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和深入思考,为福建省数字经济未来发展铺就了新路径。此后,习近平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实施“数字福建”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雏形在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中逐渐显现出来。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推动“数字浙江”建设作出决策部署,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信息技术在浙江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实现浙江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数字浙江”成为统领浙江未来发展“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支柱,浙江由此从全面工业化阶段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在建设“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中进一步孕育成长。

(二)形成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巨大变革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数字经济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与引领新常态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支撑点。习近平高度重视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13年7月在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2]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演变成为关键性的生产要素与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在习近平的力主推动下,2016年9月举行的G20杭州峰会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重点议题,在秉承“开放包容普惠共享”“数字精神”的基础上,签署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全面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与意义,明确提出了数字经济合作发展的七大原则与六大关键优先领域,积极推动以数字经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中长期增长潜力,为把握数字经济历史发展新机遇、推动世界经济迈进数字经济新时代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习近平还积极倡导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力推动网络强国战略与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着力打造“数字中国”,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有效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一系列科学论断与发展倡议意味着数字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数字经济的概念日渐清晰、数字经济的发展道路日趋明晰,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巨大历史变革中逐渐形成。

(三)发展于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瓶颈,数字经济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既强调“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3],又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4] 。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活力,实体经济又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根基,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为依托。习近平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发展关系的深入分析及所提出的“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发展方略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暂时打破了新时代社会经济有力有序向好发展的节奏,面对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冲击,习近平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5],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找准了现实路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数字经济是有效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稳定繁荣的正确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为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实践土壤,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也必将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

二、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是就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驱动经济创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立场,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具有显著的内在逻辑特征。

(一)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高度重视运用数字经济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数字福建”建设之初,习近平就强调:“要让‘数字福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让人民群众分享‘数字福建建设成果。”[1] “数字福建”建设不搞“高大空”,而是要打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数字生活,增强人民群众数字经济发展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充分诠释了以数字经济服务百姓、造福人民的包容性发展新内涵。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习近平更加重视以数字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民生服务,补足民生短板”[6],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以数字经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消除政府公共服务鸿沟,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与便捷化水平,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使人民群众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得实惠、享便利,不断分享数字经济新成果、收获数字经济新红利,饱含了习近平对数字经济惠民便民利民服务的深情关切,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一宗旨在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落脚点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共建共享,以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崇高使命,全力推进世界数字经济包容普惠性发展。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7],但数字鸿沟却正在加剧国家或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等性,成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巨大障碍。数字基础设施落后与信息技术终端缺少是产生数字鸿沟的硬件因素,硬件缺失又会割裂落后地区与数字经济的联系,造成数字素养等软件因素的欠缺,使得数字鸿沟越拉越大。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8],充分反映出习近平对数字鸿沟难题的深刻理解,他所倡导的“新基建”战略为培养提升数字素养、弥合缩小数字鸿沟找准了现实路径。而且,互联网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应由全球共享,发展数字经济应积极“拉手”而不是“松手”,应主动“拆墙”而不是“筑墙”,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只能使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只有开放合作普惠包容才是全球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全力推动“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让亚太地区人民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8],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使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世界人民,实现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普惠包容发展,是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切实践行。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内在逻辑主线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科学引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行动纲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9]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理顺了发展主线、明确了发展路径。首先,数字经济作为信息技术革命创新发展的产物,是当前创新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本身就是对创新的最好诠释。其次,數字经济产业渗透性强、产业融合度高,能够有效打通“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10]。再次,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其“去物质化”特征能够有效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有效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最后,数字经济的自身特征与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开放性与共享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1]正是对中国同世界各国分享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携手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合作共享发展愿望的真诚表达。五大发展理念是数字经济当前及未来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的集中体现,是贯穿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始终的内在逻辑主线。

三、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实践检验,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所经历的历史变革中不断优化成长,对为什么发展数字经济、重点发展什么领域以及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即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动因、关键议题和基本路径进行了全面阐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核心要义。

(一)数字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数据较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而言具有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等显著特点,能够有效打破生产要素供给有限性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制约,在促进产业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具有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习近平指出:“新常态要有新动力,数字经济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12]借助网络直播、农村电商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农业行业能够有效贯通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引导与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价值,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脱贫减贫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工业企业能够深入洞察用户需求、消费趋势和市场潮流,实施精准定制与智能制造,打造满足消费需求、引领消费市场的自主原创精品,实现产品生产的横向整合和价值链条的纵向整合,提升产业链与价值链层次水平,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生产力。而且,数字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创新最为活跃的经济形态,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共享单车、滴滴出行等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新业态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移动支付、精准医疗等数字经济新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因而,数字经济有助于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在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是实现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

(二)数字技术是实现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

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转化促使数字经济将数据不断转换成为生产要素,把数据资源有效化作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产业竞争的核心优势。我国虽是世界网络大国,数字技术在消费级应用领域积累丰厚,个别领域甚至领先全球,但并非世界网络强国,整体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保障仍处于世界中低端水平,工业级核心技术仍较为落后,尤其在芯片技术、系统软件、材料技术等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外的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瓶颈。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13] 。只有快速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核心技术,才能夯实数字技术基础、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否则就会在技术标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上受制于人,难以真正有效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以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加快构建自主可控、以我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价值链,将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有效提升数据安全预警和追踪溯源水平,砌牢数字技术安全的“防火墙”。切实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增强领导干部与基层人员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基本功,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夯实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石。现代信息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必要技术支撑,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牢固扎实、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之上。

(三)共享共治是实现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在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生产要素由农业经济的土地、工业经济的技术与资本转换成为数据,生产与消费之间、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传统的模式与机制已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建立全新的思维方式、發展范式和治理体系。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14]加强数据共享、推动合作共治成为有效破解数字经济发展难题、实现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应然方案,其中共享是前提,共治是手段。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数据的生命在于共享,孤立、封闭的数据是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数据越共享越增值,只有通过数据共享并依托“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才能有效提升数据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最大限度提高数据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最大程度减低经济组织的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促进实现普惠科技、普惠金融与普惠贸易,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数字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数据产权的归属、类型和结构界定的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模糊不定,网络诈骗与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制约着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故此,习近平积极倡导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处理数字经济发展在法律、安全、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共创世界数字经济互惠互享的美好未来。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关乎全球亿万人民的福祉,共享共治是推动和实现世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必然选择。

四、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源自于习近平对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先行探索和成功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智慧的精髓,既有极高的理论深度,又有极强的实践力度,不仅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而且在全球治理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为有序高效恢复经济活力明确了发展方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经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和严峻考验。习近平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15]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如何快速恢复活力、化“危”为“机”,迫切需要新思想、新理论的指导和新技术、新动能的推动。习近平积极主张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抓“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战略新机遇,以数字经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于疫情的巨大冲击,传统市场需求被抑制、产品供应链被中断,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此时数字经济产业渗透性强、产业融合度高的独特优势充分凸显,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市场“补位”和供应“补链”,为激发市场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动能。在社会经济政策的有力推动与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下,中国的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趋于正常,经济活力逐步恢复,数字经济在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活力上充分显现出经济“稳定器”与发展“助推器”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习近平长期关注和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为疫情冲击下的经济活力恢复与发展水平提升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经济活力的恢复亦为疫情笼罩的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注入了宝贵信心与重要动力。

(二)为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促进数字经济优化升级,中国数字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习近平高度重视以“网络强国”为“基”、以“数字中国”为“柱”搭建新时代“智慧社会”,让数字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16],并全面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系统回答了当前及未来我国发展怎样的网络、怎样发展网络等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推动“网络强国”战略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6],继“数字福建” “数字浙江”之后,“数字贵州” “数字山东”等数字区域发展战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数字中国”建设进入全域发展新时代。习近平在阐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又提出“智慧社会”这一全新概念,为推动数字乡村与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崭新思路,在提升电子政务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涵盖了数字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为全面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三)为稳步推进世界数字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化治理成为关乎国家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习近平高度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数字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形成了一整套从疫情监测、隔离防控到治疗救治,再到复工复产复学、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显示出中国政府强大的数字化治理能力,为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17]。数字化治理的关键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参与度高、协同性强,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有力推动了数字化治理进程。数字化治理的重点在于数据的有效使用,习近平高度重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不断稳定民心、提振信心,极大提升了网络谣言治理能力。数字化治理的路径在于一体化合作共享,习近平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思想,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通力合作、共享信息,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互动互补的治理合力,有力提升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不仅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而且实现了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为打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推进世界数字化治理改革贡献了中国方案。

总之,经济数字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如何赋能数字经济发挥数字经济效能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和竞争要点。经过长期实践与深度思考所形成的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数字经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新红利;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有效弥合数字鸿沟,推进全球共享普惠包容型数字新经济;始终坚持互信共治,推动数字化治理体系改革,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我国乃至世界数字经济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与基本遵循。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开放包容的普惠情怀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启新征程,也必将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体系改革步入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启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推动信息化建设纪实[N].人民日报,2018-04-20(01).

[2]洪银兴.新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1.

[3]習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N].光明日报,2019-08-27(01).

[4]本报评论员.一定要把我国实体经济搞上去[N].人民日报,2019-09-20(02).

[5]本报评论员.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N].人民日报,2020-04-03(01).

[6]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17-12-09)[2020-05-12].http://www.gov.cn/xinwen/2017-12/09/content_5245520.htm.

[7]习近平.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8-11-01(02).

[8]习近平.把握时代机遇 共谋亚太繁荣——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8-11-19(02).

[9]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致贺信[N].光明日报,2019-10-12(01).

[10]吴韬.习近平新时代数字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5-11.

[11]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N].光明日报,2017-12-04(01).

[12]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展数字经济 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N].光明日报,2019-01-30(06).

[13]习近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01).

[14]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02).

[15]习近平: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02(01).

[16]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01).

[17]兰建平.数字化治理的浙江选择[N].浙江日报,2020-03-26(08).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
弥合数字鸿沟,构建公民社会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