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阅读法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2021-01-21 10:49聂旭东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聂旭东

摘要:为了提升初中生的现代文课外阅读素养,让学生的现代文课外阅读更有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吸收阅读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板块上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我们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考题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的考分就占50分左右,阅读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几乎是只考查课外阅读(约35分)。由此,可见现代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活到老,学到老”。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国家也提倡终身学习,全民阅读。成年人尚且都需要读书学习,那么青年学生就更该珍惜美好的年华,加强阅读。我们学生的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方式。课内阅读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师生应该精钻细研。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补充,它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

一切阅读都是为了“吸收”,只是我们现在的阅读目的不再是找寻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了,而是吸收书籍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所谓“见多识广”,没“见”就没“识”,我们初中生的“见”就是加强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宽广的,加强课外阅读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现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规定了12本课外必读名著,其中《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傅雷家书》等大都是现代文阅读。为了提升学生现代文课外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的现代文课外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此,以《朝花夕拾》的阅读为例,我要向初中生推荐一种现代文课外阅读方法——“吸收阅读法”。下面就重点为大家谈谈现代文课外自主阅读中“吸收阅读法”的运用与实施。

一、吸收基础知识

(一)吸收生字

识字与写字方面,新课标规定七至九年级“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这些常用汉字在现代文课外阅读中就可学到不少。如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学到以下汉字:

凿(záo)、荚(jiá)、椹(shèn)、蛉(líng)、蝥(máo)、攒(cuán)、敛(liân)、罕(hân)、秕(bî)、系(jì)、鹡鸰(jílíng)、蜕(tuì)、鼎(dîng)、窦(dòu)厥(jué)、倜傥(tìtâng)、叵(pô)、拗(ão)、盔(kuī)、箔(bó)因此,阅读一篇文章,学生就可以认识以上这么多生字,并从文中就能学到怎么运用,这样大的吸收量,就可以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何乐而不为呢?

(二)吸收新词

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认识“确凿”“轻捷”“倜傥”“同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等重要词语,结合课文,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

(三)吸收佳句

课外阅读中佳句的吸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句,就是一个经典名句。学生细细研读此段文字,就可发现前两个“不必说”是与后文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但是,“单是”以后的内容才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揣摩此句的妙处,学生就可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样的句式写景、叙事,增添作文的层次性和生动性。

(四)吸收修辞

修辞知识在语文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课外现代文,特别是记叙文类作品中,几乎是没有哪一篇文章中不用修辞的。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在课内阅读中就可以学到。但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它们的运用方法和表达作用,学习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述中去,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这些修辞知识,在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就能吸收到很多,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就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在此不再多言。

二、吸收写作方法

(一)吸收布局

除注重语言的组织表达外,写作是要讲究布局谋篇的。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整体感知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安排文章写作顺序的一种方法——紧扣文题,以时间为序。细读课文第二段,学生可以感悟到动笔之前就要安排好写作详略;读到第九段,学生又可体会到文章如何巧妙过渡,使文章结构安排严谨,浑然一体。

(二)吸收技巧

学生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时,阅读第二段就可体会到如何安排文章写作的详略,使文章的表述话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同时,阅读该段,学生也可以体会到如何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写作景物,学到“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阅读第七段,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三、吸收文本资源

(一)吸收主题

我们的阅读只不能停留在积累知识的层面上,还应该提升到思想认知的高度上来。所以,我们的学生不管是课外阅读整部书,还是课外阅读一篇文章,都要领悟其主题思想,接受思想教育。例如,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了解该文在怀念、感谢恩师的初衷里,也有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我们的学生也就可以自然地把现代教育与旧式教育加以对比,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二)吸收问题

我们所指导的初中生的课外现代文的阅读,也是有一定的目的——提高语文测试中“名著阅读”题的答题正确率。所以,我们就应该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吸收一些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过程中,我就设计了以下浅显易懂而又常考题目:

鲁迅的散文《        》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所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          ,表述了对猫      、

       、      等特性的憎恶。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        的同情和对       的憎恶。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三味书屋那位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        地入神读书的寿镜吾老师,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總之,人生时时需要阅读,阅读的人生最美丽!愿我们青年学生珍惜大好年华,广泛阅读,“吸收”书籍中的营养,享受现代文课外自主阅读中的快乐吧!“读”出精彩的人生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2]鲁迅.朝花夕拾[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