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培养初探

2021-01-22 10:32郑森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兴趣兴趣培养体育教学

郑森芳

摘 要:小学生体育课承担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要学生能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喜爱,就离不开教师的机智教学。教学工作中,学生处于主要地位,培养其学习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体育课兴趣的培养更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想要提高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并从中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兴趣;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体育课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健康状况也会被忽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高度认识体育,明白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习的根基,不仅要着重把握学生在校内进行的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其今后终身体育的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长期保持就成为关键。

一、小学生体育课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经费匮乏,器材管理不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原本屬于体育的经费变少,从而影响到体育的教学工作。有一些学校会自制一些特别的体育器材,但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情况将影响着体育教师有效地开展体育的教学工作。如果只能根据仅有的设备和环境安排上课内容,那么,便会难以全面地执行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限制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教法陈旧单一

有些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陈旧、单一。课堂上,教师只重视学生所做的动作、运动的负荷量大小、动作的掌握程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些学校的体育课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即:集队、准备运动、自由活动、集队、下课。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更没有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三)没有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自尊心强、表现性强,尤其在体育课中,学生更期待得到教师的表扬。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思想也比较单纯,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容易产生内心消极情绪,在失败或行动中不经意受伤,从而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如果教师不能鼓励和指导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心态,学生容易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

二、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满足学生多层次运动需要

教师要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满足学生对新奇事物的需求,正确引导他们避开其他新事物的干扰。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常常会问教师有没有新的游戏、新的运动,他们希望获得新鲜感,所以体育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还要尽量在“新”上下功夫,也就是创新型教学方式。

教师应考虑全面,要考虑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需要,与人相处的交往需要,完成任务的自我成就需要和满足自身的自尊成就需要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培养和保护学生们的体育兴趣。

(二)适当组织体育竞争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渴望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造体育竞争,让他们有机会在竞争中展现自我。例如:举办乒乓球赛、班级篮球赛、校运会、校队选拔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拔得头筹,学生会感到极大的身心愉悦,通过运动得到正向而积极的反馈,他们会更喜欢运动,这也是引导他们喜欢运动的一种手段。但举办比赛时一定要注意,竞赛规则要合理,评判要公平、公开、公正,同时,组织竞赛时要考虑双方的运动水平差距,避免发生运动意外。

(三)正确认识体育兴趣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点和特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针对地设置教案。但是,反对让教案迁就学生的兴趣,不能喧宾夺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现有水平,组织合理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体育赛事,不能想着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准备,从简单到困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得应有的成果和他人的肯定,继而产生喜悦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

(四)快乐教学,激发兴趣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在准备活动上多安排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产生兴奋的状态,以此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这样接下来安排教学内容时,就会更加轻松。一节有趣的体育课,从始到终都需要穿插各种各样的小活动,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开心、快乐的上课氛围,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时的积极性。

(五)培养安全教学兴趣

兴趣和学生的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的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安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应该避免超出学生运动能力的安排,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危险的激烈运动,但低难度的运动和动作也不一定完全安全,现场还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安全工作做到位,不能有一丝疏忽,否则一旦出现意外,影响以后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以从最基本的辅助练习开始,增加学生的成就感,逐渐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信心。

(六)加强师生关系,情感迁移教学

教师除了要以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高自身的素养之外,还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沟通,要与学生有心理上的交流,做到理解学生所感兴趣或者不愿意的事情,并适时地做出回应与调适。课上学生要听教师的指令,在课余时间则可以平等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更亲密,打破师生沟通交流的屏障,提高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喜爱。学生从喜欢体育教师,迁移到喜欢体育课,学生在上课时,就不会很被动,而是想要更多和教师相处,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师安排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在体育课上更加活跃,做到从情感向教学内容的迁移。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到运动技能,就要先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一节体育课中,教师应该先认真地了解、研究学生,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内心想法,才能在满足学生运动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体育教学任务,也要养成学生终身运动的健身意识,以实现我国所倡导的“阳光体育”,才能真正地实现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3).

[2]张成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

[3]魏玉力.调动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

[4]和琴语.基于学生兴趣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2).

猜你喜欢
体育兴趣兴趣培养体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浅议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略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