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21-01-25 11:57张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转氨酶胆红素生化

张巍

(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吉林)

0 引言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多种病因而造成的一种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具有长期发作、反复发作的特点[1]。导致肝硬化发生的常见病因包括血吸虫病、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病毒性肝炎、代谢障碍、胆汁淤积等[2]。发生肝硬化的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黄疸、腹胀、乏力、消瘦、体虚乏力等,同时患者还可能伴随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障碍、贫血及内分泌障碍等症状[3]。目前临床上检验肝硬化的方式较多,但缺乏有效的肝硬化早期诊断方式。本研究就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龄40~77岁,平均(51.23±9.74)岁,其中为药物性肝硬化9例、心源性肝硬化5例、病毒性肝硬化1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7例、胆汁性肝硬化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为(50.93±9.8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早晨空腹进行静脉血的采集,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真空保存并送检。采取自动生化分析也分析检测采集的血液标本。将血液标本放入离心机中进行3 min的离心,调节转速为1500 r/min,将需要进行检测的蛋球比、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分离出来。

1.3 观察标准

将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对比两组的蛋球比、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的情况[4]。若在代偿期时检测指标呈现出轻微的变化,在失代偿期时,检测到谷丙转氨酶与间接、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蛋球比倒置、球蛋白上升、血清蛋白下降、碱性磷酸酶与γ-谷氨酰转肽酶上升可判定患者为肝硬化。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蛋球比、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的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球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比对照组高,白蛋白水平、蛋球比比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的原因较多,包括工业中毒、代谢障碍、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等,对患者的危害较大[5]。从组织病理学中,肝硬化中常见的是组织内存在大量的坏死肝细胞,部分残留的细胞会出现结合再生的情况,有些会形成纤维隔,存在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情况,进而破坏肝小叶的正常结构,导致假性肝小叶的出现,随着患者病情的长期发展,其肝脏会逐渐出现形变,最终造成患者发生肝硬化[6]。肝硬化好发于年龄为40岁人群中,且男性的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通常肝硬化在早期时,由于机体有良好的肝脏代偿功能,因此在病情早期,患者并不会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后期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障碍,同时可伴随着机体多系统受累的情况,大多数存在肝硬化的患者都伴随着食欲下降、下肢水肿、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紫癜等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于晚期还会出现脾功能亢进、癌症、肝性脑病等疾病[7]。我国,大多数出现肝硬化的患者都是由丙肝与乙肝转化而来,还有部分患者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在发生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包括门静脉血栓、上消化出血、腹腔积液等。肝硬化的病因较多,且组织构成较为复杂,因此要想有效地延缓患者的病情,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8]。目前临床上检查肝硬化的方式较多,包括病因与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活检检查、门静脉压力检测、血常规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中,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以及CT检查等,对患者的肝脏密度比例、形状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肝活检检查主要是通过活检方式进行检查。门静脉压力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肝静脉中的游离压、楔入压减压的方式,进行检测。随着临床研究不断升入,发现生化检验在各种疾病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生化检验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机体进行全面检查的方式,以便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身体的状况,实现对潜在疾病的探查。主要包括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肾功能等项目的检查,最终再根据患者的相应检查指标对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对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可以根据患者的典型特征表现及慢性肝炎病史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但为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其异常表现不明显,若必要,还可进行腹腔积液以及肝穿刺活检。若患者为失代偿期,则为患者检测时,需配合肝功能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检查以及腹腔积液检查为患者开展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指标明显比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高,蛋球比、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在为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查中,由于肝细胞中本身就存在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因此若患者的肝脏受损,这些转氨酶就会随已经破损的肝细胞进入到血液内,因此就会出现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中,转氨酶水平升高的现象。当患者肝脏受损,肝细胞本身社区、结合、排泄胆红素的一系列的功能就会出现障碍或发生障碍,从而检测到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的现象。当患者出现肝脏储备功能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的情况。肝脏的受损会影响到患者一系列的肝功能,当由于炎症反应造成胆道阻塞或肝脏分泌功能以及胆道排泄功能受损时,就会导致γ-谷氨酰转肽酶指标的升高。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能清楚地了解患者体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这些指标的变化,就能实现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

表1 对比两组生化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生化指标(±s)

生化指标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正常值 t P蛋球比 0.69±0.02 1.52±0.27 1.5~2.5 19.389 0.000白蛋白 26.03±5.49 45.62±8.69 40~55 g/L 12.054 0.000直接胆红素 36.48±9.81 3.19±0.41 0~3.4 µmol/L 21.444 0.000碱性磷酸酶 182.53±23.47 82.49±10.68 45~135 U/L 24.537 0.000谷丙转氨酶 56.39±4.18 21.36±2.75 0~40 U/L 44.279 0.000总胆红素 86.15±10.11 13.02±5.05 1.7~17.1 µmol/L 40.927 0.000 γ-谷氨酰转肽酶 86.82±12.06 13.59±2.65 5~38 U/L 37.508 0.000球蛋白 35.22±5.99 21.54±6.73 20~30.0 g/L 9.603 0.000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的检验中应用生化检验方式,结合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在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中,生化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转氨酶胆红素生化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转氨酶高与肝炎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