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25 11:57付桂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巩膜小梁眼压

付桂云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辽宁 北票)

0 引言

在临床上,青光眼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部疾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以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及视力下降为特征[1]。目前,关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导致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2]。临床上,青光眼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视力模糊、头痛、夜盲等,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失明的现象出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目前,治疗青光眼通常都是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主要是以保护视功能以及降低眼压为手术目的[4]。但过去的手术方式中,由于难以对巩膜瓣缝合线的松紧度进行控制,患者于术后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疗效不理想[5]。随着小梁切除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得到许多医师与患者的认可。本研究就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观察组中,女性10例,男性15例,年龄50~70岁,平均(65.43±9.74)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4例,年龄50~70岁,平均(65.52±9.71)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经诊断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进行前,对患者的眼球周围进行浸润麻醉以及表面麻醉,将患者的上直肌进行固定,在其正上方作一穹窿,作为基底结膜瓣。对患者的浅层巩膜采用灼烧方式进行全面地止血,选取角膜边缘作为基底,作一厚度为其一半的巩膜瓣,形状为梯形,大小为3 cm×3 cm,从膜床上缓慢将巩膜瓣前端缓慢分离,直至患者的清亮角膜区的2 mm位置。前房穿刺口选于患者的角膜缘侧,以便于将防水释放,促进眼压的降低,切除患者眼部小梁组织及其周围的虹膜,采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顶端,将缝线松紧进行调节。在进行手术的眼部周围为患者涂抹上地塞米松眼膏,并对术眼进行加压包扎。观察组则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基本操作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制作完巩膜瓣后,将浸泡0.2 mg/mL丝裂霉素C的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方,于1~5 min后将棉片取出,采用生理盐水将巩膜瓣进行冲洗,对巩膜瓣采用10-0尼龙线进行缝合4针,其中有2针为可调节缝线。将平衡液注入前房穿刺口用于恢复前房,按照患者的前房渗透情况对缝合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并对球结膜切口间断缝合。于术前将地塞米松眼膏涂抹于患者的术眼区域,对术眼进行加压包扎。观察1周后所有患者均出院,于术后2周,观察患者的前房深浅情况及眼压情况进行拆线处理。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改善情况,统计并对比患者术前及手术完成后2周的眼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术后半年患者不需要使用降眼压类药物对眼压进行控制,眼压下降低于21 mmHg,且患者于治疗后,为显效;以术后半年患者需要降眼压类药物对眼压进行控制,搭配降眼压药物,患者的眼压下降低于21 mmHg为有效;以术后半年患者眼压无明显下降,依然超过21 mmHg,且患者在应用降眼压类药物治疗后,依然无法有效降低眼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黄斑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情况

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3.85±5.76)mmHg,对照组为(21.08±6.79)mmHg,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3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临床上,青光眼属于一种致盲性眼病,其中,青光眼中的最常见类型为原发性青光眼,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萎缩而造成的一种眼部病变疾病。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眼压升高及视神经受损[7]。部分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如眼胀、眼酸及用药疲劳等,这类患者通常是在进行眼部检查中,偶然发现的。且患者若在患病后,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对病情进行控制,随着该疾病的进展,可能造成患者视神经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可能造成失明的情况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较大,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由于青光眼的病情进展可致盲,成为了世界首要不可逆性致盲原因。过去临床上治疗青光眼常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但该种手术在进行过程中,对于缝合巩膜瓣的调控性较差,在缝合中常会出现缝合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术后浅前房、眼压控制不良以及滤过跑纤维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手术临床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9]。随着临床上小梁切除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青光眼的治疗中。该手术的作用机制是以单纯小梁切除术为基础进行改良,将抗代谢药物与可拆除缝线联合运用,实现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对于患者眼压的控制效果较好,且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的情况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促进患者疗效的提升,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眼压控制效果更好,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眼部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巩膜小梁眼压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补缺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