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25 11:57丁学宾李军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麻醉

丁学宾,李军辉

(无极县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 引言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在进行上肢手术时通过向患者的臂丛神经注射麻醉药物,来达到对臂丛神经干周围所支配的区域进行麻痹的作用[1]。但是在常规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由于对臂丛神经的位置把握不准确,因此麻醉注射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手术中患者仍然会有疼痛感[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使用超声引导来提高对臂丛神经阻滞的精确度。基于此,本文特对72例患者进行了不同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其麻醉效果,下面是详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1)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上肢手术的我院患者;(2)患者对麻醉药物没有过敏等禁忌证;(3)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自愿加入并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把72例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得患者36例,男性和女性各有19例和17例,患者年龄在21~68岁,平均41.32岁;实验组分得患者36例,男性和女性都为18例,患者年龄在22~69岁,平均42.03岁。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即使用肌间沟法。让患者进行平躺,患者的头部转向非手术手臂一侧,保持上肢贴紧。之后麻醉医生根据患者锁骨上方所形成的三角间隙进行穿刺点标记,对标记点进行消毒,一只手固定患者的肌肉皮肤,另一只手持针对此点进行穿刺,在无异常后便可以进行麻醉药物注射。

实验组患者则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首先与对照组患者一样要求患者平躺并找到患者的肌间沟进行标记。将B超探头的频率设置在10 MHz左右,使用超声对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颈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等进行扫描,观察各臂丛神经分支,找出最佳穿刺点,之后进行穿刺并注射药物,在B超的扫描下,待神经组织皆被麻醉药剂浸染后停止注药。

1.3 疗效标准

麻醉效果标准:在手术中患者无疼痛感,肌肉完全松弛,表示麻醉效果优秀;在手术时患者无疼痛感,但肌肉有紧绷情况,则表示麻醉效果良好;而在手术时患者有疼痛感且肌肉完全紧绷,则表示麻醉效果无效,效果差。麻醉有效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总人数×100%[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数、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镇痛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差异,其中不良症状有气胸、呼吸紊乱、局部麻药中毒[4]。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 19.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时间数据和剂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麻醉效果和不良症状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位于优秀、良好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比较[n(%)]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气胸、呼吸紊乱、局部麻药中毒的人数更少,实验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更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出现的不良症状比较[n(%)]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和麻醉起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的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比较(±s)

麻醉药物的镇痛时间(min)实验组 36 22.16±1.21 4.22±0.56 583.47±173.87对照组 36 28.18±1.53 6.73±1.01 414.85±133.31 t 18.517 13.041 4.618 P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麻醉药物使用剂量(mL)麻醉起效时间(min)

3 讨论

在当下的上肢手术中,不同于以前的全身麻醉,只需要进行局部神经麻醉就能够展开手术,所以就产生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该麻醉方式在现代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截肢手术之中[5-7]。通过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既能达到麻醉效果,又能减少麻醉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但在传统的臂丛神经麻醉之中,对臂丛神经的定位较为麻烦,且在注射麻醉药物过程中不容易把握麻醉药物剂量,因此麻醉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且容易发生气胸、呼吸紊乱等不良症状[8]。

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所以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开始引入超声来引导进行穿刺麻醉,通过超声频率能够精确地定位到臂丛神经,且可以观察到麻醉药物在臂丛神经中的反应情况,所以在进行麻醉注射时更加准确,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少[9-10]。通过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其麻醉效果更佳、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更低、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更少、麻醉的起效时间更快、作用时间更长,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优秀,对患者的危害更小,疗效更加持久,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麻醉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