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患者容量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5 11:57冯治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医学科生存率容量

冯治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的发展,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治疗[1]。根据相关临床报告指出,将PICCO监测方式应用于重症患者容量监测中,可获得满意的监测效果[2]。有利于减少射线的照射频率,缩短患者的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3]。但此方面报告少之又少,仍缺乏相关临床依据。在此次实验中,研究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上的使用,随访病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参照组(30例,采用常规CVP监测方式)与研究组(30例,采用PICCO监测方式),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 26~74岁,平均(53.36±5.54)岁。参照组患者中女性 13例,男性 17例,年龄 27~75岁,平均(53.47±5.72)岁。经告知后所有重症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文件,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临床症状、病况等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 方法

待患者入ICU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黏膜保护、预防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参照组(30例,采用常规CVP监测方式),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等,深静脉穿刺常规监测CVP,监测前保证管道通畅,测量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调零点在患者中线第四肋间,采用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进行CVP测量。

研究组(30例,采用PICCO监测方式),待患者入ICU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等,后行深静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一次性压力电缆套装(规格型号:PV8115)与动脉导管(规格型号:Pv2014216)]+股动脉置管进行容量监测,每隔6 h注射10 mL冰盐水,4 s内完成注射,容量监测指标包括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等。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统计患者的生存率与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等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监测效果进行观察评价。(2)通过记录患者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等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容量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与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比较

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更高,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更短(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与住院时间对比[n(%),±s]

2.2 研究组30例重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容量指标变化情况比对

相较于治疗前,研究组30例重症患者治疗后的ITBVI、EVLWI、GEDVI指标水平更低(P<0.05),详情如表 2 所示。

表2 研究组30例重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容量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研究组30例重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容量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

时间 例数 ITBVI(mL/m2) EVLWI(mL/kg) GEDVI(mL/m2)治疗前 30 1224.52±150.62 12.76±2.23 1079.87±120.42治疗后 30 896.73±90.64 6.29±1.56 768.52±80.15 t 10.213 13.021 11.789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技术在监护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容量的监测方法已逾10余种[4]。常规CVP监测技术采用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进行CVP测量,CVP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血压、CVP、血红蛋白容积等,但这些指标在重症患者中和血容量负荷相关性较差,无法正确反映危重患者的血容量[5]。PICCO监测是一种精确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PICCO技术结合了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与经肺温度稀释技术[6]。

目前许多临床诊断需要PICCO监测来指导临床决策和制定最佳诊疗方案[7]。其主要通过行深静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股动脉置管进行容量监测,可计算血管外肺水与胸腔内血容量,并且能够直接监测前负荷血容量[8]。PICCO监测导管不经过心脏,创伤更小,直接给出容量参数,无需对其它指标进行翻译等的优势为临床诊疗服务,同时体现出其及时性,减少射线的照射频率,技术容易掌握,并发症少。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常规CVP监测方式,在重症患者容量监测中通过PICCO监测后的生存率更高,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更短,ITBVI、EVLWI、GEDVI指标水平更低。提示PICCO监测方式的实施效果更佳,其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危重症及手术病人,有利于减少射线的照射频率,缩短患者的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

研究结果表示,PICCO监测方式在此次实验中比常规CVP监测方式的作用更佳,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普及与推广。

猜你喜欢
医学科生存率容量
标准化病人在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和应用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水瓶的容量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
小桶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