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2021-01-25 11:57李新岭陆蕴松张士鹏张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经皮椎体骨质

李新岭,陆蕴松,张士鹏,张辉

(长春骨伤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早发现、早预防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原则[1]。但是患者常因初期无明显症状导致在其他并发症发生后才发现,耽搁治疗时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是目前医学中常见的骨质疏松并发症,患者病发后,会因为病痛丧失一定的行动能力,对其生活和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2]。常规的保守疗法中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支架辅助恢复治疗,见效慢,患者恢复期长,且总治疗效果不理想。近些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因为操作简单、创伤小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3]。在我院也其运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中。本文以我院骨科中近一年收治的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对比,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90)两组。对照组中有男24例,女36例,年龄60~82岁,平均(67.86±2.31)岁;观察组中有男39例,女51例,年龄60~81岁,平均(68.14±2.1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准入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同时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患者;②精神有异,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具体内容有:患者入院后保持静卧休息状态,之后使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骨形成促进剂、抗骨吸收药、骨矿化药为患者做药物治疗,当患者的疼痛感有明显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两三个月之后,患者可带支具下床做适量活动。

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操作内容:①使用C型臂X光机获取患者的骨折脊柱的影像,判断患者伤椎具体位置;②患者以俯卧位安置在手术床上,给予局麻处理;③对患者骨折出进行常规过伸牵引复位治疗后,采用10~14 G穿刺针经皮肤和椎弓根穿刺到椎体前三分之一处停止;④将调制好的PMMA骨水泥,使用骨水泥搅拌器,经穿刺针注入患者伤椎处,当骨水泥发生渗透时,停止注射,并在彻底硬化之前拔出穿刺针,对患者伤口持续几分钟的压迫处理;⑤患者手术开始到手术之后,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对术后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感染状况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术前将评分标准告知患者,方便患者主述自身疼痛情况,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越剧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障碍评分,采用功能障碍评价表(Oswestry),同样术前告知患者相关标准,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疗效判定

治疗后,患者脊椎骨折处恢复正常,无疼痛感,则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骨折处基本恢复,对正常生活无影响,疼痛感微小,则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骨折处无明显改善,疼痛感无变化或增加,则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对比(±s, 分)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3 讨论

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是现代骨科中常见的病症,老年人患上此病的几率较高,患者脊柱功能遭到破坏,形成肿胀、疼痛的症状[4]。在传统的治疗中,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比较差,治疗难度较大,医生一般会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案,大大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且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绝对卧床静养,长时间卧床,容易加重骨质疏松,引起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长期卧床并发症,部分病人行动受到限制容易激发患者逆反情绪,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骨折愈合[5]。所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诊治中的重要课题[6]。1994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应用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7]。这种技术通过给患者病椎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因为微创的特点,更有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对传统的保守治疗,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术后相对较短的时间便可以进行腰背机能的康复训练,有效减少了患者出现卧床并发症的概率[8]。

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近一年收治的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形成术比传统的手术创伤更小,适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比起保守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病痛,促进患者的康复训练,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皮椎体骨质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