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细菌耐药性检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5 11:57但燕赵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耐药性儿科抗菌

但燕,赵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 检验科,新疆 焉耆)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情况的不断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这导致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为了达到疗效往往更换抗生素药物的种类[1]。当细菌耐药性产生以后,可能爆发变异耐药细菌。如果临床上找不到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而获得性耐药在临床上占据大多数。主要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引起敏感菌株的消失,而耐药菌株却大量繁殖。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耐药菌株代替敏感菌株,从而出现细菌对该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药物的治疗作用不断下降。所以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性,临床使用抗生素需要谨慎、适量、合理。为了摸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目前众多医院都开展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2]。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集的600例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样本进行耐药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集的600例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同时对所有样本进行耐药实验。标本分布涉及科室分别是内科、外科、儿科、重症监护。标本例数分别是300例、120例、100例、80例。

1.2 方法

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在超净工作台内,标记灭菌后的培养基,无菌选取病料。轻轻在灭菌的培养基上涂布几下,接着用接种环密集划线。最后用制备好的药敏片按照标记好的位置贴在培养基的表面。注意记录培养皿的标记和药敏片的顺序。放在培养箱内37 ℃的恒温环境培养8~12 h。药敏实验结果观察:培养结束后会发现细菌在培养基上均匀分布,同时会看到药敏片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群对该药物敏感;抑菌圈小或没有抑菌圈,说明该菌群对该药物不敏感或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2 结果

2.1 耐药性菌株监测情况

对所有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Gram-positive bacteria检出数量显著低于Gram-negative bacteria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耐药性菌株监测情况[n(%)]

2.2 耐药菌株分布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以及外科病房发现的耐药菌株明显高于儿科病房和内科病房,内科病房与儿科病房耐药菌株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耐药菌株分布情况[n(%)]

3 讨论

细菌耐药机制包括以下几点:外膜蛋白减少或者丢失,该蛋白的减少使细胞内的抗生素浓度降低;产生灭活酶,细菌产生的几种水解酶、钝化酶,这些酶水解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使之到达靶位。Gram-positive bacteria中葡萄球菌最容易产生β-内酰胺酶,这种酶能够将青霉素类水解,从而使其失效。而Gram-negative bacteria几乎都能产生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将头孢菌素水解;缺乏自溶酶,替代途径,酶的过量产生等其他耐药机制。

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还与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部分细菌的耐药性是天生的,该部分细菌耐药性的决定因素的染色体基因。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数量的增加,抗生素使用出现使用种类或者剂量不按照规定执行的情况[3]。另外患者自行购买服用抗生素,导致很多细菌发生耐药性[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Gram-positive bacteria检出率明显低于Gram-negative bacteria。重症监护以及外科患者的标本中耐药菌株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内科和儿科。内科和儿科的耐药菌检出情况差别不大,此研究结果跟相关研究相一致[5]。

临床上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助于医院掌握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并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改进措施[6]。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制定流程对标本的采集、保存和送检进行规范,为医院掌握内部细菌耐药性情况提供保证[7]。经常使用抗生素,一方面会导致细菌耐药,另一方面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人患病。当患者炎症消失,应该立即停药,有效避免患者再次发生细菌耐药性[8]。

细菌耐药性检测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有助于预防、控制和遏制本地的、地区的以及全国的耐药性发生发展。帮助制定或者修订用药指南,为修订国家药典提供信息。为研究和改造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目标细菌耐药率为30%、40%、50%、75%的抗菌药物分别告知本机构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参照耐药试验结果用药、暂停临床用药的分类管理办法。

4 结论

为了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而延缓耐药性细菌的发生。医院需依据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对于重症病房患者进行病情监控,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适量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危害。对于外科病房的患者需要关注手术期间以及住院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科学适量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预防感染工作。临床上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抗生素,从而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发生的比例,提高药物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耐药性儿科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