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2021-01-25 11:57朱立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性病变囊性卵巢囊肿

朱立军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盆腔囊性病变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以盆腔囊性包块最为常见,但盆腔囊性包块性质与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其治疗方法、预后等均有较大差异。目前,关于盆腔囊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与具体机制,临床医学界尚未做出明确阐述,也无统一定论。相关研究表明,女性盆腔结构具有复杂性,病灶相对隐匿,加上临床分型种类多,且起病初期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1]。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在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层面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取人体受检部位断面或立体图像,进而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目前CT扫描已成为临床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手段,为进一步探究CT在盆腔囊性病变中的诊断鉴别作用,本次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盆腔囊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对象,患者年龄范围22~68岁,平均(48.66±8.63)岁,囊性病灶直径 17~205 mm,平均(61.25±8.57)mm,患者均以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腹部胀痛、白带增多等症状于我院就诊,所有患者均经16排螺旋CT检查。本次研究内容与程序完全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囊性病变诊断标准:CT图像显示囊性区域面积超出病灶总面积2/3,囊内与囊壁间隔厚度在3 mm以下为薄壁,超过3 mm为后壁。且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囊性病变。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相关文件。③患者16排螺旋CT资料完整。④患者依从性高,能配合相关研究事宜。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者。②合并其他类型肿瘤者。③合并语言、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其他内科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扫描前一晚饮食清淡,禁食渣质食物,扫描当日给予患者1%泛影葡胺稀释液100 mL进行口服,暂时禁止小便,保持膀胱充盈,以PHILIPS MX16-slice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电流130~160 mA、电压120 V,螺距5 mm,层厚5 mm,探测器模式设置到20 cm/周,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以3 mL/s速率进行静脉注射,扫描范围从耻骨联合向上直至髂嵴处,如果肿块过大,则将扫描范围向盆腔外延伸,并将获得的数据重新输入工作台,进行平面重建[2-4]。

1.3 观察标准

对16排CT检查结果中病灶的相关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16排螺旋CT检查准确率进行评价。CT阅片由我院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以两位医生共同意见为最终结果,当意见不一致时共同协商后确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经手术及病理活检,50例患者共发现72个病灶,其中65个为良性病变,7个为恶性病变。其中卵巢囊腺瘤10例、卵巢囊肿畸胎瘤12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7例、卵巢囊肿10例、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3例、卵巢管脓肿5例、卵巢囊腺癌3例,详见表1。

2.2 CT诊断准确率

以手术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提示,定位准确率为96.00%,定性准确率为84.00%,其中,对卵巢囊肿畸胎瘤的定性准确率最高,为100.00%,其次为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及卵巢管脓肿;对卵巢囊腺癌定性准确率最低,为66.67%。此外,CT诊断对卵巢囊肿畸胎瘤、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肿及卵巢管囊肿等病变的定位准确率均高,达100.00%,见表2。

3 讨论

盆腔囊性肿块为妇科临床常见的病变类型,起病缓慢,发病隐匿,患者基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有一定的症状表现也无特异性,当患者察觉异常时肿块往往已经扩大,因此在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无典型性,增加了手术方案确定难度[5]。因此,在盆腔囊肿病变的临床鉴别中,要求关注其细微的结构变化及病灶与其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6]。

目前,螺旋CT是盆腔囊性肿块的重要鉴别和诊断手段,具有层厚薄、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发展使得CT扫描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通过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任意感兴趣区域的轴面进行重建,可获得精确度较高的横切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图像,帮助阅片医生直观了解到病灶和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定位能力[7]。

表1 患者病灶特征情况(±s)

表1 患者病灶特征情况(±s)

临床特征 例数 病灶数(个) 病灶大小(mm) 合并症卵巢囊腺瘤 10 13 88.63±8.21 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癌 3 7 96.28±59.54 盆腔积液卵巢囊肿畸胎瘤 12 16 66.25±16.58 卵巢囊肿卵巢内膜异位肿瘤 7 12 57.68±15.58卵巢管脓肿 5 8 55.69±13.21 盆腔积液卵巢囊肿 10 13 48.69±12.54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 3 3 65.14±15.58 卵巢囊肿

表2 CT诊断准确率情况[n(%)]

在对盆腔囊性肿块进行判断时,应首先判断其是否来源于卵巢,盆腔囊性肿块中绝大部分肿块具有卵巢源性,其通常位于子宫中前方或前方,同时可推动子宫向外后方移动,悬韧带内部有卵巢动静脉通过,因此其可作为标志性部位在CT图像上体现,如果CT图像提示悬韧带融合成为大块并有卵巢的动静脉从中穿过,即可明确判定为卵巢来源。而在非卵巢来源肿块中的子宫来源肿块在判断上则相对容易,由于子宫作为实质性器官在盆腔内占据了很大部分空间,因此观察相对容易,但子宫浆膜下囊性病变的判断就要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以从多角度观察其是否与子宫有缔结关系。

本次研究采用16排CT对女性盆腔囊肿病变进行了鉴别,结果提示,其定位准确率为96.00%,定性准确率为84.00%,一项研究[8]结果表明CT在盆腔囊性肿块中定位准确率为95.00%,定性准确率为82.00%,与本研究准确率具有一致性,证实了其确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以定位准确率尤甚。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在女性盆腔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病变囊性卵巢囊肿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效果研究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指标的影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89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扭转的手术治疗体会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应用于囊性脑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胰腺囊性病变辅助诊断价值对比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