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021-01-25 11:57摆金梅潘存英马文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治疗仪气压脑出血

摆金梅,潘存英,马文芳

(昌吉州中医医院,新疆 昌吉)

0 引言

在临床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由于偏瘫或者是实施手术治疗后需长时间卧床,因此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I),并且脑出血患者出现肺栓塞主要因素之一便是DVI[1]。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统计发现,倘若未能尽早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则会促使30%~40%的脑出血患者发生DVI,症状较为严重者有60%~70%的概率出现DVI[2]。由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是DVI,因此需要尽早进行护理干预,从而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针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西医临床主要采用的干预方式为气压治疗仪,中医临床则采用穴位贴敷实施干预[3]。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实施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100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中医穴位贴敷+气压治疗仪共同护理效果,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院治疗的实施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100例进行研究,根据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包括50例A组与50例B组。将单纯的气压治疗仪用于50例A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 25例,年龄在41~70岁,平均(56.30±4.12)岁,其中20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将中医穴位贴敷+气压治疗仪用于50例B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0~69岁,平均(55.90±4.03)岁,其中 18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比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A组:气压治疗仪:治疗前护理人员采用温和的语气指导患者以平卧位接受治疗,随后叮嘱患者尽量放松全身,将双肢舒展,随后再将下肢套套在筒套中,带充气的时候从最远端的首个气囊依次逐个向上,当最后一个气囊也完成充气以后,将全部的气囊自动排气,中间停顿几秒钟以后,对气囊进行重新的排气和充气处理,以上操作依次反复实施。其中气压参数调整为 25~180 mmHg(1 mmHg=0.133 kPa),整个治疗时间控制在0.5~1 h,在对患者实施仪器治疗期间确保每一根管道的通畅性,促使退护套处于平整状态下束缚在患者的双下肢,一旦发生任何异常即可停止治疗。

B组:(1)中医穴位贴敷。药材选择包括:75 g红花、120 g儿茶、60 g朱砂,75 g没药、500 g血竭、6 g冰片、75 g乳香、6 g麝香。穴位选择:涌泉穴、足三里穴、委中穴、阴谷穴、三阴交穴也、解溪穴、太冲穴以及委中穴等。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粉,随后调配、过筛并混匀,采用酒将其调制成黏糊状后制成穴位贴,每直径为1 cm,1次/d,治疗7 d。(2)气压治疗仪与对A组治疗方式完全一致。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前后D-二聚体(D-D)指标变化情况与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疼痛发生率。

D-D指标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测量。

1.4 疗效判定

通过治疗后患者下肢未出现疼痛感、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彻底消失,视为显效;通过治疗后患者下肢出现轻微疼痛感、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有所改善,视为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下肢疼痛感、肿胀剧烈,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D变化情况

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D-D指标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与A组相对比,B组患者D-D指标显著偏低,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D变化情况(±s, μg/L)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疼痛发生率[n(%)]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疼痛发生率

表2所示,护理后与A组相对比,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疼痛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

表3所示,护理后与A组相对比,B组患者总护理效果显著偏高,P<0.05。

3 讨论

引起患者出现DVI相关因素分别包括:血液凝固性变化、血流减慢以及血管壁损伤等[4]。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通常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极易发现DVI,并且大部分患者呈现偏瘫肢体。由此可见,在患者围术期间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DV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5]。其中,临床最常采用的干预方式为气压治疗仪,该仪器经过间歇性的充气压力泵把足够的气流泵入气囊当中,随后针对患者的下肢实施挤压和按摩,以这种方式可对血管、肌肉血液以及淋巴管回流速度造成刺激,提升局部的营养供给以及血流量,增强新陈代谢,还能起到消除血肿的作用,以防DVI的发生[6-7]。

有研究人员指出,针对脑出血术后DVI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预防DVI的发生,效果显著。中医认为DVI与自身正气亏损以及肝肾不足相关,气行则血性,气滞则血瘀,倘若患者出现正气不足将会引发血液运行乏力。当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将会流失大量血液,促使患者血虚亏损加剧,引发血瘀阻塞脉络,引起血流回流受阻,形成下肢疼痛和肿胀[8]。所以,术后对患者实施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以及益气通脉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DVI的发生。本研究采用的药物:没药、红花和乳香具有活血止痛,祛瘀消肿之功效;儿茶具有止血生肌,活血疗伤以及收湿敛疮之功效;朱砂具有清热解毒,镇心安神之功效;血竭具有散瘀止痛,生机敛疮之功效;冰片和麝香具有祛瘀止痛之功效。配合挑选的穴位进行贴敷,可达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以及行气通络之功效,避免DVI的发生。本研究将以上2种护理措施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指出,护理前两组患者D-D指标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与A组相对比,B组患者D-D指标显著偏低,P<0.05;护理后与A组相对比,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疼痛发生率显著偏低,P<0.05;护理后与A组相对比,B组患者总护理效果显著偏高,P<0.05。

总而言之,针对脑出血术后发生DVI患者,给予气压治疗仪+中医穴位贴敷,可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疼痛发生率,提升整体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治疗仪气压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看不见的气压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