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1-25 11:57罗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病情康复情绪

罗敏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淮南)

0 引言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其主要病症为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神经等出现障碍;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该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老年患者的发病率较高[1-2]。脑卒中又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由于大脑血管供血不足造成的;出血性脑卒中是脑内出血导致,此疾病有较强的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患者脑卒中的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等,由于患者缺少对脑卒中的正确认识,降低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致死率也居高不下,康复后的患者也会常常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4]。本文就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7岁,平均(65.15±3.77)岁;在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1~76岁,平均(65.20±3.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于我院行护理的脑卒中患者。

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且在护理过程中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在资料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告知患者正确用药方式和剂量;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增加心理康复护理,其中包括:①健康知识普及:刚入院时,要热情地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带领患者及家属参观医院内环境设施,告知患者病房内的各项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患者初到新环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通过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制定护理期的心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对年龄稍大且不识字的患者运用口头语言讲述方式进行知识普及,其余患者通过分发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配合度。②病情护理: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做好沟通,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并使患者配合度提高;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若出现血压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当患者出现便秘时,给予患者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肠道蠕动,顺利进行排便;观察患者尿导管中尿液的颜色,防止出现感染情况;协助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情况发生;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使患者出现呛咳情况,告知家属若患者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③康复护理:告知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病情恢复,为患者读报、播放电视节目,锻炼患者的理解能力,多与患者聊天,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当患者语言表述不清时,要仔细地聆听,减少患者的焦虑现象;鼓励患者借助床上吊环进行上肢锻炼,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后,可逐渐开展下床恢复训练,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④心理疏导:由于发病较急,生活能力丧失,使患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耐心的疏导,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和护理后期望达到的效果,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温暖,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治疗的信心。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病情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病情恢复较好但伴有轻微并发症;无效:病情加重。②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分数越高,情绪波动越大。③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以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高。④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

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1 护理总有效率[n(%)]

表2 不良情绪评分(±s, 分)

表2 不良情绪评分(±s, 分)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5 58.15±2.47 33.25±2.16 59.25±2.55 32.56±2.28对照组 45 58.21±2.78 42.11±3.22 59.43±2.74 41.99±2.70 t 0.108 15.329 0.323 17.901 P 0.914 0.000 0.748 0.000组别 n SAS

表3 生活质量评分(±s, 分)

表4 护理满意度[n(%)]

2.4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的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此疾病发病较急且致残率高,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会存在一些前驱症状,例如:头晕、肢体不协调,患者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瘫痪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5-6]。临床上治疗该病的过程较长,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安、焦躁等情绪,使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将心理干预融入常规护理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让患者对疾病有个正确认识,在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出院后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

根据曹德燕等[8]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非常高,心理问题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恢复,围绕患者病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的情绪,通过倾听患者的内心需求,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此观点与本文结论相符。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康复护理从患者多个方面进行护理,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心理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心理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情绪应对疾病的挑战;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心理康复护理,不仅能在治疗时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还能在患者出院也能给予患者积极的生活态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心理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认同感。

综上所述,心理康复护理能够给予脑卒中患者积极的情绪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病情康复情绪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小情绪
小情绪